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6-18 02:50:30

小学作文启蒙教学的有效途径

【摘要】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有序表达、爱好阅读的良好习惯来为小学作文的启蒙教学做准备。听说训练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的需要。年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说话训练,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其思维观察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基础。

【关键词】作文 ; 启蒙教学 ; 听 ; 说 ; 读 ;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阅读和写作能力是教学的核心和重点,而在小学低年级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在这一阶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有序表达、爱好阅读的良好习惯来为小学作文的启蒙教学做准备。

我们知道听和读是吸收、理解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汲取“营养”;说和写是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它用来提高表达的能力。而听说是口头语言的吸收与表达,读写是书面语言的吸收与表达。口头语言又是书面语言的基础,先听读再说最后写,这就是听说读写语文综合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所以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做到注重听、说、读、能力培养以促进写的能力的循序提高。

1 以听促写

正常人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发展规律一般是先听后说,先听后读,先听后写。大量事实证明,一个不善于听懂别人说话的人,其读说写能力不可能很高。听说训练应当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既是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进行交际和日常生活的需要。小学阶段课堂教学占据学生听话训练的绝大部分时间,因此教师要特别珍惜课堂教学中的听话训练,教师要利用多种形式如读听记的训练方式、读听述的方式、问听学的方式、读听测的方式、读听评等方式来强化学生"听"。好的课文不仅要读、要看,还要听;听别人读,听艺术家读,听出感受来,听出味道来,在听的过程中真正深切地领悟文学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有人曾提出“语感教育”的方法,认为语文教学应从语感入手,让学生在听觉感受中学习知识,学习文化,学习写作,这才能真正收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 ,这不失为一种尝试。众所周知,耳朵是我们感知事物或获取信息最方便最快捷,也是最全面的感觉器官.正所谓"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也就是眼睛的感知范围不如耳朵广.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利用耳朵的功能服务于大脑,从而更多更广地汲取材料,充实情感,满足思维。

2 以说促写

目前的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中,最不好的就是说的能力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口头语言与思维能力基本是同步发展的,这个时期,学生掌握的词汇很少,说话语无伦次,难以完整地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因此,这个启蒙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对低年级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说话训练,不仅能较好地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而且能提高其思维观察能力,促进智力发展,这是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基础。小学低年级是进行说话训练的最佳时期,有效的说话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并带动听、读、写能力的提高。所以低年级应鼓励孩子大胆、大声、大方地进行说话训练。首先,在拼音教学中将拼读与说话有机融合。根据低年级儿童听觉灵敏、记忆力强的特点,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应该有意识地对他们进行一次造句和多词造句训练。另外,为了拓展孩子的训练空间,要求孩子每天把学校发生的你最感兴趣的事说给父母听。其次,利用课本插图,将读图与说图相互渗透。低年级语文课文中配有大量插图,这些彩色插图新颖活泼,富有儿童情趣,指导学生看图,既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和理解课文的能力,又给了学生训练说话的好机会。

教育学家认为,一个思维能力很强的人,他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很强。思维是语言的基础,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发展语言必须同发展思维结合起来,在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必须加强思维能力培养。首先,通过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看图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说话训练的一种主要形式,是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图形、思考图意的基础上进行的口头表达训练。 教学过程可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仔细看图,引发思维。第二步,说主要内容,发展思维。第三步,展开想象,扩展思维。从教学过程中发现,语言和思维能力是可以通过一步步深入训练而提高的,随着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思维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3 以读促写

在教学实践中,我认识到在小学低段段,要加强朗读训练,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但对于这个问题有些人有片面的理解,他们认为读就是对课文的读,这种见解失之偏颇。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对于读,我认为也有两个层次的理解:一是在课内,低年级的朗读能力训练很重要。因此,我注重教会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不重复读。在此基础上加上感情,读时必须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对于课文中的重要句子、优美句子我采用引读法,培养了学生边听边思考的习惯。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找出来,多读读背背,并从语句内容与表达方式上探究,加深感悟。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品评词句的能力,又培养了积累语言的习惯,为习作打下了基础。二是在课外,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鼓励学生经常去阅读,广泛了解各方面知识。这样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要让学生知道,没有广泛的阅读,很难培养出过硬的语文能力。在阅读过程中,让学生逐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从而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循序渐写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通过听、说、读三方面的积累,最后落实到“写”上。要使学生的听读说能力有效地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必须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做好小学作文启蒙教学工作。

写话训练可以从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之后就开始。先让学生用拼音写一两句简单的话;学了一定量的汉字之后,采用汉字加拼音的方法学习写话;等学生的识字量增多,有了一定的造句能力,就要引导学生看图写话、想象写话、观察写话等;由写一两句简单的话上升到写意思比较完整、内容比较具体的几句成一段话。

最初的简单有效地写话训练可采用给字组词,用词写一个句子的方法;在学生说、写出较简单的句子的基础上,在引导学生动脑筋思考、想象,把这句话写长(写具体、生动)。等学生掌握的字词及学习的句型多了,就可以让他学习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写不同内容和句型的句子,如用一词写一个疑问句、一个感叹句;用上几个词写一句话、一段话。训练时尽量让学生做到不写错别字,有一定的思想内容,有意义,有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学生从不会说到会说,从不会写到会写,从写的不好到写得较好,需要经过一个认真的长时间的训练过程,这个过程是由平时一次一次的训练组成的。我特别注意总结肯定学生的每一次习作,并鼓励他们自己独立思考脱离家长的帮扶来完成写作。虽然这样的习作可能非常粗糙。让每一次的训练扎扎实实,环环相扣,这样才能逐步完成从不会写到会写、写得不好到写得比较好的发展过程。

写话训练是一个漫长而又艰难的过程。教师要持之以恒,一点一滴、一步一个脚印地引导学生扎实基础,逐步训练。教师才能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写话教学的成功之路;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增长才干,在每一步的训练中丰富情感,积累经验,学到方法,一步一个脚印走得轻松、愉快、踏实。

上一篇:也谈化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在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