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4例诊疗分析

时间:2022-10-06 06:39:28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4例诊疗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寻找合理的诊疗方法。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均≥60岁,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年龄来划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同时对患有该疾病的心肌梗塞的特点和治疗手段进行分析。结果 在全部患者中,有42例患者合并高血压,有30例患者有吸烟史,16例患者合并糖尿病。男性组和女性组吸烟史对比,男性组显著高于女性组;女性组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高于男性组患者,P

关键词:老年急性心肌梗塞;诊疗分析;提高治疗率

对于心肌梗塞患者来说,老年人属于高危和高发人群,该疾病的诊疗措施具有一定的自身特殊性。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该疾病的发病率也是不断增高。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4例,对临床资料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特点,为老年心肌梗塞疾病的合理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老年急性心肌梗塞患者64例,所有患者年龄均≥60岁,同时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治疗指南》中的急性心肌梗塞诊断标准。对6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心电图定位、冠心病危险因素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等其他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同时对全部患者的体重、身高以及计算体重指数,对患者的病例进行完善。在本研究中,将患者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根据年龄来划分为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同时对患有该疾病的心肌梗塞的特点和治疗手段进行分析。

1.2方法 对患者进行心肌梗塞的心电图定位:前间壁:V1、V2、V3,前壁:V2、V3、V4,前侧壁:V5、V6、V7、I、aVL,下侧壁:V5、V6、V7、II、III、aVF,下壁:II、III、aVF,正后壁:V7、V8,下间壁:V1、V2、V3、II、III、aVF,高侧壁:V6、I、aVL,下侧壁:V5、V6、V7、II、III、aVF,广泛前壁:V1~6、I、aVL。对于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疾病来说主要的治疗方法有三种,分别为内科综合治疗和PCI治疗以及溶栓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主要包括一般处理+改善血供、调脂、抗凝、抗血小板聚集以及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改善,同时对心功能以及心室重构进行改善;PCI治疗的方法为PCI+综合治疗;溶栓治疗的方法为静脉内溶栓+内科综合治疗。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1.0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采用t对数据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进行检验,P

2 结果

2.1老年急性心肌更塞患者的临床特点 本研究中老年急性心肌更塞患者6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显著高于吸烟史患者,吸烟史患者显著高于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不同年龄老年急性心肌更塞患者的各项指标 本研究中根据年龄划分60~69岁组、70~79岁组以及80岁及以上组,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威胁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是老年群体中常见的疾病。本研究表明,患者的年龄、遗传因素、糖尿病、吸烟史以及高血压等都是诱发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原因。

再灌注治疗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最为重要的干预措施,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冠状动脉搭桥、溶栓以及PCI。患有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临床表现不典型、发病隐匿、语言和行动方面相对来说都比较困难,在就诊时往往会错过最佳的诊断和治疗时间,同时在对患者进行溶栓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很少采用溶栓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PCI的出现和推广应用,使其成为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更塞的主要方法,但是主要针对80岁以下的患者。

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急性心肌更塞的发病率正逐年增加,能够对该疾病的临床诊疗特点进行掌握和了解,能够有效提高该疾病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蒋世亮,楚玉峰,季小平,等.原发性高血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预后的影响[J].中国高血压杂志,2008,16(7):651-652.

[2]曹春梅,黄鑫.281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4(8):70.

[3]DiMario C,Dudek D,Pise ione F,et al.Im m edia te an gio plasty v ersu s standard th erapy with rescu e angiop la sty after th rom boly sis in the C om bine d Abe ixim abRE tep lase Sten tS tu dy in A c ute M yocard ia lInfaretion (CA RE SS-in-A M I)a n open prospective,randomized,multicentre trial[J].Lanct,2008,37:559-568.

[4]马尼什,周淑娴,雷娟,等.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216例f临床回顾性分析[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08,2(8):892-899.

[5]缪志海,杨树全.老年人不典型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特征分析及治疗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9,20:48,50.

[6]彭湘南.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68例临床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4,14:64-65.编辑/赵恒德

上一篇:探讨梗阻性结肠癌外科治疗手术时机的选择 下一篇:康复护理对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