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与人道主义干涉

时间:2022-08-27 07:39:19

摘要: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作为国际法律规范的基本原则之一,由国家独立引申而来,其和联合国授权安理会的涉及国家内部事务的人道主义干涉必然会存在冲突,如何正确认识此矛盾是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笔者在简要分析国际法律规范基本原则和当前国际局势的前提下,结合利比亚局势对互不干涉内政原则与人道主义干涉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互不干涉内政 人道主义干涉 利比亚

一、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理论依据

关于不干涉内政原则,是建立在互不干涉内政的国际法原则之上,而互不干涉内政从本质上讲应当是一种严格的国家责任,即属于一国的内部事务,如果不涉及其他国家或者其他国家公民、法人的利益,这种严格的国家责任是建立在充分尊重一国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在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当一国以涉及人权、民族矛盾、种族矛盾、区域民族独立等借口使用军事力量或者经济封锁等其他手段直接或间接干涉他国内政的时候,这种严格的国家责任显然有着很强的保护性作用,而且是国际法的正确规则。国家之独立乃国际法之基础,由于干涉是破坏国家独立之行为,因此也就违反了国际法。更有学者从人权保护的角度来论证国家内政之不可干涉性。认为所谓的国家被赋予合法性的资格.是因为人权的保障不可能处于一个真空物之中,需要某种政治机制去定义、促进及保护。而政治组织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人权,而国家是国际社会的一分子,一国的社会则是立论在与领土完整的前提上。因此,干涉一国内政将构成基本权利的双重违反:一是人民能平安无虞地生活在没有外国人干扰的政治环境下的权利;另一则是国家本身基于其国内社会成员所享有的和领土完整之权利。如果仅仅从严格国家责任的角度来看利比亚国内局势,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结论即利比亚的国内局势从根源上应当取决于利比亚国内的政治力量之间的较量,无论是卡扎菲还是反对派,任何其他国家军事或者经济力量的支持都是违反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因为利比亚作为国际社会的独立的一份子,其政治经济发展的取向应当完全取决于利比亚人民的意志,这是自由最为基本的要求,这也是国际社会最低限度的平等的体现。

但这样的结论显然不能被国际社会所广泛接受,从朝鲜战争到越南战争,从两伊战争到伊拉克,尽管我们在对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采取各种所谓的为何措施之前,总会给自己找到一个或几个合适的借口,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整个二战以来,局部战争或是一国内战中强国对其内部政治力量的支持和干预是明显存在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而当前国际社会中存在的干涉他国的内政往往是因为干涉者们对于其他国家的社会缺乏整体上的认识,对一国的经济、政治、公民权利、以及民族种族关系等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从而否定该社会与其政府之间的和谐性,因此对其实施干涉,这是缺乏对一国社会状况充分了解与人权保护状况充分取证的基础上做出的不尊重涉国的行为.在今天,概念在历史上不断演变,其在国际法上被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属性,即外部独立与内部自主。“外部独立”可以理解为国家不受其他国家或组织之干涉与控制,这是一种正式的法律状态;“内部自主”则是指国家自行处理其国内事务之能力,是一种实质而非形式的状态。

因此.基于概念在国际法上所凸显出国家之独立、自主属性,国际法遂产生两项原则,即不干涉内政原则与平等原则,此二者正是国家的两个方面。不干涉内政原则是来自国家概念中的“内部自主”特性。所谓的不干涉是指国家和国际组织对属于其他国家内部管辖事务的不干涉;而干涉代表着对国家领土完整和法律权益的损害。也就是对国家的侵害。

二、互不干涉内政原则的例外:人道主义干涉

人权问题一直是各国学者争论的焦点,而人权保障也是有着并不能统一的国际标准从而使得人权问题一度成为国家间相互攻击的工具,而人道主义干涉则成为国际社会保护人权的方式,尽管联合国安理会在人道主义干涉事务上存在或多或少的争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际人道主义干涉对于保障一国的政治稳定与国家安全,最主要的是保障人权,存在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利比亚内战爆发,这对任何生活在利比亚的本国或他国公民都是沉重的打击,在战乱状态下,人民最基本的生存的权利都无法得到保障,从新闻媒体所能获得的信息来看,自利比亚爆发内战开始,双方估计有10000至20000人死亡,而这个数字目前一直保持着上升的趋势,其他国家在利比亚的投资也将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如此惨绝人寰又何谈人权,何谈正义。由此可见,联合国的人道主义干涉在保护最底层人民基本生存权利方面是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但我们同时应当正确认识人道主义干涉的性质。

人道主义干涉是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主要为保护涉国的国民不被普遍剥夺国际上公认的人权,而使用武力或使用其他强制措施。由于各国社会政治制度、意识形态、价值观念以及民族传统的不同。再加上一些国家将人权作为推行其对外政策、干涉他国内政的一个借口,使得人权及人道主义干涉在当代国际关系中更具有复杂性。与此同时,美国霸权主义的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竭力在全球推行其价值观,推动联合国走向“新干涉主义”。笔者认为《》第2条第7款之所以采用“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事项的措辞,是为了防止联合国干涉那些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条约义务涉及的人权事项,是本质上属于国际法的问题,但人权的实施特别是司法保护则主要或基本上是依靠国内的机制,从这一点上讲,有条约义务的人权事项,可以被视为本质上属于国内管辖的事项。只要存在着国家的,这种观点始终是能够成立的。而人道主义干涉的依据在于:涉国对本国国民实行残暴或迫害的罪行,以致否定他们的基本人权并且使人类良心震惊,这种行为就不再是纯属该国管辖的事务。

人权进入国际法领域后,与人权关系的实质在于国家的行使与人权的国际保护之间的界限、规则。二战结束后,原来被东西方对峙局面掩盖着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种族矛盾日益凸显,国家内部冲突明显增加,人权的国际保护重新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在全球化的新的条件下,旧式的国家安全观必须加以调整和充实,新观念的“国家安全”不只是一种对外的、单纯防御的东西,还应当包含国家内部各种利益团体的良性互动,如政治开明与民主程度、民族融合与团结程度、社会安全与稳定程度、经济发展与开放程度等,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国家承担人权保护的国际义务,是基于其国家内在的需要,另一方面,人权保护的实施必须以国家为保障。即使一国参加了人权公约承担了人权保护的国际义务,人权保护仍然要通过该国国内的立法、司法、行政体制得以实施。

三、互不干涉内政原则在全球化时代遭遇的挑战

在全球化时代的今天,其直接的结果是把整个世界连成了一张紧密无间的网,各个国家的利益也逐渐形成了一个整体,在全球化的作用下,影响都是全球性的,各个国家都开始懂得集体利益就是国家利益,各自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尤其的重要。

同时,从国际政治理论看,国际社会的秩序是与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密不可分的,而且在这种状态下,国际法既是平等共处的各个国家之间相互协调关系的产物,同时又对这种关系起引导作用。针对目前世界各国之间存在着贫富强弱、大小的差距.坚持国家原则和平等原则,反对单方面的人道主义干涉,是当今维护国际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殷仁胜;李国际 挑战与对策:全球化时代的不干涉内政原则[期刊论文]-全球视野(理论月刊) 2007(02)

[2] 张丽华 传统理论发展脉络探析[期刊论文]-长白学刊 2006(02)

[3] 俞可平 全球治理引论 2007

[4] 殷仁胜,李国际.挑战与对策:全球化时代的不干涉内政原则

[5] 季北慈等.中国软实力资源及其局限[J].国。外理论动态,2007,(11).

[6]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A].庞中英.中国学。者看世界:全球治理卷[C].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路明洁(1985--),内蒙古包头人,河北经贸大学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公法。

上一篇:关于大学生就业主体性问题的哲学分析 下一篇:留一段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