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时间:2022-10-06 08:37:59

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作用

[摘 要] 综合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体系,充分利用两种体系的优点,取长补短,便于对企业业绩作出更准确的评价。其中,新型财务指标模型EVA与非财务指标评价体系中的平衡计分卡模式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关键词] 企业业绩评价;财务指标;平衡计分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23. 007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23- 0011- 02

1 企业业绩评价的基本概念

企业业绩评价是指运用数理统计和运筹学的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评价标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以及经营增长等方面进行的综合判断。

2 财务指标体系

2.1 财务指标的概念

财务指标,是指企业总结和评价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相对指标。财务指标分析,是以企业的财务报告等会计资料为基础,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财务指标分析能够将企业的管理成果予以量化分析,这样便于考核企业管理状况,以作为企业下一步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的依据。因此,企业财务指标分析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2 财务指标分析的缺点

传统财务指标分析是基于利润的业绩考核评价,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的局限性:第一,依赖的历史信息,无法体现企业未来的发展状况。第二,仅反映财务状况,无法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第三,可能造成短视行为,忽视企业的长远利益。第四,没能有效考虑风险,无法正确反映企业目标。

3 非财务指标体系

3.1 非财务指标的概念

非财务指标,是指基于财务报表以外的更广泛的企业信息的指标,是体现管理层绩效和企业发展前景的更好的指示器。非财务指标必须定义明确且可予以衡量,指标体系应同时兼顾企业经营过程和结果,要与企业竞争策略相结合,应做到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相结合。

3.2 非财务指标的内容

非财务指标的主要内容见表1。

4 目前企业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4.1 片面追求会计净收益,可能有损股东利益

企业的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而现行的会计净收益指标只确认和计量了债务资本的成本,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补偿。由于无须承担权益资本的回报压力,管理者往往会通过过度投资来获得更大的会计净收益。但是股东追求的不是会计净收益的增长,而是正净现值的投资,期望收益率低于资本成本的项目显然损害了股东利益。

4.2 过于强调投资报酬率,容易导致内部冲突

单一使用投资报酬率对企业业绩进行财务评价时,管理者会通过增大分子(基于现有资产取得更多收益)或减小分母(减少投资额)来使这个比率尽量变大。显然,减少投资额比基于现有资产创造更多收益容易得多。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低于目前投资报酬率的投资项目或资产(即使其收益率高于企业资本成本)均会成为管理者不投资或处置的对象,因为这些项目或资产会降低企业现有的投资报酬率。由此可见,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业绩评价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相悖,企业功能出现失调。

4.3 财务会计信息的不恰当使用,致使业绩评价失真

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服务于对外财务报告和短期经营控制的需要,因而受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和约束较多。企业业绩的财务评价则属于管理会计范畴。直接依据财务会计信息计算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通常难以做到准确有效。

4.4 整体上的“大一统”现象

在当前的竞争环境下,企业的组织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不同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下的企业,其对业绩评价的需要有所不同。目前的业绩评价方法虽给出了具有共性的一般原则,但是针对某一行业、不同组织形式下的企业的业绩评价方法却很少,这给实际操作带来了种种不便。

4.5 评价结果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我国目前对企业绩效评价结果的运用还处于探索实施阶段,评价结果还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结果没有与奖惩和干部任免挂钩,不能充分发挥其约束激励作用,原因主要是没有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性的保障措施,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不够。二是在某些行业,评价结果不能反映企业实际情况,有些行业,特别是某些垄断性行业,靠行业的特殊性而不是靠自身的努力取得好的评价结果;相反,有些企业经过自身的努力,绩效明显改善,但评价结果却不理想。这种情况也是影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的又一重要原因。

5 企业业绩财务评价的对策和改进建议

5.1 以经济附加值指标取代会计净收益指标

经济附加值是企业税后净营业利润(税后净收益加上利息支出部分)扣除其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简言之,经济附加值就是超过全部资本成本的投资回报。它是企业业绩评价和激励补偿系统的核心与基础,是较具综合性且比较成熟的业绩评价指标。

首先,经济附加值是扣除全部资本(包括债务资本和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剩余利润,是真实的经济收益。如果企业的实际收益率低于该企业专门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风险调整资本成本,在传统的会计净收益方法下,企业可能表现为盈利,但用经济附加值指标计量,企业则表现为亏损。因此使用经济附加值可以避免企业出现隐性亏损以至于损害股东利益。

其次,经济附加值指标能有效避免内部冲突。它是一个绝对值指标,对于部门、企业和股东来说,经济附加值总是越多越好,从而使企业的业绩评价与其价值最大化目标相一致,促使管理者关注股东目标并为之努力。这是其他任何财务性业绩指标都不可能达到的效果。

5.2 避免单一使用投资报酬率评价指标

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将企业净收益与其资本占用水平相联系,有利于加强资本约束,是评价分权利润中心(或战略性经营单位)业绩的适当指标。同时,它是以百分数表示的相对盈利能力,更方便于将企业的盈利能力同市场利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通货膨胀率、行业标杆企业进行比较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比较。但正如前文所述,投资报酬率评价标准容易导致内部冲突,实践中应尽量避免单独使用。

5.3 对经济附加值和投资报酬率指标的计算进行技术性调整

(1)将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无形资产支出资本化。在计算评价企业经营业绩时,对于能够产生未来收益的支出应予以资本化,并在未来收益实现的年份摊销,以使盈利能力的变化更为平稳,从而促使管理者在追求短期效益的同时也关注企业的长远利益。

(2)将租赁资产计入投资基数。将原来当期费用化的年租赁费用区分为财务费用和折旧费用。其中,财务费用在计算投资报酬率或经济附加值时不能归属于某一特定资产,而折旧费用可以作为被评价部门的费用。

(3)按物价变动水平进行调整。在通货膨胀时期,为了准确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我们必须将资产的原始取得成本重新表示为现时货币单位成本或现时购买力成本,以便对通货膨胀引起的货币假象进行调整。

5.4 细化业绩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现代经济环境下,企业迫于竞争的压力,必须不断创新以获取竞争优势。生存的压力使得行业、专业被进一步细化,基于市场机会而成立的企业动态联盟越来越多。专业的细分、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主体对业绩评价方法有不同的需要。细化业绩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以满足不同主体的需要,一方面能够提高具体业绩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能有效发挥评价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5.5 建立和完善制度性保证措施

要制定相关政策,保障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作用正常发挥。要发挥企业绩效评价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必须将改进措施落到实处。为此,除了不断完善评价系统之外,应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和政策,将评价结果作为对企业及管理层评价、选聘、任免和奖惩的一项重要依据。

常用的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业绩评价方法就是平衡计分卡。平衡计分卡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寻找能够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因素,并建立与之密切联系的指标体系来衡量战略实施过程,并采取必要的改进措施以维持战略的持续成功。平衡计分卡主要是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考核指标之间的相互补充,不仅使绩效考核的地位上升到组织的战略层面,使之成为组织战略的实施工具,同时也是在定量评价和定性平衡之间、指标的前馈指导和后馈控制之间、组织的短期增长和长期增长之间、组织的各个利益相关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基础上完成的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孙茂竹.管理会计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徐薇华. 非财务指标在企业考核中的运用[J]. 国际商略研究,2011(5).

上一篇:Pb2+胁迫对冬凌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下一篇:赤芝孢子粉和子实体主要化学成分变异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