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唱法教学体系初探

时间:2022-10-06 06:34:10

流行唱法教学体系初探

内容摘要:流行唱法因其娱乐性、大众化及容易入门的特点,受到了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喜爱。目前,流行唱法的专业教育工作已经在各级音乐学院中展开,并逐步系统化和科学化。流行唱法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音乐理论工作者不断地规范演唱技巧,提升演唱者的审美水准,使其培养出的毕业生能够逐渐占领流行歌曲的演唱、创作、传播、研究等各个领域。文章试图对流行唱法教学体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以期促进该唱法教学体系的完善。

关键词:流行唱法 教学目的 创新体系

作为音乐艺术院校中一门独立的专业,流行歌曲演唱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备系统的音乐知识、技能和相应的基础文化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系统的音乐知识、演唱技能以及其他文化课程。一直以来,学术界对流行歌曲演唱教学方面进行的理论研究可谓是微乎其微。这一方面是由于音乐理论界没有给予流行歌曲以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是学术期刊也很少发表研究流行唱法方面的理论文章。这就使得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利用,更为严重的是打击了研究者的积极性。因此,建立流行歌曲唱法理论研究的机制,营造流行歌曲演唱的理论研究氛围就显得格外重要。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一、确立具体、全面、长远的教育目标

在流行歌曲演唱教育中,要使学生充分认识流行歌曲及其演唱所属的美学范畴,了解流行歌曲及其演唱的审美趋向。应该采取新的办学思路,做到既遵循传统音乐教育的优良传统,又开辟新的教育路径。只有确立具体、全面、长远的教育目标,才可能对学生有高标准的要求。

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音乐表演人才,培养人们喜爱的流行歌曲演唱者。为了达到这个教学目的,加强学生的技术训练,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学习系统的音乐知识、演唱技能和其他文化课程。一直以来,由于演唱艺术的专业性太强,传统的音乐教学大都过分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存在重声音技术、轻文化及音乐理论修养的痼疾。如果在流行歌手的专业教育初始阶段不抓紧文化知识体系的建设,那么今后在“重技轻文”方面的倾向可能会更为严重。因此,我们有必要强调音乐理论知识和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具体到教学之中,除了向学生传授发声方法、声乐技巧,讲解流行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情感表现及文化内涵之外,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和如何提高自身人生境界等。

二、通过求新、求异、求广的学习,培养创造的活力

在流行唱法的本科教育过程中,演唱训练毫无疑问是最为重要的。但是,除了声乐课程之外,诸如发声生理常识、流行歌曲艺术概论、流行歌曲艺术发展史等也是本专业教育必须开设的重要课程。此外,与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紧密相关的知识,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譬如,流行歌曲新动态、流行歌曲经典回顾、名人流行歌曲心得谈等,可以采取讲座形式使学生得到系统的了解与学习,以保证教学内容的连续性和不断更新。

学校与老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创造。传统的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与学生未来发展相脱节的问题,它以“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要特征,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内,极大地束缚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因此必须改变现有封闭的音乐教学模式,构建以主体性、创新性为特征的开放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的教与学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习,营造学生自主表演的“旋转舞台”和“梦想剧场”,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让学生在弹性环境中自然发展和创造。通过自主的体验和探索,求新、求异、求广地学习,逐步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胆识,从而使音乐课真正的“活”起来,焕发出创造的活力。

三、建立自我的歌唱体系,提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

流行歌曲演唱专业的教学自然是以音乐专业基础知识、演唱实用技能的传授为主。但同时也要强调理性和感性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关注流行歌曲的社会审美趋向,加强对学生的感觉、记忆、理解能力的培养,全面启发学生的聪明才智。在唱法的学习上,允许刚入学的学生以模仿演唱为主。这一方法直接、快速、有效,但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方法。建立自我的歌唱体系既是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学习的必然。另外,还应该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提供其参与专业实践的机会。学校应为学生配备演唱人才所需的演唱、录音、录像等全套专业电教设备和教学场地设施、练声练琴场地,还应该组织观摩演出,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部队、工厂甚至歌厅做实际的演练,创造条件增加学生与唱片公司和媒体接触的机会。

四、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

目前,青少年对流行音乐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刘德华、张学友,回答大都是喜欢就是喜欢,但谈不出自己喜欢的原因。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使其懂得如何区分优劣,从优秀的音乐中吸收养分,陶冶情操。

精心挖掘现有教材的内涵,揭示作品丰富的内容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技巧,并与流行唱法欣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接受并喜欢课本的教学内容。比如《梁山伯与祝英台》,它来源于美丽的民间传说“梁祝”的爱情故事,教师在给学生欣赏乐曲之前,可以先请学生听赏流行版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然后再去欣赏教材上的曲目,并引导学生将两者加以比较,这样会使学生乐于去欣赏、体味传统音乐的旋律之美、情感之美。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课本上的曲目产生热情,进而去主动了解和接受它们。

总之,流行唱法进入学院进行系统专业教育,还只是刚刚开始。流行唱法教学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需要音乐理论工作者不断地规范演唱技巧,提升演唱者的审美水准。到那时,专业艺术院校将成为培养流行歌曲演唱、创作、研究、传播等各个领域人才的摇篮。

(注:本文为佳木斯大学教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078)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

上一篇:乐之魂 第2期 下一篇:“十二五”跨国公司投资战略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