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青岛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22-10-06 06:29:22

促进青岛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摘要:青岛基础性航运服务业已经形成规模,新兴航运服务业已经起步,呈现初步的产业集聚态势。但青岛航运服务业存在着产业层次低、相关支持政策较少、服务平台建设滞后以及人才匮乏等问题。未来需要在提升理念、改善环境、差别化发展以及出台扶持政策方面推进航运服务业发展。

关键词:航运服务业 发展政策 青岛

一、青岛市航运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基础性航运服务形成规模

目前,青岛市拥有航运物流企业约6000家,外资物流企业超过530家。青岛港2011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3.80亿吨、外贸吞吐量2.6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302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49%、3.99%和8.39%,居全国第5位、第3位和第5位。2011年完成水路客运量791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1.1亿人公里,完成水路货运量4270万吨、货运周转量达3287亿吨公里。以此为基础,基础性港航服务业发育成熟,形成规模。

(二)航运服务业集聚态势初显

市南区是青岛市的港航中心区域,3000余家物流企业在此集聚,2000余家航运服务企业在这里扎根成长,形成了两大航运服务聚集区,基础性航运服务业集聚态势初显。在西部,双星海富楼、中和大厦、外运大厦等商务楼宇,加之周边的巫峡路、四川路、贵州路等地段,吸引入驻的航运服务企业约占西部物流企业总数的半数以上,省货主协会、市船东协会与船级社等航运服务组织机构大多集中在此区域。在东部,丰合大厦、福泰广场、阳光大厦等写字楼成为了物流企业的聚集地,航运物流总部企业在此扎根;香港中路沿线密布了银行、证券、保险、担保、金融典当等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

(三)新兴航运服务已经起步

目前,国内有上海航运交易所(1996年成立)、重庆航运交易所(2010年9月成立)、宁波航运交易所(2012年9月揭牌)、厦门航运交易所(2012年6月挂牌)和广州航运交易所(2011年9月成立)。上海航交所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交通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组建的我国唯一一家部级航运交易所,主要从事航运信息服务、航运资信评估、口岸航运服务等方面业务,目前已相继了中国沿海集装箱和干散货的运价指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产生了一定的国际影响力;重庆航交所依托居长江上游的有利地位,借三峡库区航运大发展之势,拟通过打造物流交易平台、船舶交易平台、航运信息平台和船员信息平台,成为辐射全国内河的航运综合服务中心。其他几个航运交易所都成立不久,业务领域尚处于探索当中。

青岛航运交易所是全国唯一一家民营性质的航运中介服务机构,值得大力鼓励发展。2010年成为交通运输部首批获批的7家船舶交易服务机构之一,虽然当年的交易额仅为1.1亿元,但2011年交易额即突破18亿元大关。未来,青岛航运交易所将逐步完善交易服务模式及专业船舶交易网络,在船舶交易、船舶价格评估平台、船舶租赁、航运人才与劳务、航运会务、航运研究咨询、航运指数、船舶交易第三方结算等方面寻求突破。

二、青岛市航运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航运服务业层次较低

2011年青岛市拥有水路运输企业72家,青岛籍船舶293艘、108万载重吨。航运企业大多实力较弱。青岛远洋是青岛最大的航运企业,其货运量占青岛市货运总量的70%。还有相当比例的单船公司,多数企业拥有运力不足一万载重吨,竞争力较弱。由于青岛航运业不太发达,致使航运服务产业基本上停留在中下游产业,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主要集中在码头装卸、仓储运输、货物服务、业务等劳动密集型领域,主要为航运企业服务的航运金融、航运保险、信息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发展滞后,缺少航运服务品牌。

(二)航运服务业扶持政策较少

在环渤海区域,天津被确定为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并给予东疆保税港区船舶融资租赁、营业税减免、船舶登记等诸多先行先试的政策。大连被确定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在环渤海区域,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一直以来首屈一指,但青岛市对航运业鲜有针对性扶持政策,在争取国家和交通运输部政策支持方面相对较弱。虽然2008年8月17日青岛市出台了《关于加快青岛市航运企业发展的若干优惠措施》,但由于扶持力度不够、扶持范围有限,政策效果并不明显。

(三)航运服务平台建设滞后

上海、天津、重庆、厦门、宁波等全国各地航运服务中心陆续建成,为相关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大大地提高了当地的航运服务水平。这些城市的航运交易所也在不同层面上发挥作用,成为集贸易、船舶交易、金融保险、信息服务、船员服务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山东省的日照和烟台也都建立起了航运服务中心,但青岛航运的政务平台和市场交易平台虽经多年努力,但仍在酝酿中。作为民营性质的青岛航运交易所,在力图搭建航运服务平台的过程中,面临方方面面的阻力。青岛在口岸通关成本和效率、国际物流服务成本和效率、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四)现代航运人才匮乏

青岛市没有航海类的高等院校,青岛远洋船员学院虽然为青岛市输送了不少航运物流人才,但与上海、大连、武汉等城市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2011年济南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21元,青岛为24998元,青岛城市居民收入低于济南,这种沿海与内陆城市工资倒挂情况并不多见,工资水平较低致使青岛难以积聚人才。

三、促进青岛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一)转变航运服务业的发展理念

发展航运服务业,需要搭建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平台,航运交易所就应当起到这样的平台和中介作用。我国的航运交易所大多是事业单位,少数是国有合资企业。由于掌握部分政府资源,并以政府信用为后盾,具有先天的优势,然而由于对航运交易所认识不足,缺乏创新,鲜有运行比较成功的机构。发起于260多年前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是一家民间自发形成的航运交易机构,其于1985年的波罗的海运费BFI指数,后来演变为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成为代表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走势的晴雨表。因此,航运交易所的所有制形式并不是决定其发挥作用的根本前提,需要转变理念,创新服务领域和服务模式,抓住用户需求。

(二)改善环境,吸引航运企业入驻

长期以来,青岛市“港强航弱”,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强化。青岛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先行区和核心区,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综合枢纽和国际物流中心,需要在航运业方面有所突破。当前,航运业陷入低迷,青岛航运业发展迎来战略机遇期,一方面可以扶持现有航运企业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危机积极吸引其他地区的航运企业落户青岛。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青岛,强力推动了青岛航运业发展。航运业具有对地方税收贡献大而又较少利用地方公共设施的优势,市北区、市南区和黄岛区都在推进航运及相关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建议编制《青岛航运服务业布局规划》,明确各市区航运服务业发展的定位、目标和发展重点,引导航运服务业合理布局。

(三)立足优势,形成突破

基础性航运服务业在所有港口城市都能够发展,但高端航运服务业只能在有条件的港口城市发展,这依赖港口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能级。青岛航运服务业在基础航运服务业领域依托青岛港强大的吞吐能力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服务优势,新兴航运服务业领域起步,亟待准确判断青岛港航服务业的战略定位,找准高端航运服务业的突破点,在部分能够形成比较优势的领域重点培育,在小范围内形成比较优势,避免“大而全、全而不强”的竞争模式。

(四)出台扶持政策

目前国家正在探讨扶持海运业发展的政策,交通运输部已《关于促进我国国际海运业平稳有序发展的通知》,不少地方政府出台扶持本地航运业及相关港航服务业的政策,如福建省、大连市、营口市、舟山市和海口市等。青岛应根据港航服务业的发展现状及目标定位,出台适应本市港航服务业长远发展的扶持政策。从各地发展航运服务业、促进航运中心建设的实践来看,重点政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争取国家层面的先行先试政策,包括启运港退税、船舶保税登记、融资租赁等;二是促进航运要素集聚的政策,如航运经纪人的政策、航运交易所的政策、航运服务集聚区的政府扶持政策等。

参考文献:

①王列辉. 高端航运服务业的不同模式及对上海的启示.上海经济研究,2009(9)

②任声策,宋炳良.航运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机理——服务业融合的视角.上海经济研究,2009(6)

③李茂江. 青岛市加快港口高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港口经济,2009(8)

(李茂江,1977年生,山东青岛人,青岛市经济发展研究院经济师。研究方向:物流航运。谢燮,1971年生,四川成都人,交通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水运经济)

上一篇:汉至唐历法改革中对传统文献记载的态度 下一篇:当代都市报媒介意识的断裂与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