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 找好切点

时间:2022-10-06 02:20:54

明确目标 找好切点

摘 要: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当前诗歌教学较普遍存在目标模糊不清、教法老套、找不好切入点等问题。试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以上问题进行反思,提出了诗歌教学要明确目标、找好切入点的观点。

关键词:诗歌教学 目标 切点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30-02

作者简介:李平贵(1977―),湖南长沙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长沙市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教研工作者、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当前诗歌教学较普遍存在目标模糊不清、教法老套、找不好切入点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真进行反思,认为应该关注以下两大方面:

一、明确目标,纲举目张

高中诗歌教学到底要教什么?怎么教?具体到每首诗重点教什么?笔者认为教高中诗歌时,教师要知道《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诗歌教学的要求除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外,还要求学生拥有完备的诗歌知识储备、较高的诵读水平和赏析能力。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的联系与区别:课程目标是从宏观角度提出的,是诗歌教学之“纲”;单元目标是从微观角度提出的,是诗歌教学之“目”。“纲举”方能“目张”!作为教师,在教学诗歌之前一定要认真钻研课程目标和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学情制定相应的课时目标。目标明确,纲举目张,胸中有成竹,挥洒方自如。

下面结合笔者在选修课程中的诗歌教学实践加以解说:

《课程标准》“课程目标”部分对于选修课程中的诗歌教学提出了以下目标:

1.对鉴赏诗歌有浓厚的兴趣,乐于拓宽文学欣赏的眼界,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现代的观念和历史发展的观点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背诵一定数量的我国古代诗文名篇,学习中国古典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文化积累,为形成传统文化的底蕴打下扎实基础。

4.学习鉴赏诗歌的有关知识和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不同艺术特性,注意从多个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创作,乐于展示创作成果、交流创作体会。

作为老师,心中一定要牢记这些宏观的课程目标,在具体教学中,要认真去落实具体的单元目标,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具体学情制定相应的课时目标。

选修课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都”部分就分别提出了不同的单元目标。三个单元都有李白的诗,但在教学时应该有所侧重,区别对待。

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重点学习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深切感受其中的意蕴美和情感美。教《行路难(其一)》时,就要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要对李白的人生经历、政治理想以及写作这首诗时的心境作全面而深入的探究,才能充分理解此诗。

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重点学习通过把握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发挥想象,体会、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教《梦游天姥吟留别》时,就要依据单元要求重点赏析梦游一段,引导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体会和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特有的意境美。

第三单元“因声求气,吟歌诗韵”,重在把握中国古典诗歌的声律特点,学习有感情地吟咏、诵读作品,在古典诗歌音乐美的熏陶中,深刻理解作品蕴含的情感。教《将进酒》时,就要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要让学生先掌握诗歌节拍、用韵等诗词格律的基础知识,掌握诗中句式的长短变化、韵脚转换的疏密,更要引导学生细心揣摩诗中词句的情感色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融入自己的感情,声情并茂地朗读、吟咏,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抒发出来的愤激之情。

当然,很多时候我们都不可能只用一种方法教学,但还是要侧重单元目标进行教学。

二、找好切点,抛砖引玉

诗歌教学定好目标后,还需要找好切入点。诗歌教学的切入点不太易找,但找不好会让诗歌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

切入点要根据课堂不同的需要来恰当地选择。课前导入、课中突破、课后拓展,目的不同,选择的切点也有所不同。下面以杜甫的《蜀相》为例具体分析。

在导入《蜀相》一诗时,既可以由评价诸葛亮的对联或成语导入,也可以由易中天的“品三国”导入,还可以从初中所学的《出师表》导入。目的很明确,就是让学生知道《蜀相》一诗是凭吊诸葛亮的。在课堂中突破单元目标和本诗难点时,要根据单元目标来确立切入点,本诗处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一章,那么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思考诗人杜甫为何在众多英雄之中独独钟情于诸葛亮,弄清写作目的。在突破时可以如此切入:诗人明明是在凭吊武侯祠,为什么不直接以“游武侯祠”为题而以“蜀相”为题?从此处切入,再联系杜甫的生平遭遇,最后引导学生从结句中“英雄”二字切入,就能让学生明白杜甫为何会对诸葛亮这样一个悲剧英雄产生共鸣,就能明白杜甫的情感为何是深沉和悲伤的。

切入点也要根据诗词本身的特点来恰当地选择。

例如《归园田居》就可以从标题中最能够引人思考的字眼入手分析,抓住题目中的“归”字,以问引思,依次设问: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然后再层层释疑,就能够把握好作者的思想情感了。

《书愤》一诗就要紧扣标题中的“愤” 字,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跌宕起伏的复杂感情。首联在激愤中怀有豪情壮志;颔联沉痛伤感;尾联在悲怆之中又抱有期待,表明诗人至死不忘恢复中原的愿望。全诗着重写自己的“愤”,写得大气磅礴,全诗基调虽是写壮志未酬带来的悲愤,但并不是绝望。这样切入,就可以让学生明白:诗歌表面是写自己无用武之地的“愤”,实质上是表达作者对国家深沉不渝的爱。

分析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时若能抓住承上启下的过渡性语句,就很容易理清词的脉络层次。词中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一句既承上又启下,“江山如画”照应前面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壮阔之景;“一时多少豪杰”既回应了“千古风流人物”,又引出“遥想公瑾当年”,点怀古之题,抒豪迈之情。鉴赏时把握住了这一点,对诗词的脉络层次就理清楚了,从而能快速地掌握诗的内容与结构,便于背诵。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须得法。“法”从学习中来!从摸索中来!从反思中来!身为教师,一定要养成勤奋学习、反复摸索、勤于反思的习惯,才能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不断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夏传才 等.中国古典诗词名篇分类鉴赏辞典[Z].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1991.

[3]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师教学用书[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西安小吃列传 下一篇:工业倍增计划催生武汉产业地产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