英国人以“卡”寄“情”

时间:2022-10-06 09:12:45

初到英国,逛商店的时候看到无论是城市中的大型商场,还是小镇中的百货商店,甚至各个超市,都有专门的“贺卡”专柜。看着各色各样,设计精美,琳琅满目的卡,我不禁有些好奇,为什么这些商店常年都摆着这些卡卖,有这么多人买卡吗?

经过几个月的观察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我意识到“卡”在英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它成为人们的一种表达方式。英国人正是通过这一张张精美的“卡”来表达自己的不同情感和对亲人朋友的关心和问候,因此“卡”也有不同的类型。除了我们熟知的生日卡,节日卡,贺年卡外,还有Wedding Card(请柬),Sympathy Card(吊唁卡)。Anniversary Card(周年卡),Congratulations Card(贺卡),luck Card(幸运卡),Get Well Card(慰问卡),Support&Comfort oard(祝福卡),Exam Card(准考证)……林林种种、花样繁多,而且每类卡还有不同的具体分类。

就拿生日卡来说,有按年龄来分的,一般按10的比例,比如20,30,50,70岁,你可以根据送卡对象的不同年龄,选送不同的卡;据说在英国无论男孩或女孩,18岁和21岁是非常重要的生日,我们在市场上都能看到有专门的18,21岁生日卡。

也有按家庭关系来分的,比如给子女生日的(有给儿子的,给女儿的,给侄子的)给父母亲生日的,给兄弟姐妹的,给叔叔婶婶的。

在英国,较大的贺卡销售商是Clinton card,Hallmark和Tesco等几家,据说效益都不错。因为对英国人来说,逢年过节,亲朋好友的生日婚礼,你可以不送礼物,但不能不送卡。每当圣诞节,母亲节,父亲节,情人节来临,买卡的人络绎不绝,店家也赚得盆满钵满,要知道一张精美的贺卡价格也不菲呢,当然也有价廉物美的卡。所以圣诞节在英国人家中有一道别样的风景,那就是专门腾出一块地方来摆放收到的各种圣诞卡。

曾经听朋友讲过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一个中国女孩通过互联网认识了一个英国男人并结了婚。中国女孩英文不怎么好,他们大多数时候是通过身体语言或快译通交流。后来女孩找了份临时工作,当女孩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单的当天,他丈夫也拿出了家里的水电气等各种账单,连比带划地告诉中国妻子她也应该分担家里的费用并算出了应付的比例数目。中国女孩不能接受这种西方式的AA制,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家附近的海滩边哭红了双眼,直到丈夫找到他……第二天,等中国女孩醒来后。丈夫已经上班去了。床头柜上放着一束鲜花和一张精美的道歉卡,用英文写着:亲爱的,我错了,我不了解中国文化。从今以后,你的钱是你的钱,我的钱也是你的钱!聪明的丈夫用一张道歉卡化解了一场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家庭矛盾。

对于英国人的以“卡”寄“情”,一方面,我觉得体现了他们的一种亲情、礼仪文化,在特别的时候能够收到一份特别的问候或祝福,是温馨而幸福的。另一方面我又觉得如果在任何时候都以“卡”寄“情”,虽然“礼轻情谊重”,但难免有时显得有点“小气”了。试想如果在你和老公吵架后,第二天能收到他的一张道歉卡,你会是多么欣喜!但如果在你生日时,你老公只送你一张生日卡,你就会有点沮丧吧。

所以我决定吸取精华,中西结合。在我母亲生日时也寄去了一张颇有英国味道的生日贺卡。不同的是,里面加进了我打工挣的50英镑!

巧的是写完这篇小文后,晚上在我喜欢看的一个电视节目“APPRENTlCA”中,居然是以设计新卡为“SUBJECT”(题目)。结果以设计“SINGLE CARD”(单身卡)胜出。看来明年2月13日又有一款新卡――单身卡闪亮登场了。

上一篇:国有文艺院团呼唤“明星作品” 下一篇:新移民如何海运入境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