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非银行化及其影响

时间:2022-10-06 08:56:55

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非银行化及其影响

金融稳定理事会(FSB)曾在2011年10月《加强监管影子银行体系: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建议》的文件,从金融功能角度界定影子银行体系的基本范畴和核心特征,提出影子银行体系是发挥商业银行核心功能——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信用中介。并以此为依据,对发达国家的影子银行体系规模首次进行统计和监测。但是,FSB没有对影子银行的类银行核心功能运行机制给出更为详细的解释,本文尝试解析此问题及其对商业银行造成的冲击。

由于一直存在商业银行特许权及相关法律,在任何一个国家,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业务模式都是商业银行的垄断特权,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被严格禁止从事银行业务。在此背景下,影子银行却从事类银行业务,发挥商业银行的两个核心功能。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既包括金融体系之外的因素,也包括商业银行内在变化因素。商业银行的核心功能非银行化不是一个单一的问题,而是与银行本身的经营模式和货币市场微观结构的演变等背景密不可分。本文以美国的影子银行为研究对象,对期限转换和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非银行化过程及其冲击进行深入剖析。

期限转换功能的非银行化

期限转换是商业银行的第一个核心功能。指商业银行借短贷长进行负债经营,将短期负债转换为长期资产,在存款人存款合约到期期限和贷款合约的到期期限之间实现平衡。能实现期限转换功能的不只是商业银行,还包括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但并非所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有此功能。这类机构可以统称为期限转换金融中介。早期的商业银行特许权法等将商业银行的短期负债——吸收存款垄断化,但是,随着现代货币市场的发展,存款这种被动负债的劣势逐渐显现,并被多种形式的货币市场负债方式所代替,商业银行逐步依赖货币市场的主动负债。

期限转换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创造货币。商业银行通过期限转换创造了双重的货币要求权,即存款人对商业银行的要求权和商业银行对贷款人的要求权。双重要求权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搜寻成本等交易成本,而这正体现了货币产生的最基本原因。

影子银行的期限转换功能发生在货币市场,具有典型的货币创造功能。影子银行机构利用ABS管道机制、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市场、回购工具,向货币市场基金等机构进行超短期和短期融资,并将资金投资于期限长于负债的信贷和其他长期债券资产。影子银行体系的期限转换功能也创造了多重货币要求权——各类货币市场工具,如资产支持商业票据(ABCP)、货币市场基金份额。

这种货币要求权与普通存款的相同之处,都是一种与货币直接相连的债务凭证,要根据债权人需求随时兑现转换为现金。与普通存款的不同包括:第一,不能直接用于满换,即是一种流动性不及现金的准货币。第二,属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权债务凭证,而不是居民、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债务凭证。第三,影子银行机构不受法定监管制度如存款准备金制度、资本充足率要求等约束,从而没有硬约束解决期限错配,只是依靠不断提高所持负债的信用等级不断展期,高度依赖货币市场新的融资,由此才避免了被迫将资产货币化的挤兑风险。可见,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

从实际操作来看,期限转换功能非常容易实现,可以由银行之外的个人、企业、机构操作。但是,并非所有的债务凭证持有人都像银行存款持有人一样受到中央银行金融安全网的保护。无论主体的性质如何,期限转换功能即货币创造的安全性取决于主体的信用,而主体的信用取决于其投资的长期资产的价值,或者其拥有抵押品的价值。

由于单纯依靠资本金制度和部分存款准备金制度无法满足随时出现的流动性需求,期限转换功能包含内在的流动性风险。由此,也衍生出另一项业务,即银行通过出售资产和二次出售打包资产获得市场流动性。只要市场在一定时期内一直具有流动性、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出售资产和二次出售打包资产最终不会改变资产的长期性特征。出售资产而不是一直持有到期,成为弱化商业银行核心功能的关键因素。

当金融市场充斥越来越多的可以投资的盈利性长期资产,如被兜售的打包信贷资产或者长期债券时,投资需求能诱致资金的供给,各类主体都可能通过借短贷长来延续投资行为。而在过去几十年中,美国的商业银行体系和各类金融公司通过贷款出售,向金融市场释放了大量的长期资产,虽然形式并不都是长期的房地产贷款,但各种被包装后的长期资产(如MBS、ABS、CDO等)都是贷款资产的衍生品。在此之前,依靠国家信用支撑的国债和优质企业的公司债券是金融市场中长期投资的主打产品。这些长期投资资产的供给活跃了货币市场融资,而且,通过各类金融创新技术和信用增级手段,使超短期、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与普通人可以小份额持有的货币市场基金相关联,而后者的性质与普通存款非常类似。由此,在传统商业银行体系之外,通过影子银行机构的期限转换功能,也实现了全社会盈余资金主体和资金短缺主体的联通。

货币市场的批发性融资不仅促成了期限转换功能,也能衍生出新的功能,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影子银行,一旦批发性融资成为主要的负债方式,都将大大增强其杠杆。因为批发性融资灵活富有弹性,能释放金融中介自身的流动性,强化期限配置。反过来,只要这些机构依然依赖批发性融资,去杠杆化的过程就难以进行。例如依然深陷危机的欧洲,由于其商业银行依然过分依赖批发性融资,因此,其去杠杆化的过程比美国要漫长得多。

流动性转换功能的非银行化

流动性转换是商业银行的第二个核心功能,其实与期限转换是同一个过程,并由期限转换功能衍生而来。流动性转换量是高是低,其衡量指标是流动性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与期限转换功能不同,流动性转换强调商业银行将存款人不流动的资金转换为随时可以提取的富有流动性的活期存款,同时将这些富有流动性的短期负债再次转换为流动性较差的长期资产,从而两次改变资产的流动性状态。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转换功能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非常重要。流动性转换是一个信用创造、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为实体经济发展创造了急需的流动性,为金融市场投资者提供了流动性便利。由此,经济才能实现发展,金融体系才能高效率运行。

上一篇: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瓶颈与突破 下一篇:浅析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