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

时间:2022-10-06 02:34:24

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回顾\分析与启示

摘要:作为一项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影响深远的活动,公众参与节能行为作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引起了社会学、经济学和管理学等学科的深入关注和广泛探讨,文章从不同的学科研究视角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和评述,以期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框架,并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关键词:公众参与;节能行为;节能动机;影响因素

20世纪60年代末期,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重视,公众参与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自1969年美国学者阿恩斯坦提出公众参与的概念以来,在不同领域取得以广泛应用。节能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合理有效地应对能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措施,与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具有直接的关系,离不开社会公众的积极参与。但是我国公众更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行为模式,因此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公众积极主动地参与节能行动中来,是一个值得重视和研究的问题。

一、 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动机研究

1. 理论基础。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是研究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的主要理论基础。按照经济学理论流派的发展,行为选择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新制度经济学、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这样一个基本的脉络(见表1)。

这些理论流派对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具有明显的不同,新古典经济学建立在“完全理性经济人”这一理论假设上,而新制度经济学虽然认为人是“有限理性”的,但其研究重点是基于信息和环境的不确定性条件下的决策行为,没有涉及心理学的认知,因此新制度经济学只是在有限理性的框架内探讨一种有别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决策模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非理性决策。因此,新古典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都认为人的选择由外界激励决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其决策是消费者的理;后两个流派则是在“有限理性经济人”假设下,认为人的决策是经济和非经济因素共同影响下的反应。

2. 研究方法。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看,在消费者选择行为理论的发展中出现了很多有价值的方法,其中效用理论、行为决策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最为典型(见表2)。

效用理论是传统新古典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认为选择行为的机理是消费者根据自身偏好及市场价格,在收入预算线内实现自身效用最大化。虽然这一理论为研究决策主体的行为构建了各种看似完美的效用函数模型,但该理论的假设在现实中无法满足,因此对决策主体的选择行为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

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动机影响决策,而决策决定着选择的行为及其行为模式。该理论强调对决策行为的实证研究,重在描述和解释人们的决策机理,早期主要借助主观期望效用模型,因为这一模型只单纯考虑到决策结果,缺少对决策过程的分析,之后研究过程化的行为模型成为该理论的重点,其中风险决策前景理论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

决策主体除受自身心理特征的影响,还受所处环境的影响,计划行为理论将外界因素的作用引入到对行为主体的分析中。因为人的行为并非完全出于自愿,而是处于一定的控制之下,因此该理论认为行为动机是行为的直决定因素,但动机又由行为人的态度、主观愿望、实施行动的难易程度及其所处的特定社会压力等共同决定。运用计划行为理论研究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可以发现公众对某一节能方式将产生的结果及这些结果评价的信念,从而进一步发现这些信念决定其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的感觉,目的在于描述这些因素对其选择节能方式的影响,并揭示这些因素对其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程度的大小。

上述三种理论是研究消费者选择行为,同时也是开展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理论基础,是一个逐步演化完善的过程,解释性越来越符合现实,但是仍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笔者认为计划行为理论也不能完美地揭示公众参与节能的行为,除了该理论提出的态度和主观规范的共同作用外,公众的节能行为还要受到社会规则的影响,社会规则是公众评判节能行为是否合理的基石,公众是否参与节能行为必定要受到社会规则的制约,公众对节能行为的对错、好坏的认识正是基于社会规则作出的。

二、 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类,相关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进行。

1. 内部因素。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内部因素是指影响其参与节能行为的个人及其家庭特征,包括家庭收入、居住模式、个人特征、心理动机等。

(1)家庭收入。研究表明收入是影响能源消费的主要因素,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收入与能源消费呈正相关关系,且能源消费的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另一方面,在统计上发现家庭收入明显与大型的节能投资正相关,表明高收入家庭更倾向于技术节能。这也与常识认识相吻合,因为技术节能的初期投资往往较高,对高收入家庭来说不会构成财力上的负担,而低收入家庭财力有限,限制了其技术节能的倾向(Lenzen,2006)。

(2)个人特征。人口统计学特征通常包括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文化程度、民族、等,对人口统计的分析可以提供消费者需求的相关信息。大量研究显示年龄对能源消费具有显著影响,在对一些相关实证研究中,出现了具有明显差异的三种结论,即正相关、负相关和曲线曲线关系(Long,1993;Hirst,1982)。个人的文化程度对节能行为的影响也有不同的研究结论(陈博宏,2007;冯丹,2008),但不同的教育水平却能显著地影响到不同节能措施的采用程度(Poortinga,2003)。王凤(2007)研究了性别对公众节能行为的影响,认为性别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对公众节能行为具有较大的影响。

(3)生活方式。关于生活方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大都集中在居住模式、家庭活动、消费习惯等对能源的影响方面。居住模式是指家庭住宅的规模、数量、结构以及住宅产权等方面。一般来说,居民的住宅面积越大,其能源消费量也越大,居民则越倾向于采取节能措施以降低能耗;独立住宅的住户比公寓住户的参与节能行为的意愿更为明显。Ouyang(2009)从技术节能向居民日常生活方式的转变具有比较大的节电空间,并以杭州居民为例,通过研究显示生活方式中的居住行为的改善可以节电10%。

(4)观念态度。观念态度因素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方面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是居民态度对能源消费没有显著影响;另一种观点就是居民的能源消费观念显著影响其参与节能的行为。在影响能源消费的态度观念中,对社会能源危机和环境效应的深刻认识、对个人在节能中作用的认识这两个方面对公正参与节能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根据人们的常识性认知,对这两个方面的认识越深刻,公正参与节能行为的态度就越积极,从而更倾向于减少能源消费。公众的能源消费观念态度并不意味着必然转化为现实的节能行为(Poortinga,2003)。因此,仅具有积极的能源观念认识不一定能够自发地引导公众节能行动的产生,还通过一定的社会规则和个人道德规范使居民家庭采取能效措施,当一部分居民通过参与节能行为能够获益时,从而对其他居民形成外在的激励,推动其改变原有的能源消费行为。

2. 外部因素。

(1)科技发展水平。已有的研究都能够支持这一观点,即节能科技的发展可以促进公众参与节能行为。(Rosenquist,2006;Wood,2007;Murata,2008)对此都进行了实证研究。

(2)能源价格。价格是影响商品需求的重要因素,能源价格的变化必然导致能源需求行为及数量的改变。一些研究表明预期的能源价格增长会刺激节能支出(Black,1985;Long,1993)。另外,Peter Willeme(2003)推导出Logistic节能供给曲线,认为能源价格与节能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但不影响节能措施的价格灵敏度。需要注意的是,提高能源价格只能鼓励高收入家庭进行节能投资,而低收入家庭则只能以减少支出的方式来控制能源用量。

(3)节能成本与收益。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成本和收益需要进行比较分析。一些研究认为节能的成本影响着居民参与节能的行为,能否通过节能行为获取更多收益决定着居民技术节能投资的意愿,对那些通过技术节能无法得到合理收益的居民来说,电费支出、节能知识的多寡和节能信息的获取成本对其节能行为的影响最大。

(4)激励政策。主要激励政策手段包括能效提高政策、能源价格政策、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能源消费税收政策等,究竟何种激励政策最为有效尚未取得共识。财政政策对公众参与节能的成本与收益的调节效果比较显著,一方面,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降低公众节能的投资或成本可以促进其节能行为(Jaber,2005;郭琪,2008),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或提高相关的税费水平提高能源消费的机会成本也可以激励公众的节能行为。

(5)公共宣传。公共宣传是通过广泛深入的节能行为沟通、活动,增强公众的节能认识高度和深度,以此激发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内在动机。相关的研究都证明了节能信息宣传是影响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一个重要自变量,且公众获取的节能信息量与参与节能活动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Quyang,2009)。一些研究也通过研究指出了节能信息宣传存在的问题,比如:节能宣传的密集度、覆盖范围、针对性都存在不足,只注重节能设备和技术推广知识的宣传、对生活方式节能的宣传不足。实证研究发现部分居民没有参与节能行为的积极性,这是由于缺少节能信息和利用这些信息的知识的(郭琪,2008)。

三、 研究分析与启示

以上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研究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进行了梳理。在公众参与节能行为动机的理论研究方面,仍处于不断的探索阶段。但到目前为止,微观经济理论构建了量化分析模型,行为选择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对决策主体行为的研究仍处在不断地进行尝试开拓,还仅仅是定性的描述,尚未构建量化分析模型对决策行为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在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是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展开的。就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内部因素研究而言,研究者从人口统计学特征、心理因素、经济因素等不同的视角展开研究,但并没有得出公认的结论。这一方面是因为不同地区的人们、不同类型的群体参与节能行为受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另一方面也因为被探讨的影响因素之间具有交互作用从而对研究结论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就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外部影响因素而言,科技发展、信息、价格、政策等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正面作用被肯定,但是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何种因素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更为明显尚需更加深入的探讨。

以上述研究成果为基础,为政府节能规划和引导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思路和理论支撑,首先应分别考虑公众节能的内外部影响因素,研究各种因素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要了解公众所处的行为阶段,以使得政策影响尽量全面,并发挥出最大的功能。根据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后续研究中有以下5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1)这些研究大都是基于社会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虽然得到的结论说服力较强,但理论依据不足。而且在实证分析中受到问卷设计及问卷回收的限制,受访者能否代表所有的公众,也是需要进一步验证的问题。因此,在这些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进行理论性更为严谨的规范研究。

(2)这些研究大都是以公众家庭内在特征和外部环境对其参与节能行为的影响方面,而对形成这一结果的原因缺少深入的挖掘,即公众参与节能的不同措施和途径之间的区别以及节能效率的比较。

(3)现有的研究都是以某一具体的节能行为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节能行为各有其特点,因而这些研究所得到的结论不同甚至矛盾也在所难免,但这正是后续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后续研究中应该注意公众参与节能行为时,对这些结论要辨证地认识和使用,而且还可以考虑将不同类型的节能行为纳入到一个统一的综合评价的研究框架内。

(4)当前对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动机研究主要是以行为决策理论或计划行为理论作为分析工具,构建于共同的理论假说之上:动机是影响行为的决定因素。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涉及到公众节能行为的决策大量、反复地出现,其决策更多地依赖于对相关信息和情景的快速处理。因此,公众参与节能行为的决策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特征,属于不确定性决策。如果使用不确定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对公众节能决策进行研究,则可对公众节能决策过程的非理性因素做出合理的解释。当前对不确定性决策的考量已经在有关社会互动的研究中有所体现,后续的相关研究可以将不确定性决策对社会认知和社会互动的研究成果结合起来,构建出适用于公众节能行为决策的理论模型。

参考文献:

1. Wouter Poortinga, Linda Steg. Household p- references for energy-saving measures.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logy,2003,(24):49-64.

2. Eleni Sardianou. Estimating energy conse- rvation patters of Greek households. Energy Policy,2007,35(7):3778-3791.

3. Akinobu Murata. Electricity demand in the Chinese urban household-sector. Applied En- ergy,2008,85(12):1113-1125.

4. 王凤.公众参与环保行为机理研究.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5. 郭琪.节能行为的经济分析及政策引导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6. Linda Steg. Promoting household energy conservation.Energy Policy,2008,36(12):4449-4453. 7. G Wood, M Newborough. Energy-use inf- ormation transfer for intelligent homes. Ene- rgy and Buildings,2007,39(4):495-503.

8. Michael Walsh.Energy tax credits and housing improvement.Energy Economics,1989,11(4):275-284.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号:11YJA630101);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ZR2009HM014)。

作者简介:马立强,山东工商学院副教授,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博士,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后;匡绍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生。

收稿日期:2012-03-16。

上一篇:企业生产与安全协同动力机制研究 下一篇:期权交易对现货市场影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