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拼音与笔画相结合的新型输入法探索

时间:2022-10-06 02:03:56

基于拼音与笔画相结合的新型输入法探索

摘要:零记忆双笔画汉字编码输入法,不需要对汉字进行拆分,输入简单,不需要大量记忆,即使不认识该汉字,也可以对其进行快速输入;甚至完全不需要记忆,即使对于那些记忆力很差的老年人,也可以随时几分钟内,自己画好一张编码表,对照输入编码,轻松输出汉字,而且重码很少,能够达到高端输入法(重码很少)全民普及应用的技术效果。

关键词:零记忆双笔画汉字输入法;新型;轻松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08-138-01

作为现代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我们常常需要制作或修改课件,这就涉及汉字的输入方法问题。

而目前的汉字输入法主要有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重码少,输入速度快,但是字根难记,还要非常熟悉字根在键盘上的布局,除了专业的打字员以外,很少有人认真学习五笔输入法;拼音输入法,不需要记字根,只需要知道汉字的读音就可以打出汉字,但是汉字的同音字很多,所以用户使用拼音输入法,重码太多,需要选字,汉字的输入速度就比较慢。后来我无意中找到了一种如意的输入方法,那就是零记忆双笔画汉字编码输入法。

零记忆双笔画汉字编码输入法就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研究出的一种新型输入法。它使用通用电脑键盘中的英文字母键,其特征在于:将通用的横、竖、撇、点和折这五种汉字单笔画两两组合成二十五种双笔画,按照书写顺序以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单笔画对应英文字母和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顺序组成一个一至四位汉字输入码,该一至四位汉字输入码对应相应的一个或几个汉字,然后选择需要输入的汉字。

零记忆双笔画汉字编码输入法所要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提供一种不需要大量记忆、重码少、输入速度快的汉字输入法。其中有25个双笔画对应的英文字母编码,按照英文字母表的顺序编排,二十五个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从横横到折折依次与英文字母表的A到Y一致。二十五个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编码表(如下表)

它按照已有的现代汉字输入法编程技术,利用本输入法,如果某汉字不认识,只需输入前三码即可,几乎不用翻页,而且很多字还没有重码;如果某汉字认识,输入全四码,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重码,更不用翻页,所以不管你输入的字认识还是不认识,都能既提高了输入速度,又有效地避免了提笔忘字这种现象的发生。

所写汉字编码涉及到的获取双笔画的具体步骤如下:

一、当汉字笔画数为一时,取该汉字的单笔画对应英文字母和该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组成汉字输入二位码。

二、当汉字笔画数为二时,取该汉字的第一个单笔画和第二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和该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组成汉字输入二位码。

三、当汉字笔画数为三时,取该汉字的第一个单笔画和第二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该汉字的最后一个单笔画对应英文字母和该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组成汉字输入三位码。

四、当汉字笔画数为四时,取该汉字的第一个单笔画和第二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该汉字的第三个单笔画和第四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和该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组成汉字输入三位码。

五、当汉字笔画数为五时,取该汉字的第一个单笔画和第二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该汉字的第三个单笔画和第四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最后一个单笔画对应英文字母和该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组成汉字输入四位码。

六、当汉字笔画数不少于六时,取该汉字的第一个单笔画和第二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该汉字的第三个单笔画和第四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该汉字的倒数第二个单笔画和最后一个单笔画组成的双笔画的对应英文字母和该汉字拼音首字母组合,组成汉字输入四位码。

七、对常用汉字,在汉字输入四位码的基础上,取汉字输入四位码的第一位码、前两位码或前三位码,组成汉字输入简码。

输入由两个及其以上汉字组成的词组,词组编码的码长为四码,词组组词编码步骤如下:a、输入两个汉字组成的词组时,取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二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一个汉字编码的第一码,第二个汉字编码的第一码,组成四位词组编码。b、输入三个汉字组成的词组时,取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二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三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三个汉字编码的第一码,组成四位词组编码。c、输入四个及其以上汉字组成的词组时,取第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二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第三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最后一个汉字的拼音首字母,组成四位词组编码。

该汉字输入法,不需要对汉字进行拆分,输入简单,不需要大量记忆,即使不认识该汉字,也可以对其进行快速输入;甚至完全不需要记忆,即使对于那些记忆力很差的老年人,也可以随时几分钟内,自己画好一张编码表,对照输入编码,轻松输出汉字,而且重码很少,能够达到高端输入法(重码很少)全民普及应用的技术效果。

上一篇:网络及多媒体应用对语文教学方式的转变 下一篇: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