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立定跳远项目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时间:2022-10-06 03:25:33

中学生立定跳远项目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1-021-02

摘 要 立定跳远不仅是中学生体育健康测试项目,也是我市体育中考测试项目之一。它对发展学生的弹跳能力,改善腰腹肌力量和身体的协调性有着重要的作用。立定跳远的技术由预备、起跳、腾空和落地四个部分构成,整个动作完成的时间极短,看似动作的难度不大,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掌握的不是很好。针对这现实问题,本文以“立定跳远优化教学策略”为研究n题,对该项目进行教材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练习方法、学练形式、教学策略等方面优化,提升学生立定跳远训练的水平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 立定跳远 优化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立定跳远是发展下肢爆发力与弹跳力的运动项目。它要求下肢与髋部肌肉协调快速用力,并与上肢的摆动相配合,所以它也需要一定的灵巧性。立定跳远具有简便易行的特点,有平地就能进行练习。立定跳远长期以来作为中学生体育健康测试项目,又是体育中考测试项目之一,因此立定跳远是中学生必考的田径项目。

一、立定跳远教材分析

(一)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起跳时两腿稍分,膝微屈,身体前倾,然后两臂自然前后预摆两次,两腿随着屈伸,当两臂从后向前上方做有力摆动时,两脚用前脚掌迅速蹬地,膝关节充分蹬直同时展髋向前跳起,身体尽量前送,身体在空间成一斜线,过最高点后屈膝、收腹、小腿前伸,两臂自上向下向后摆,落地时脚跟先着地,落地后屈膝缓冲,上体前倾。

(二)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归纳了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1.力量的因素。特别是下肢肌群的爆发用力能力,而且对踝关节的力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立定跳远的最后用力点在是前脚掌(甚至是脚尖),所以需要踝关节的跖屈用力有相当大的强度。

2.协调用力的因素。指骨盆肌群与下肢肌群协调用力的能力(包括踝关节)。协调用力正确的标志是髋、膝、踝三关节能迅速有力地蹬直,上肢能做出协调的摆动,起到带、领、提拉的作用。

3.双臂的摆动因素。立定跳远必须直臂摆动,摆幅越大,带、领、提、拉动作越强。请

注意观察,凡屈臂摆动者,必然造成上体的波浪动作,从而影响跳的远度

4.能量的转换因数。从站立状态到下蹲状态,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就相当于有一定的助跑,从而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初速度,增加跳远的远度。

二、立定跳远项目体育课堂优化教学策略的实践

在体育教学中,完整的立定跳远技术动作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可是我们的学生在立定跳远项目学习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导致效果不佳。通过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实践找出了结症,并针对性的提出了改进立定跳远教学的措施。

(一)立定跳远教学方法的优化

1.“口诀教学法”知晓动作技术

立定跳远完整的技术动作由四个部分组成,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口诀教学法”,把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编成:“一摆二蹲三起跳,快速蹲地展身体;收腹提膝伸小腿,后跟着地向前起。”学生很容易弄清并记住立定跳远的完整动作。我还把立定跳远教学要领用几个字来表示。“蹬、摆、收、举、伸、移、屈”,蹬-两腿蹬地;摆-两腿用力向前上摆动;收-膝空中收腿;举-空中举腿;伸-落地时两小腿前伸;移-两膝弯曲重心前移。屈-屈膝缓冲落地稳。每一个字表示学生在学练过程中的动作要求,学生就很直观的知晓该动作。

2.“处方教学法”改进技术动作

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的差异性,在完成立定跳远项目上总是会出现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动作现在。我在教学实践中有针对性采取了“处方教学法”。列出中学生在立定跳远易犯的错误动作,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比如:(1)预摆次不充分不协调等。处方:反复做前摆直腿后摆屈膝的动作,由慢到快。(2)腾空过高或过低。处方:利用一定远度或一定高度的标志线(物)来纠正。(3)落地不稳。处方:多做近距离的起跳落地动作,手臂的摆动要协调配合。地面设置标志物,双脚主动有意识地踩踏标志物(线)。学生在学练过程出现的错误现象教师单个采取“处方教学”使我们的学生改进技术动作直至掌握完整的正确的技术动作。

3.“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练兴趣

实施多元激励评价肯定学生的练习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最关心的是成绩。基于“立足过程,多元评价,树立自信,促进发展”的理念。通过这一评价方法,淡化了考核的甄别、选拔功能,更多地强化了评价的自主、激励、发展功能,让学生从原本单一的考核中摆脱出来,更加自信地参与立定跳远学练,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合作交往能力。在评价中我还特别重视及时评价,当学生们正处于运动“高原”时老师及时的一句“加油”、“你行的”等鼓励的话语,给了他自信心,并相信自己能行!

(二)立定跳远练习方法的优化

立定跳远是人体在静止状态下通过合理有效的蹬摆使人体在最短时间内摆脱静止状态而获得最大的位移。根据立定跳远项目特点应多发展臀大肌、腹直肌、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等肌肉的瞬间爆发力以提高学生的蹬地、展腹、收腹举腿的效果。笔者从学生易操作、学生乐接受、遵循技术教学规律三个简单的原则进行练习方法的优化。

1.立定跳远项目基本身体素质练习。

(1)腰腹力量练习:腹部肌肉在立定跳远中的主要作用是屈髋收腹。腹部肌肉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立定跳远的成绩。腹部肌肉由腹内斜肌、腹外斜肌、腹直肌组成课堂中选择了仰卧起坐、收腹举腿、仰卧收膝、两头起、立卧撑等。

(2)下肢力量练习:立定跳远下肢的工作由髋、膝、踝关节及其肌肉运动完成。下肢力量的强与弱是立定跳远项目中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点之一。下肢力量练习的方法选择的有跳台阶、障碍跳、蛙跳、负重深蹲、蹲跳起、收腹跳等。

2.立定跳远项目上下肢协调配合性练习。

立定跳远的远度不仅仅取决于下肢力量和腰腹部力量,而与上肢摆臂与下肢蹬伸的协调配合有着很大关系。上肢摆臂力量大小直接影响到重心的高度,摆臂动作不协调会使下肢急于着地。上下肢协调性练习采用的有:原地摆臂、摆臂起跳、多级跳、连续蛙跳、挺身跳、跳过一定高度的垫子等。

3.多种趣味性练习方式。

练习单一的上肢或是下肢力量时是比较枯燥的、身体负荷也是比较大的,久而久之学生会进入一个“厌烦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将立定跳远的素质练习以及动作技术练习合理安排起来激发学生的学练积极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设备。比如:体操垫。现在学校的垫子一般折叠后是60cm*60cm或40cm*80cm是型号的。在技术教学方面比如:跳过一定高度的垫子-体会腾空动作并加以改进强化该技术动作。由低处跳到一定高度的垫子上练习-体会摆臂、蹬伸、腾空、屈膝的动作并加以改进强化该技术动作。从一定高度的垫上往下跳练习-体会蹬伸呈直线后挺胸、躯干前压、屈膝、收腹、伸小腿、落地等并加以改进强化该技术动作技术。在身体素质练习方面比如:连续跳过竖起的垫子-下肢素质练习、仰卧起坐-腰腹力量练习等等。体操垫是柔软的非常安全,学生在学练中有一种安全感,也丰富了学练形式。再如台阶。我引导学生进行跳台阶练习,我在台阶个数上、跳的次数上、起跳腿的确定上、跳的时间上、练习的组数上进行变化。这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从而提高了训练实效性。

(三)中学生立定跳远项目成效分析

立定跳远项目是中学体育课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学生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生理指标。从教师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的改变以及练习方法的等方面优化。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学生参与立定跳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跳跃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学生的立定跳远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升,所带2014年毕业班学生共计178人参加杭州市中考均取得了9.90分(满分10分),2015毕业班学生共计182取得的了9.95分。

四、结论与思考

(一)对于这类看似动作简单的项目,我们老师要善于梳理该项目的动作技术找到适合学生练习的方法、在练习方法、学练形式、教学策略的优化来刺激学生积极学练以此来提高教学实效。

(二)在发展学生跳跃类项目教学中我们要有一个相对系统的教学计划,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由简到难、由小到大,有点到面的去开展,切不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要综合去发展。

(三)中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和体育运动能力的差异性比较大,老师们在教学中不能求得整齐划一,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做到每个学生在自我基础上得到进步得到提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总结反思。难生的学练过程中去发现问题然后去分析问题,然后找到解决的办法,这需要我们的老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教材去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实际,吃透教材、研透教法、抓住重难点。

(五)教学评价转变有利于学生学练的积极性。从终极评价向过程性评价进行变化、从单一的评价向多元评价结合,更多地强化了评价的自主、激励、发展功能。

参考文献:

[1] 耿培新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杨贵仁主编.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 吕明星.立定跳远有效性教学方法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6.

[4] 曲洪涛.提高初中体育课立定跳远教学方法探究[J].东方文化周刊.2014.6.

[5] 于文忠.巧用小垫子练习立定跳远[J].中国学校体育.2008(1).

上一篇:对耳鸣患者的就医建议 下一篇:又到人间四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