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时间:2022-10-06 01:22:39

也谈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而是不将现成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会,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他们的思考力和创造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获得结论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在培养学生能力、发挥学生特长、启迪创造发明、全面提高素质等方面要明显优于接受性学习的学习方式。

1 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的重要性

怎样切实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呢?我认为在探究性学习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教师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他们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逐步形成,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探究性学习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习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

学习活动应当是主体积极参与的一种源自于内在需要的活动,是学生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经验,重组经验,不断地更新自我,充实自我的过程。现实的教育常常以书本为中心,以知识为唯一目标, 学习难以成为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内在需要。改变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努力在学科领域的教学中使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综合起来,在书本知识的教学中能够让学生联想起他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全面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满足内在的各种需要,即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化学教学中,充分挖掘现行教材中的探索性因素,积极开展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探索,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的时代要求,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相比,主要优点有: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因为学生自己悟出来动手做出来,争论出来的知识,往往理解透彻而且记忆深刻;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方法,学习化学的探究过程更接受于人类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亲自参与探究并体验科学家如何通过探究获得化学概念和理论,经过较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必然会思维活跃,主动发现问题,熟练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有利于延长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提高课堂教学的思维密度。

2 课堂教学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

2.1 探究性学习观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基本观点与传统消极学习观相对立。探究性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

2.2 探究性学习不仅在于获得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培养,并以次为探究性学习的主要目的。

2.3 由于探究性学习过程依赖于学生主体的信息加工,因而探究性学习重视用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策略,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2.4 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看,学生有探究和创造的潜能,探究性学习本身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和求知欲。

2.5 探究性学习是积极主动的知觉过程,因而探究性学习关注知识表征,认知结构的发展及问题解决。

3 在课堂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体会

3.1 挖掘认知途径,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课堂教学是以让学生认知化学知识为主线来开展教学活动,我们既不能抛开知识的学习去搞其他研究,也不能单纯学习知识而忽视能力、情感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抓住知识的认知学习这条主线,挖掘不同的认知学习途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知识、能力、情感三者兼得,是所有教师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相同的化学知识,认知途径可以不同。不同的认知途径,需要教师深入研究挖掘才能获得,不同的认知途径,学生中需要的思维活动的数量、深度的形式差别也很大,要求学习者所要准备的饿知识技能也不一样,因而学习过程中可供研究探讨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教师必须依据学校条件、学生实际、课时安排以及需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哪些能力、情感、目标等因素来选择具体实施的认知途径。这样才能更好、更具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3.2 将认知过程有序地合理的分化,是顺利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依据知识目标选定好认知途径后,如果将这些要求直接交给学生去独立探究学习,由于难度太大,可能难以顺利按既定的认知途径完成学习任务,当然就开展不了探究性学习。因此,要顺利完成谈探究的课题,交给学生探究的问题的难度必须恰到好处,太难完成不了,太易失去了探究的意义。

3.3 对教师的两点要求,也是开展探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因素

(1)在实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老师除了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有广博的相关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面对学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处变不乱。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应实事求是的回答学生,不能斥责或不懂装懂,否则,将会失去在学生中的威信。

(2)教师应该因材因地因内容施教,并非每一部分内容都适合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象一些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或较简单的问题,可用讲授法教学。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且节省时间。现在,一些老师存在错误认识,认为探究性学习方式好,就一哄而上,不考虑学生实际、地区实际、教学内容实际,生搬硬套的使用研究性学习模式,结果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素质教育实际上,就人的发展而言,“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这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在人的具体认识活动中,二者相辅相承,结伴而行。过去,并非“接受性学习”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去过多倚重了“接受性学习”,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而“探究性学习”则被完全忽略或退居边缘。总之,随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探究性学习实践活动必将更加广泛开展。人们必将更加认识到,这是一种最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最有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

上一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意识的几... 下一篇: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