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深度演化及其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5-10 05:34:14

欧债危机深度演化及其对中国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要:欧洲债务危机从2009年10月爆发以来程度不断深化,使全球经济蒙上阴影。本文从横向的地理范围和纵向的经济部门两个维度剖析危机深度演化的具体表现。这场危机对我国对欧出口总额、出口产品结构以及出口企业的效益等方面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由此,本文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欧盟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变化都对我国对欧出口额有比较深刻的影响,从长期数据来看欧盟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更为显著。

关键词:欧债危机 出口 实证分析

一、前言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9年随着希腊政府宣布其公共债务和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远超《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阈值,欧洲债务危机再一次让全球经济走入低谷。此次危机力度强大、扩散迅速、来势迅猛、持续长久,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欧债危机的开始就像推倒了一块多米诺骨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也不可避免的卷入欧债危机的浪潮中。作为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增速锐减、萎靡不振,我国外贸行业受到沉重打击。

欧债危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值得我们持久的关注和细致的研究。深入研究掌握欧洲债务危机的最新动态,分析这场危机爆发的原因、影响和发展趋势等问题将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世界经济的运行特点,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采取有效的对策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经济的寒冬。本文以全新的二维角度对欧债危机的深度演化过程进行分析,采用2009年至2013年官方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这对我国有效应对欧债危机、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二、欧债危机深度演化

(一)横向深度演化

从欧洲债务危机所涉及国家的先后、多少来看,希腊债务危机标志着欧债危机的开始,随后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相继陷入债务困境,最后欧洲经济整体受到危机影响,连龙头国家法国德国也不能避免。从中不难发现债务危机范围不断扩大并且呈现出由点连成线再扩展到面的特点。

祸起希腊,但不止于希腊。危机迅速向欧元区其他国家扩散,其中以“欧猪五国”(PIIGS,Portugal—葡萄牙、Ireland—爱尔兰、Italy—意大利、Greece—希腊、Spain—西班牙)的债务问题最为严重,欧洲债务危机全面爆发。欧洲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危机不断向核心国家蔓延,不仅是南欧国家遭受波及,就连欧盟核心国家德国、法国也难避其害,穆迪近20年来首次下调意大利的信用评级且前景展望为负面。2010年,欧盟27个成员国中有20个出现赤字超标问题。到目前为止,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被迫接受,已经有五个欧元区国家接受国际贷款机构“三驾马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的资金援助了,依次为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而斯洛文尼亚很可能成为欧盟下一个救助对象。欧洲国家普遍经济增速连续下滑,尤其在2010年的第二季度、2011年的第四季度和2012上半年危机态势进一步恶化,失业率高升,市场信心低迷。整个欧元区面临成立14年(1999年1月1日欧元的正式出现而成立了欧元区)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二)纵向深度演化

从受债务危机影响的经济部门来看,危机蔓延的趋势是从金融服务业到实体经济。

首先,危机是从政府背负高额债务、资金运转不灵向欧洲金融行业传播的。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后欧洲各国为了拯救银行而发行大量国债以购买银行的不良资产,当大规模债务危机的袭来时,国债收益率升高、融资困难,银行业资产减值、资不抵债,承担着巨大的债务风险,甚至这一危机也决定着许多银行的生死存亡。

目前欧洲银行业危机的深化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巨大的资金空洞正等待补充。2010年10月,因爱尔兰债务问题进一步恶化,欧元区银行系统所面临的风险也突显出来。欧洲银行业持有大量的债务风险敞口,如法国第一大银行BNP Paribas持有50亿欧元希腊国债。而救助危机国银行耗资巨大,赤字大幅攀升,债务状况恶化,引发了市场对银行业危机的担忧。第二,大多数银行面临流动性不足的问题。目前,欧洲主要银行持有大量的欧元区债务危机国的政府债券,因这些债券收益率不断攀升造成银行持有政府债券的实际价值大幅缩水,CDS(信用违约掉期)过高,融资成本大大增加造成融资困难,由此引发相关银行的流动性不足、资金链断裂的问题日益浮出水面。

其次,危机从虚拟经济波及实体经济。金融市场动荡损及实体经济,包括农业、工业、交通通信业、商业服务业、建筑业、文化产业等物质生产和服务部门。2012年12月,欧元区制造业信心指数为-33.3,工业信心指数为-13.8,零售业信心指数为-15.9,消费者信心指数为-26.3,服务业信心指数为-9.8,五个指数均在低位徘徊或是连续下降。

实体经济受到负面影响有如下三个原因。第一,国债收益率上升,银行持有的国债价格下跌导致资产减值,银行资不抵债难以为继,银行通过减少向企业放贷来调整资产负债表,企业得不到贷款无法正常运营。第二,无论是从欧盟主观意愿还是从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客观角度来看,欧元走低并一直保持在低位。在大宗商品均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上,欧元的走低导致了美元的相对升值,这使得有色金属、石油等商品价格面临着极大的上行压力。欧洲工业原材料进口成本增加,毛利率将降低,竞争力下降,部分企业艰难维持生产。第三,危机爆发后,各国均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采取了如削减政府开支、减少养老金、降低失业补贴以及提高税收等经济紧缩措施,从而降低赤字和债务。但这抑制了经济恢复和发展,制约了“生产-消费”链,对于欧元区成员国内部的消费需求复苏也产生制约作用,造成了实体经济的萎缩。

三、欧债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实证分析

(一)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1、对中欧贸易总额的影响

2012年进出口贸易总额(38667.6亿美元)已约占中国经济总量(GDP 519322亿元)的二分之一,国际贸易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外贸出口方面,中欧历来互为重要的经贸伙伴。2003年,双方确立了中欧战略全面合作的伙伴关系,2007年欧盟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3561.5 亿美元,同比增长27%。2012年2月以前,我国对欧洲的月出口额基本都占我国月出口总量的20%以上,2009年1月的对欧出口比例更是高达25%。然而自2012年2月以后,出口到欧洲的份额就鲜少有超过20%的情况。

鉴于中欧之间密切的贸易伙伴关系,欧洲各国的经济变动将会直接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状况。而欧洲债务危机迫使欧元区国家经济疲软,中国对欧出口增速随之大幅放缓。目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已经从早前两位数的增速下降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出口面临严峻挑战。2000年至2008年,中国对欧出口平均增速为26.38%,在2009年经历了出口负增长的谷底(增速下降20%左右)后有所回升,2010-2012年仍持续走低,去年一整年对欧出口为负增长,12月以下降6.2%收官。据中国海关统计,2012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5460.4亿美元,同比减少3.7%。

2、对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

从出口产品来看,我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占全部出口的95%左右,包括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等,集中在机电产业、纺织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部门。近几年,中国对欧出口的商品主要集中在机电产业、纺织业和贱金属制品业等部门,具体来讲机电产品主要是电机、电气设备、机器、机械器具及零件;纺织品主要是服装及附件、针织品及附件;杂项制品主要有家具、床上用品、玩具、运动器材等。2009年,各项商品的出口额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下滑,金属制品业出口甚至同比减少52.52%。2012年,出口额再次出现下行趋势,车辆、航天器、船舶及运输设备出口同比减少20.22%。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总出口增速放缓,其中纺织品、服装、家具、鞋类、箱包、塑料制品、玩具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7%,低于整体出口增速0.4个百分点。纺织原料及其制品、金属制品业、化工产品的可替代性比较强,价格弹性比较大,所以经济波动对这些产品影响很大。

3、对出口企业的影响

从企业类型来看,我国受外部冲击最大的企业是代工企业(“两头在外”企业),即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代工企业完全依存“来料或进料加工—对外出口”模式生存,当长单变短单或订单停续,这些企业便无以为继,不少中小企业在2010-2011年停产、半停产甚至关门停业。

与代工企业相对应,从贸易方式来看,加工贸易受到的影响比一般贸易更为严重。我国贸易部门划分为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二者齐头并进,所占份额相当,但一般贸易的同比增长率比加工贸易略高。加工贸易是指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加工后再出口的贸易方式。不同于一般贸易部分内销部分出口,加工贸易的产品完全出口且附加值极低。中国是加工贸易的大国,在世界的任何角落你都可能会惊喜的发现印着“中国制造”标签的商品。但我国加工贸易的主要特点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只占5%-10%左右,甚至更低)、位于产业价值链低端环节、发展方式粗放,赚取的仅仅只是少量的加工费。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逐步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高附加值、高端环节以及营销控制、品牌管理等方向升级。

(二)实证分析及结论

1、模型及回归结果

为了研究此次欧洲债务危机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以及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我通过建立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其中各变量定义如下,模型左边是因变量,以中国对欧盟(27国)的月度连续出口数据来衡量,从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48个月的连续出口数据,单位为亿美元,数据来源于中国海关总署网站。自变量包括欧盟以支出法计算的季度实际GDP指标,以2005年为基年,单位为十亿美元,数据来源为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统计资料;汇率为48个月的人民币对欧元汇率,数据由X-rates网站统计而得。由于欧洲债务危机是2009年年末开始显现的,为了体现欧债危机随时间演进的影响,本文设置了时间虚拟变量,2009年11月及以后为1,之前为0。最后还有随机干扰项和常数项。各变量的定义和描述统计量见表3(1),其中我已经对相关变量进行了对数换算,取对数的作用在于可将间距很大的数据转换为间距较小的数据。

表3(1) 各变量描述统计量

为了防止伪回归的误差,我首先对各时间序列的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见表3(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时间序列变量取对数后主要的变量如对欧盟出口和汇率已经平稳了,欧盟GDP经过二阶差分后检验也变得平稳了。

表3(2) 变量序列ADF的检验结果

接下来,我使用Eviews 6.0 统计软件对模型适用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用最小二乘法估计参数,回归结果见表3(3)。

表3(3) 模型回归结果

由此可以得到回归方程:

2、解释实证结论

“国民收入的影响显著”这一结论符合一般经济规律,欧盟国内生产总值每上升1个百分点,我国对欧出口增加10.34个百分点。从2009年到2012年的月度数据来看,汇率变化的影响不是非常显著,可能的原因有三点:一是中国对汇率的管制较为严格,从长期来看汇率在适度的范围内波动不会对外贸造成严重的影响;二是部分商品通过出口退税、政府补贴等方式使售价维持在人民币升值前的水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汇率波动的影响;三是热钱通过货物或服务贸易的方式流入中国造成了统计数据和真实情况有所出入。

然而,表明欧盟生产总值和汇率变化都对我国对欧出口额有比较深刻的影响。T2会得到相反的结论是因为前两年的汇率比2011-2012的汇率波动要更为剧烈,后期的汇率在调控下已趋于稳定了,样本越多反而越不能体现其对出口的影响。同时,这个现象也说明汇率一定会影响出口,不能因为其在一段样本的统计中的不显著而否定其影响。

虚拟变量的β值只表示变量的性质而不表示变量的数值,也就是说在上述回归模型中虚拟变量产生了影响却不是很显著,原因有两种可能,一是该变量与汇率的特点刚好相反,时间越长,样本越多,虚拟变量的影响也会越显著,目前的样本范围还不够充足,使得时间虚拟变量不能用来代替债务危机本身的影响;二是危机的影响已经体现在收入和汇率的变化中,二者削弱了虚拟时间变量所代表的危机的程度。

四、结论

欧洲债务危机经历了开端、发展、升级之后并没有偃旗息鼓,仍旧不断扩散并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从横向即地理区域来看,债务危机范围呈现出由点连成线再扩展到面的特点,受其波及国家数量不断增加。从纵向即经济部门来看,危机深度演化的趋势是从金融业到实体经济,从宏观GDP到微观制造业均遭受沉重打击。欧债危机的深化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影响:从贸易总量看,目前中国对欧洲的出口已经从早前两位数的增速下降到个位数、甚至负增长,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从产品结构看,机电产业、纺织业和金属制品业等出口受阻。从企业类型看,加工贸易和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企业受危机冲击最大。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并对2009年1月到2012年12月共48个月的连续出口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结论:长期来看,欧盟生产总值对我国对欧出口额有显著的影响,汇率和虚拟变量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但短期内汇率的影响显著。

参考文献:

[1]潘正彦. 欧债危机加剧下中国外贸发展态势分析[J]. 国际贸易, 2012, (02): 10-14

[2]皮守成,王永. 欧债危机的蔓延对我国外贸企业的影响分析及对策[J].特区经济, 2012,(03):239-241

[3]李本松. 当前欧债危机的危害和中国应对之策[J]. 湖北社会学,2012,(05): 85-88

[4]Reinhart C M, Rogoff K S. This time is different: Eight centuries of financial folly[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上一篇:推进社会养老服务发展,满足老年人需求 下一篇:基于出口竞争指数实证分析的江苏茧丝绸产业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