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创新型课堂的教学尝试

时间:2022-10-06 07:35:32

构建创新型课堂的教学尝试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创新教育,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就成为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那么,怎样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

一、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创新

“思起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创造性人才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好奇心强,遇事好问个为什么。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曾说过:提出问题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质疑,是创新意识的萌芽,讨论是智力的激发,你一言我一语,每人动脑筋思考,往往能迸发出许多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怎样营造质疑讨论的气氛呢?

1.启发学生思考,活跃课堂气氛。

好奇好问好表现是青少年的天性。两岁的孩童就喜欢问这问那,然而这种天性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被压抑了,而今就是要把这种“天性”释放出来。

[课例一]苏科版八年级物理“引言”教学片段:

在玻璃罩中放两支长短不一的蜡烛,点燃后观察哪个蜡烛先熄灭。

在实验前,教师请学生进行猜想。

生甲:长的先熄灭。

生乙:短的先熄灭。

(见没有学生举手了,教师正准备做演示实验。)

生丙(脸上带着笑容举手):老师,有可能是两个同时熄灭。(讲完后,学生就议论开了。)

生丁(听后迅速站起来):这是不可能的。

师:大家的猜想很好,很全面。下面我们就请这位同学(生丁)来验证一下大家的猜想。

(生丁点燃两只蜡烛,盖上玻璃罩。一会儿,短的蜡烛就熄灭了。这时,学生都认为实验就此结束了。)

师:我认为一次实验结果可能不可靠,我们是不是可以多做几次呢?

教师接着分别把蜡烛放在了不同的地方,有的放在中央,有的放在边缘,学生发现它们先后熄灭的时间间隔并不一样。学生看得兴致勃勃,当高蜡烛放中央,短蜡烛放边缘的时候,高蜡烛突然先熄灭了。这时有的学生发出惊讶的声音。教师示意大家安静,进一步改变蜡烛的位置。终于在某一位置,两支蜡烛同时熄灭了。学生鼓起掌来,都沉浸在自己的猜想被验证的喜悦中。

在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回避,及时解决。学生自主参与,通过创造性实验,感到物理很新奇,从而激发了后续学习的兴趣。

2.激励学生质疑,营造民主氛围。

激发学生质疑的关键是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气氛。教师应增进教学民主,加强师生交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这正是质疑的基础。因此,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师生之间要保持民主、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从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显露灵性,展现个性。有了这样的适宜环境,学生的质疑意识就可以获得充分发挥和显示,各种奇思异想、独立见解就会层出不穷。应该承认,一般教师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提出了很多的要求,而对“问”则很少关心,很少要求,因此大部分学生能学不能问,会学不会问,只学不问。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营造学生快速参与的民主氛围。

二、突出学生地位,提升学生技能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的科学,在讲清概念、规律、定律的基础上,教师要重视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物理过程,要确立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变演示实验为学生的随堂实验,让学生观察、探索、总结,找出规律。要吸取当今大量的科学信息和生活实践来创设情景、设疑,通过教师点拨,使学生参与,逐步使学生打开思维的闸门。

1.努力创设情景。

情景的创设可来自于学生生活中的体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良好的情景资源。教师适当的点拨能唤起学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一种强烈的探究欲。因此,新教材教学中,教师要力求体现新的教学思想,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感性体验。

[课例二]“凸透镜”教学片段: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透镜”一章中,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内容。

主要器材是:平行光光源,凸透镜,刻度尺,光屏。

测量步骤:(1)凸透镜正对平行光光源,使光屏上呈现一个光斑。

(2)调节凸透镜到光屏的距离,使光屏呈现最小最亮的光斑。

(3)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

在上这节课前,看到窗外灿烂的阳光,我突然想到这节课是不是可以到室外上呢?于是我到实验室,带着所需仪器就召集学生到了室外。在室外,我先给学生讲了实验的要求,然后分组实验。在室外,学生都比较兴奋。学生两个人一组,纷纷拿着凸透镜对着太阳在白纸上照,找光斑。我在旁边指导学生如何在找到光斑后,让光斑最小最亮。

就在这时,学生出现一片混乱。我走近一看,发现一个平时喜欢调皮的学生把一根火柴放在那个光斑处,一会儿火柴头被点燃了,旁边的学生纷纷来观看。看到我来了,那个学生低下了头。这个学生虽然没有按照要求去做,不过我觉得这个实验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就对学生说:“有谁能解释这个现象?”学生立即议论开了,好几个学生说是太阳光集中的效果。我又启发学生:“你觉得通过这个实验,你会有什么想法?”学生纷纷发言。

生甲:“我们可以用这个方法集中太阳光加热,用来烧饭。”

生乙:“可以用来加热发电。”

生丙:“可以制成光武器。”

……

虽然学生的有些想法显得脱离实际,不过看到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并且个个兴趣勃勃的样子,我觉得这堂课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通过一堂室外实验课,我给学生创造了本来是实验室不具有的实验条件和学习情境。

2.重视启发学生。

启发式教学是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避免简答式的提问,表面上看似热热闹闹,由于提问简单,不易激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用眼观察实验现象,用脑总结实验规律。教师应进行启发式点拨,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要让学生会学物理,不是学会物理。在讲解“光的反射”一课时,我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入射光线位置变化时,反射光线的位置如何变化”,并带着这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在反射定律演示仪上做实验,完成实验表格。学生实验后,自己得出实验结论。我再借助实物投影仪将部分学生的实验结果用多媒体打出来,得出了光的反射定律。接着我问:“同学们,如果光线垂直入射,把入射光线从左边换到右边又怎样呢?请同学们做做实验。”学生又沉浸在动手、动脑的探索过程中。实验后,学生都能自己得出光路可逆的结论。

总之,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在创新教育蓬勃开展的今天,社会对人才充满了期望,学生对教师充满了期待。我相信,通过课改和师生的努力配合创新教育必将如新世纪第一缕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国教育大地,让那些充满灵性的心智焕发出无限的创造力。

参考文献:

[1]孙娟,司晓宏.怎样构建创新型课堂教学,,2005-12-28.

上一篇:如何提高《电子电工》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下一篇:地理课堂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视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