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与时间》前篇中的世界建构

时间:2022-10-06 04:31:52

《存在与时间》前篇中的世界建构

摘要: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此在在存在者层次上离它自己“最近”,而在存在论上却又是最远的,从而此在更倾向于从“世界”来领会自身的存在。

关键词:世界之为世界 此在 因缘 意蕴

一、此在的性质

此在这个观念,在《形而上学是什么》这本书里,海德格尔有过一段论述:“为了用一个词既表示存在与人之本质的关联,又表示人与存在本身的敞开状态此的本质关系,我们选择了‘此在’这个名称,以之意指人之为人所置身于其中的那个本质领域。”[1]439虽然如此,此在仍然还不就是人,不是具有现实存在的人,或者不是传统哲学意义下的人。

海德格尔在前篇第一章开篇就说明了此在的两种性质:

1、此在的存在先于本质。此在“是什么”必须从它怎样去是、从它的存在来理解。此在的“本质”在于它的生存(这里的生存绝不等于现成存在),在于它去存在。

2、 此在向来属于我自己。这便意味着作为解释对象的“此在”与其解释者是同一的,也即这个存在者(此在)在其存在中对之有所作为的那个存在,总是我的存在。详参[2]第一章

由此在的两种性质出发,我们知道,此在就是它的可能性,它作为它的可能性存在,这绝不意味着它已现成存在而又还有这样那样的可能性,而是指它的本质总是由它可能怎样存在来规定。因此,此在可以在它的存在中选择自己,获得自己,失去自己,或者说绝非获得自身而只是貌似获得自身。

这样的此在当然仅能表达其存在本身,表达其“去是”。也让所有人能够就其存在来看存在者。

二、此在之在世界之中存在

由此在的两种性质出发,我们暂时可以认为属于此在的一切东西就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此在的去存在。

按照海德格尔的论述:此在如其所是地就在世界之中,此在绝不可能在某个时候是无需乎“在之中”的存在者,之后因为心血来潮才接受某种对世界的关系。“世界”也不是人碰巧附加给自己的,而是此在本质上就以“在之中”这种方式存在,所以它才能够明确地解释从周围世界方面来照面的存在者,能够知道它们利用它们,能够有“世界”[2]63

在世的此在实际上向来已经分散在乃至解体在“在之中”的某些确定方式中。

此在制作某种东西,安排某种东西,利用某种东西或浪费某种东西,这些都是“在之中”的方式,此外还有询问、考察、谈论,诸如此类。我们把所有这些“在之中”的方式都称为操劳。这种操劳乃是作为存在论术语来标识在世的可能的方式,它着眼于此在整体存在的“操心”性质。

其实,我们也可以知道,此在之所以具有在之中这个本质意义上的结构,可以光从存在本身中得来。因为存在本质上便在于“在”,这一“在”如何能在起来,便就有着其“在”的条件,因为任何一种存在方式都不可能无的放矢。

于是,海德格尔将“在之中”分析为三个方面,也即分别从三个方面来分析这一“在世界之中存在”:

1.世界之中:追问世界的存在论结构和规定世界之为世界这一观念

2.(世界中存在的)存在者:规定出谁在此在的平均日常状态的样式之中

3.“在之中”本身:提出“之中”本身的存在论建构

在这些建构环节中,任一项各自都是整体现象的寻求。

这里我们无意追求后两项,而仅只对第一个方面,也即世界概念本身进行分析。

三、世界的构建

具体说来,海德格尔描述世界现象是首先从切近此在的周围世界方面着手的,因为最接近此在从而也是此在最能够确切感受的就是周围世界。

这个周围世界就是此在操劳寻视停留于其中的东西。海德格尔通过由操劳寻视提供出来的指引关联来处理这一周围世界的自我展现。此在在上手状态中沉浸于用具当中,这一沉浸便将用具这一世内存在者的存在揭示出来,这便是因缘。

对于因缘,海德格尔认为因缘乃是世内存在者的存在。上手的东西的存在性质就是因缘。有因缘,这是这种存在者层次上的规定。

所因指所了结之事,即上手物的具体效用(出发的事件);所缘指所因与之结缘并了结于其中之事,即效用指向的事或物(对于此在来说则恰恰是要解决之事或物)。

此在为了能存在而必得有所作为,从而先行标画出某种上手事物的何所用,标识出上手事物的因缘联络。

因此只要此在存在,它就总已经让存在者作为上到手头的东西来照面。存在者向之照面的何所向,就是此在在其中理解自身的何所在。而此在在其中理解自身的何所在,就是世界现象。而此在向之指引自身的何所向结构,也就是构成世界之为世界的东西。

此在理解自身,就是把自己理解为在世界之中的存在。此在向来熟悉它自我理解之所在。这种熟悉对此在具有组建作用,并参与构成此在的存在之理解。

此在的自我理解把它所熟悉的诸种关联保持在自己面前,以使自己在其中得到指引。我们把这些关联之间的相互指引理解为赋予意义。为能存在之故赋予某种有所利用以意义;有所利用赋予某种效用以意义;效用赋予何所因何所缘以意义。此在在这些意义之中来理解自己在世界之中的存在。

那些关联在自身中勾缠联络而形成原始地整体,各个关联就在这个意义整体中如其所是地存在。我们把这种意义的关联整体称为意蕴。它就是构成了世界的结构的东西。只要此在存在,它就已经把自己指派向一个具有意蕴的世界了。

此在熟悉意蕴,这是存在者之所以能得到揭示的存在者层次上的条件。存在者总是在某种意义中来照面的。意蕴是此在能偶通过理解获得意义以及通过言谈表达含义的存在论条件,而含义又是言辞与语言可能存在的基础。

我们就这样把上手事物的存在“因缘”乃至世界之为世界本身规定为一种指引联络。

参考文献:

[1][德]海德格尔.路标[M].孙周兴译.背景:商务印书馆,2000.1

[2][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4

[3][英]英伍德.海德格尔[M].刘华文译.上海:译林出版社,2009.1

作者简介:黄虎(1987― ),男,湖南岳阳人,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外国哲学专业09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西方人文哲学。

上一篇:留一段美好的回忆 下一篇: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