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出口竞争指数实证分析的江苏茧丝绸产业升级发展研究

时间:2022-10-06 03:58:19

基于出口竞争指数实证分析的江苏茧丝绸产业升级发展研究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江苏省茧丝绸经济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伴随着国家“东桑西移”战略政策效应的突显和后金融危机时代下新的国际贸易形势出现,作为全国传统茧丝绸产区的江苏省担负着转型升级重任。采用出口产品及市场相似度指数比较江苏与邻近省份和新兴产区的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采用TC指数和RCA指数比较江苏和其他茧丝绸主要出口省份的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出口竞争指数 实证分析 产业升级

江苏省凭籍物产丰饶的亚热带地理区域优势和娴熟的丝绸织造技术,历史上长期引领国内的蚕桑种殖、缫丝绸缎织造产业,蜚誉海内外。在千年的历史沉淀和现代先进工艺技术的促进下,该省目前拥有非常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在上世纪80年代江苏在太湖流域大力发展蚕桑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一跃凭借苏南模式成为我国茧丝绸外向型生产加工和出口的第一省区,成为国家出口创汇的功勋产业。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江苏省茧丝绸业沉着应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但也依旧充满困难和挑战。目前江苏省正顺应国家区域经济战略结构的重大调整,和邻近发达省份都加快了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但随着中西部蚕桑产区的逐渐成熟,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趋势指日可待;东南亚新兴茧丝绸国家的悄然崛起,世界丝绸终端市场行情的瞬息万变;遭受重创的欧美国家为实施经济复苏计划设置的超级量化宽松的货币金融政策等等因素,都给江苏茧丝绸在国际市场上的经济地位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江苏无论是在如何保持当前茧丝绸国际市场份额的相对稳定,还是能否力争未来在国内乃至世界市场上的份额有所突破性的增长,都成为该行业企业广泛深入研讨的重要议题。

选择采用采用出口产品及市场相似度指数比较江苏与邻近省份和新兴产区的出口产品和市场结构;采用TC指数和RCA指数比较江苏和其他主要出口省份茧丝绸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提出增强江苏省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可行性对策。

一、江苏省茧丝绸产业生产和出口概况

江苏省是我国从事蚕桑养殖最早的地区之一,桑蚕生产和贸易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著名的良种蚕桑培育之乡。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后,江苏省的蚕桑总量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的领先地位。1995年在国际茧丝绸需求旺盛的驱动下,市场全省桑园一度达到340万亩,发种580万张,年产茧17.57万吨,产量达到历史最高记录。但伴随着90年代后期的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桑业规模大副减少。2005年桑园面积出现较大滑坡被广西赶超,为120万。表1中2006年到2011年的6年间江苏省的桑园面积和蚕茧总产量在全国占比呈递减趋势,桑园面积从10.88%跌至7.28%;蚕茧产量从15.94%跌至10.985[1]。苏南、苏中和苏北三个蚕桑产区,涵盖13个市49个县(区)。目前苏南地区主要是吴江、镇江、丹阳、金坛、溧阳还保持着一定的规模,但蚕桑产能主要转为苏中沿江沿海平原和苏北徐淮平原,并集中在南通和盐城两市,盐、通两市桑园面积占全省80%。全省养蚕户39.1万,年茧收入达30亿元。拥有“东台蚕茧”、“星云”牌干茧省级名牌。

由于伴随着夏秋湿涝、高温伏旱多灾季节频发,受蚕茧品质差异和市场需求因素的影响,蚕茧收购价格屡创新高。江苏省内主产区盐城的东台、大丰、射阳春茧收购价最高为每公斤54元左右,最低收购价格每公斤46元左右,全市春茧收购均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5.6%,明显高于邻近外贸真丝绸整体效益第一大省浙江,江苏省2012年春茧平均收购价格为33元/公斤,2013年平均收购价格为43元/公斤。按照目前蚕茧收购价格预测加工生丝价格将达到42万元/t的高位,与目前市场生丝收购价40万元/t相比,意味着丝厂每缫一吨丝,企业将亏损2万元。

2013年7月海关统计生丝全国出口7月累计4029吨,出口金额221369千美元,表2显示江苏生丝6月累计11416吨,同比增加2.98%,江苏省名列全国第三。真丝绸缎江苏省出口6月累计6487万米,同比增加10.11%,名列第四。

表2 2013年1∽6月各省市生丝、真丝绸缎产量表

单位:吨,万米

二、江苏省茧丝绸产业评价模型体系及分析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了WTO组织较为常用的出口相似度指数ESI(export similarity index,来分析和比较江苏省和浙江省、广西省、安徽省和四川省的茧丝绸出口商品及出口地理方向的相似程度;另采用贸易专业化系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来比较江苏省和其他省份茧丝绸贸易的竞争力。

1、产品相似度指数模型为Sq(ij,m)=[Min(Xkim/Xim),(Xkjm/Xjm)]100[2],指数区间为[0,100]。出口相似度指数最初可以在两个不同的域内被测度,即商品域和市场域(出口目的地)。用于衡量i、j两国家或地区在第三方市场M或国际市场上出越接近越相似,该Sq(ij,M)值越接近100,Xkim/Xim表示i国产品K在M国出口占本国对M国总出口的比值。若随着时间两国产品出口相似度指数逐渐上升,则显示两国出口结构随时间趋势趋于收敛。指数的变化能反映出某国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演进等特点。选取江苏、浙江、广西、安徽、四川五省2008年至2012年茧丝绸各类产品和制品出口和其他相关数据,计算和比较江苏和其他四省的茧丝绸产品出口相似度,发现江苏与浙江相似度最高,其次为安徽省、山东省和广西省。江苏和浙江蚕桑生产周期较短,春夏秋三季都适应蚕桑生长。两省丝绸多为优质生丝原料生产,出口地理方向也几乎完全相同,成品市场主要销往欧盟、美国和日本及香港地区。目前,蚕桑业发展迅速的新兴产区广西,目前在生丝和绸缎成品的出口力量还比较薄弱,短时间内和江苏出口相似差异依旧较大。

2、贸易竞争系数模型为TCm=(Ekm-Ikm)/(Ekm+Ikm)。指数区间为[-1,1],竞争力指数是贸易差额系数,商品竞争力指数越接近100%,竞争力越强;反之,越接近-100%,则竞争力越弱。该指数表示M国某时期内K产品的净出口在M国某时期内K产品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该指数可以规避茧丝绸行业受国际汇率、通胀等影响波动,更具有可比性[3]。研究数据显示,江苏省的生丝出口贸易竞争优势略低于浙江省和广西省,绸缎成品贸易竞争优势高于浙江省和其他省份。中国纤维检验局毛麻茧质监处《2011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数据》显示,江苏省全年综合质量为4A3257II低于邻近竞争省份浙江5A3362II。这主要因为近年来江苏省内工业用地激增导致农业用地遭受污染,生丝品质下降和印花染整中对偶氮染料的不适当使用,造成各类深加工产品出口不能很好满足国际绿色环保主义壁垒盛行下的欧美主市场。

3、显示性比较优势系数模型为RCAkij=(Ekij-Etij)/(Ekwj+Itwj)。指数区间为[0,+∞]。RCAkij表示i国某时期出口产品K在j国市场上的显示性比较优势,Ekij表示i国某时期对j国产品K出口额;Etij 表示i国某时期对j国所有产品出口额; Ekwj 表示世界对j国某时期产品K出口额;Itwj 表示世界对j国某时期所有产品出口额。该指标剔除了国家总量波动和世界总量波动的影响,较好显示了该产品的国际竞争力[5]。计算结果显示江苏省RCA指数略低于浙江,但和浙江省都超过了1,其它省份都小于江苏。说明江苏省茧丝绸的综合实力比较强,这和实际情况相符。

三、江苏省茧丝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竞争力指数的分析可以了解到当前江苏省茧丝绸行业产业链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产区新格局的巨大压力。茧丝绸产业链横跨农业、工业和贸易三大领域,终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涉及到许多方方面面的环节。明确茧丝绸业核心竞争力的新内涵和必要性,正视传统茧桑基地面对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劳动力不足、茧丝原材料质量下降等诸多“短板”,深入探讨江苏茧丝绸产业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对策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据江苏省统计部门数据最新显示,虽然江苏省茧丝绸外贸出口总体效益名列全国第二,但是一直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特有的坚忍和韧性。

(一)目前江苏省茧丝绸行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主要挑战

1、为继续保持我国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优势,自2006年始国家陆续对重点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做了重大调整。减少对包括江苏在内的若干省份茧丝绸产业的计划性安排,比较自由的市场经济是把双刃剑,中西部省份蚕桑产业异军突起激化了尚未育成的有序行业秩序,2012年江苏省蚕桑生产区仅为90万亩,年产茧7万吨,产量居广西、广东、四川省之后,省内苏南、苏中和苏北桑园三板块重组依旧挽回不了蚕区总面积的大面积萎缩。出现在省内茧丝供求市场上时而总量过剩、茧丝滞销,时而供应不足,有价无市行情波动异常的怪圈。客观上对江苏省茧丝绸外贸经济运行的平稳性、协调性和持续性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2、世界银行预期未来两年内全球经济增长仍旧下调,其中发达国家增速由1.3%降至1.2%,发展中国家增速由5.5%调低到5.1%。外部市场需求疲软直接导致中国出口企业订单的下滑,出口增长陷入低迷。受外界影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1~6月,江苏省的丝绸工业增速较去年底回落8.56个百分点。

3、包括美国在内,对在纺织品中广泛使用的偶氮染料、部分含溴阻燃剂的测试尤为严格,各国都颁布了禁令。最大的茧丝绸市场竞争对手的印度,自2012年初就宣布为期长达5年对中国进口丝绸面料反倾销关税和欲恢复30%生丝进口关税;面对来自茧丝绸新兴东南亚国家的积极加入市场竞争,作为世界上最大茧丝绸出口大国家却没有定价话语权。

(二)加快传统功勋产业转型升级,努力打造茧丝绸大省强省形象

1、借助先进技术助跑企业更新换代,加强产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由省农科院牵头带动省内科研院所、一线科技工作者和高校协同攻关,利用遗传育种等先进改良技术,增加单位面积桑荷种量和单位面积产茧量;开发新型广谱蚕桑农药,加强桑蚕病虫害预测与防范;全面推广田间农副产品复合套种养殖技术。以江苏丝绸发达地区吴江为例,目前12家丝织厂拥有无梭织机336台,片梭织机40台,剑杆织机296台;有梭织机724台。其他地区无梭织机比例更低。对新型功能型面料的日益需求,使得丝织行业和相对更为薄弱的印染行业急需引进国外先进自动化生产线。由于蚕桑整体生产规模减少,不少地区日益老龄化的蚕桑生产者还停留在纯手工、半机械操作阶段,生产效率徘徊不前。因此行业企业必须借助科技人才来保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省内有较为丰富的产学研科研机构和专家技术人员队伍,有省市级蚕茧办、茧丝绸协会统领、协助各地开展茧丝绸生产和统计,有镇江的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和苏州大学等多所大学开设相关专业培养新一代茧丝绸人才,推动产业升级从高劳动密集程度转化为资本、技术密集型。

2、弘扬传统茧丝绸文化深入现代营销,打造世界品牌引导消费市场新生代

江苏民间素来呵护民间蚕桑情结,自明清起织造业昌盛,“晴翻千尺浪,风送万机声”的江南胜景充分表明了江苏茧丝绸业独占全国的“半壁江山”的重要历史地位,江苏素有“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赞誉。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江苏人民创造和保留了丰富的茧丝绸民间习俗和文化,设立在苏州、无锡等地的茧丝绸档案馆和展览馆,作为搜集、展示、推广、应用、研究和交流茧丝绸文化基地,深入推动茧丝绸科研、技术、人才等优势的形成。中国13亿人口中的高端消费群体正在形成,对高档奢侈品消费能力潜力巨大,但目前大部分年轻人对传统丝绸知识知之甚少,针对江苏丝绸产业的传统生产要素比较优势逐步丧失,面对世界主要高端丝绸服装消费市场的时尚需求,提升丝绸终端产品的附加值无疑成为新的行业竞争优势。2004年首批国家高档丝绸标志企业江苏拥有3家,江苏奔仙股份有限公司、吴江丝绸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海安茧丝绸股份有限公司,至2007年6家,丝绸类8个国家名牌,2012年为9家。江苏省一些高校如苏州工艺美术学院主动和法国、意大利顶尖丝绸行业建立以服装研发设计为主导的交流平台,兼收并蓄中西方跨国界、跨时间的多元文化。2004丝绸消费者认知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有86%的消费者认同丝绸产品,真丝绸产品可凭借“绿色环保”时尚标签作丝绸产品变潮品的新卖“点”。

3、争取政策扶持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严格标准化生产和世界接轨

保桑护桑,依桑扩桑,防旱排涝,稳定桑园规模建设优质蚕桑新基地,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加强基地建设保证本省优质茧丝供应。最大限度地稳定省内蚕桑种殖面积,确保丝绸生产的利益空间。充分理解和利用政府2013年起陆续实施到位的纺织品外贸便利化各项创新举措。争取特别对茧丝绸企业资金密切相关的农业信用社制定更优惠的政策,大力推广使用茧丝绸中小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减轻资金流压力降低茧丝绸出口企业成本,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严格按照2013年颁布的各项国家茧丝标准来规范桑蚕种的生产和检验流程,敦促茧丝绸各生产和销售环节,严格符合国家、行业、用户和企业丝绸产品各项技术质量指标;打击市场投机行为。《消费品使用说明第4部分:纺织品和服装》、《无氨高弹桑蚕丝针织绸》、《生丝电子检测试验法》,促进国家《茧丝绸行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丝绸领域)》,这都将使我国的茧丝绸行业更快和世界标准接轨,避免遭受更多隐蔽性的国际贸易壁垒。

2013年8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迈入“6.11”时代,虽然目前江苏省茧丝绸规模有所收缩,茧丝绸产业对本省经济效益影响力日趋减弱。但若能找准切入点,在CPI放缓的趋势下,自我优化主动调整,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撑和规划引导,有效化解瓶颈,努力保护江苏省茧丝绸特色产业,客观上对稳定我国纺织品外贸出口也起着积极作用。

同时,也因为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不可或缺,江苏传统茧丝绸产业链的存在有着十分重大的必要性。江苏省茧丝绸产业未来的发展完全可以围绕国家经济格局调整的需要,紧密结合本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历史文化传承的特点,充分利用世界经济回升向好之年,居安思危,发展产业竞争优势化解外在风险和潜在威胁,抓住市场机遇,平衡内外需求,保持本省在全国乃至世界丝绸领域的应有地位,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任永利等.江苏省蚕桑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蚕业科学,2012,(6):25-32

[2]李显戈,马仁秒.浙江省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2012,(1):1-3

[3]屈海群.中国纺织服装品在东盟市场竞争力的[J].纺织导报,2008,(11):24-25

[4]中国纤维检验局毛麻茧质监处.2011年度桑蚕干茧质量分析报告[J].中国纤检,2012,(9):44-49

[5]邝艳湘,向红金.中日韩三国纺织服装品在东盟市场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东南亚研究,2010,(4):41-47

上一篇:欧债危机深度演化及其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 下一篇:国际融资活动中的汇率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