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时间:2022-10-06 03:22:40

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摘 要】初中是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小学与高中的衔接,是学生思想、意识发生变化的关键时期,为了充分落实生本理念,应重视初中生思想品德的习得和养成,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本文就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初中 生本理念 思想品德课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79-02

思想品德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基础内容,注重学生道德素养的养成和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是学生社会化和人格完善的关键。为了践行课程改革理念,应转变传统的、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和探究,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对传统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我们从以学生为本的角度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以为思想品德教学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一 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分析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学理念的滞后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初中是教学的重要阶段,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语、数、外等重要课程上,对思想道德课程教学不够重视,且该课程的课时很少,在思想和意识上对该课程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该课程的教学质量不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此教学模式产生厌烦感,只是被动地接受,且学生参与课堂的机会很少。由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特性,只有在亲身实践中才能实现思想品德知识渗透程度的最大化,从中体会思想品德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教学实例未联系生活,只注重对思想品德理论知识的灌输,并未真正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导致教学质量大大下降。通过对传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分析发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有所欠缺,未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原则和理念,违背了新课程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要求,应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予以改进,提倡以学生为本,思想品德的教育对象是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二 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1.转变传统教学思想,提倡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发展,作为教育的对象,学生的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素质教育的提出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教育工作者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换位思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生本理念,这是新时代对教育事业的要求。教师应意识到思想道德课程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影响,将思想道德课程设定为基础课程,并适当地增加课时量,优化课堂设计,秉持生本理念实现课堂的高效性。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复杂多样,学生的心理、生理、精神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尤其是在青少年时期,应加大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力度,为学生的成长奠定思想基础。

2.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

教学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开展具有关键作用,是决定课程教学实效性的重要内容。为了体现生本思想,应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予以创新和优化,注重学生参与课堂的力度,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实现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更具实效性。我们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运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可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与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集体荣誉感、探索能力等,对思想道德的提升具有推动作用。教师在设置讨论案例时,都会涉及一些思想道德、伦理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都参与课堂活动,体现生本理念。如针对“扶不扶”问题,教师可让小组的学生模仿春晚的小品,然后针对“扶不扶”的问题展开讨论,可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再者,我们以多媒体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的特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道德内容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应借助多媒体的文本、图片、视频等内容对教学予以辅助,实现思想品德教学的信息化。教师可以利用微信、微博、QQ等网络平台与学生展开互动,根据学生的日志、说说等内容来解析学生的心理、思想,可将现代社会的热门话题到网站中,供学生浏览和发表意见。另外,互动式教学、创设情境教学等都是现代教学体现生本理念的主要教学模式,都可应用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

3.教学案例生活化,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

知识来源于生活,关于思想道德的案例在生活中数不胜数。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在教学案例的设置上要更生活化,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学效果要远远好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讲授。例如,教师可以布置实践类的作业,应从为爸妈洗脚、关爱孤寡老人等小事做起,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现对心灵的净化,深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同时,教师在课堂中也可以列举社会中的感人事例来感染和启发学生,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从中体会到一种奉献的精神,都可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充分迎合学生的视角,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实现思想品德教学,这是生本理念的充分体现。提倡教学实例的生活化,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充分体会思想品德的重要性,深化学生的道德体验,在生活中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思想品质,有利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4.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

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而言,教学模式必须要具备完善的评价体系,传统的教学评价模式都是通过量化评价或质化评价来评定学生的表现,其评价方式过于单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化,提出多种评价方式并用,使教学评价更具人性化,可对学生在思想品德素养、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形成性评价是现代教学评价中的典型方式,是对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评价,并通过这种评价来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了更好地完善教学评价模式,应将形成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质化评价等紧密结合起来,以体现评价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能满足学生不同层面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对量化或质化的评价标准上,应注重学生整个学期的表现,并为每个学生制作档案袋,对其日常的学习情况做到及时记录,最后再结合学生的期末成绩进行整体性的评价,使评价更具人性化,充分体现以生为本。

三 结束语

通过对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教学模式的分析发现,其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存在严重的滞后性,课程的教学效率低下。生本理念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学生课堂实践,提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生活化,让学生学会感知生活,从生活中获得知识;创新课堂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能力的全面培养,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以学生为本,使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得以提升。

参考文献

[1]曾荣.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6~157

[2]王高.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新课程(中学),2013(9):13

[3]华学宝.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黑河教育,2014(2):64

[4]王永新.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探讨[J].新课程(教研版),2012(8):153~154

[5]王传胜.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2(9):178~179

上一篇:燃料电池问题的解题思路 下一篇:如何在反思中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