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两种对接关系

时间:2022-10-06 01:17:54

现代汉语教学中应处理好的两种对接关系

摘 要:现代汉语是高校文科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是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现有教材体系和教学方法的前提下,摆脱现代汉语教学尴尬局面的一种途径就是教师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正确处理该课程与相关学科及语言生活之间的对接关系。

关键词:现代汉语;教学;对接关系

现代汉语是高校文科教学体系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但是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甚至不如更为抽象的语言学概论课和更琐碎的古代汉语课。长期以来,人们就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过多方面的探讨和尝试,如教材编写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始终没能真正改变这门课的教学现状。学生感到枯燥、难懂、缺乏新鲜感,既不能愉人悦人,也没有应用的价值。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效果呢?我们认为在现有的教学体系下,摆脱现代汉语教学尴尬局面的关键因素就在于任教者本身。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理念决定了其对知识的取舍,直接影响到这门课的教学效果。从目前现代汉语的教学来看,教师处理好现代汉语与相关学科及语言生活之间的对接关系也许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

一、与相关的学科之间的对接关系

无论从学科的建立还是发展上来说,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现代汉语与语言学概论、古代汉语、英语等学科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现代汉语教学中就不可能不涉及这些学科的知识。但是这些学科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并不一样,教师在现代汉语教学中应该针对学科之间的不同关系处理好其间的对接问题。

(1)与语言学概论之间的对接关系

一说到现代汉语课程,人们立即会想到语言学概论。这两门课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二者的关系而言应该是具体与一般的关系。现代汉语是语言学概论的基础,语言学概论是包括现代汉语在内的人类所有语言的理论概括,理论性、抽象性远远高于现代汉语。但是在讲授现代汉语时,有的教师过多地加入了语言学概论的知识,而等讲语言学概论时,学生就觉得不就是现代汉语的重复吗?难以满足学生对新知识的渴求。而有的老

师正好相反,在讲授语言学概论时,由于对人类语言知识了解不多,动不动就拿现代汉语来解释,把语言学概论讲成现代汉语。前一种掩盖了现代汉语的事实,后一种抹杀了人类语言的多样性,两种做法表现不同,但导致了同样的结果:现代汉语即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概论即现代汉语。既然两个学科讲授同样的内容,学生何必浪费时间和精力去听呢?难怪学生不听或逃课。但凡从事过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教学工作的老师都知道,语言学概论和现代汉语的教材本身就有许多重复的地方,如语音的性质、音位,语法的组合,语义(或词义),文字等,所以无论是讲授现代汉语还是语言学概论都必须首先解决这些重复内容该如何安排的问题,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对接关系。就高校课程安排而言,现代汉语课程在先,语言学概论课程在后。作为一名现代汉语教师,选择好讲授内容后,无论你的语言知识有多丰富,在讲授现代汉语课时都应该凸显现代汉语的特色,一定要明白你所讲的内容只是人类语言抽象理论的一个具体的材料,必须注意处理好与语言学概论之间的分工合作关系,应该给语言学概论课的教学留有充分的空间。

(2)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对接关系

古代汉语也是高校文科系的一门基础课,与现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二者之间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们知道一种语言总要处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而这种发展变化是一种缓慢的渐变的过程,后一时期的语言总是前一时期语言的继承与发展。对于一种现象而言,也许是在原有现象的基础上发展变化了,也许是原有现象与发展变化共存。而对这些现象的解释,如果没有古今汉语的结合肯定是说不清楚的。可以这样说,讲授现代汉语的老师如果不了解古代汉语的知识,那现代汉语一定是讲不透的。而讲授古代汉语的老师如果不了解现代汉语的知识,那古代汉语就是死的东西。二者都会割裂古今汉语之间的密切关系,导致二学科壁垒分明,不相往来。目前,由于学科分类的细化,讲授现代汉语的教师不了解古代汉语知识,讲授古代汉语的教师也不了解现代汉语的发展的情况比比皆是,致使教学中很多问题不了了之。尤其是许多现代汉语的问题如果离开古代汉语的知识根本无法说清楚。如“不+太”。熟悉现代汉语教材的人都知道,“不”和“太”都被归在副词中,而且“不”是否定性限制副词,“太”是程度性限制副词。二者组合在一起,有时表示减弱程度,有时则不然。要清楚地解释这两种含义及其间的关系,就必须借助“不+太”在古代的使用情况。只有通过历史的使用实际,才能明白不表示减弱程度义的“不+太”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发展出表示减弱程度的意义。因此,作为一名现代汉语教师,古代汉语是必须了解而且要服务于现代汉语教学的,只有这样,一些问题才能得到彻底地解决。

(3)与英语之间的对接关系

在目前的社会中,一个孩子从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接受英语教育了,有的孩子甚至在学前教育中就开始了。英语是一把双刃剑,对现代汉语教学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学生在学习现代汉语时由于英语的参与更能理解现代汉语的特点,不利的是英语的过分关注让学生对自己熟视无睹的母语印象淡化。在现代汉语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把汉语的拼音读成英语的发音,而且上课提问中发现学生的造句也有英语化现象,更有甚者有会用英语解释不会用汉语解释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英语教育作为一门第二语言学生关注的太深入,而对作为母语的汉语熟视无睹;二是现代汉语老师在处理英语与现代汉语问题上的不当。我们现在的老师有很多接受的外语教育就是英语,在讲授现代汉语时有时为了更加突出汉语的特点,过多地用英语作比较,或时不时冒出几句英语来解释自己觉得有趣的现象,这无形中更加深了学生对英语的印象。所以如何处理好现代汉语与英语的对接关系,排除英语的干扰成为教师传授现代汉语知识所面临的一个难题。现代汉语的教师为了强调汉语特点使用英语进行比较在所难免,但一定要使自己与学生所学的英语知识为现代汉语服务。

二、与语言生活之间的对接关系

现代汉语课的教学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全面掌握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各方面的系统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按照李如龙先生的说法,培养应包括普及和提高两个方面。普及方面就是听说读写“应用”的达标。提高方面就是掌握规范标准,具备示范、评判和批改各种言语作品的能力;了解语言应用中各种变异的规律,具备鉴赏、分析和创造的能力。目前的现代汉语教学主要停留在讲授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阶段,很少能达到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及运用语言的能力的高度。张志公先生(1992)曾说过:“讲知识往往是提出个名称术语、下个定义、举个例子拉倒。而这知识对提高口头和书面语言的能力有多大作用呢?不管。学语法,大不了可以分析分析长句子,改改‘病句’,除此之外,它能从积极方面有助于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吗?也不管。本来,把那些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训练听、说、读、写能力直接挂起钩是困难的。不止语法,学了音素、音位、元音、辅音、声母、韵母、平、上、去、入,对于提高口语能力起什么作用?学了明喻、隐喻、借喻、夸张、移就等等,对于提高读写能力又有什么作用?谁写文章的时候要先考虑用个什么修辞格?”①张先生一针见血指出只讲系统知识的弊端。这样的讲授带来的后果就是枯燥和无用。其实,这种只讲系统知识与语言的本质也不相符。我们都在说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既然是工具就一定发挥工具的职能。现代汉语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理解、分析及运用语言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系统知识,就应该处理好与实际语言生活的对接关系。

(1)与文学之间的对接关系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语言的运用艺术。可是学生喜欢文学,因为它有故事情节、有动人的人物形象等。对于文科系的学生来讲,这些现象虽然是虚构的,但在学生看来,自己从中了解社会、人生等众多方面的知识,足以满足精神需求。这是文学的功能也是其价值所在。所以学生非常愿意接受这些课程的教学,并且学生在接受其现象时几乎没有人考虑作为基础的语言是如何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服务的。作为现代汉语教师应该明白文学作品与现代汉语的关系,从文学作品中提取活生生的实例对语言知识进行阐释。如现代汉语语法是教师认为最难教学生认为最难学最没用的一部分,如果能把一些语法现象放在作品中解释也许更有说服力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无形之中也让学生认识别文学创作中语言的魅力。如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2008)在讲到副词和名词的关系时说:“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同时又说:“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如‘园子里净杂草’,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还有,近年来在书面中出现一种程度副词修饰名词的现象,例如‘很淑女、很绅士、太传统、非常专业’等。这类名词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在此类名词的语义中,都包含一种描述性语义特征……所以并非任何名词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比如‘很桌子’一般是不能成立的。”如果把这些现象放在作品中解释,学生不但能够领会这种现象的真正含义和作用,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从语言角度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要把一些语言现象放在作品中去解释就需要现代汉语教师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如果为人师者不打通学科之间的壁垒,很难想象现代汉语课能有起色。因此现代汉语课需要文学作品去注解。

(2)与写作之间的对接关系

“写”就是要具备较强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要求学生的言语作品用字规范,文从字顺,能够简洁准确地表情达意,能够熟练掌握常见语文体式的写作。但是目前我们的现代汉语课显然没有达到要求。我们的学生毕业论文中最基础的语言问题频出如标点符号用错、错别字、语句不通、用词不当等,甚至语言学方面的研究生也不例外。这些现象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语言课程的教学。我们传授给学生许多知识,但学生不能用于实践,解决实践中的语言文字问题。如果学生接受了现代汉语课的教学,最基础的语言问题还是不断出现,说明我们的教学是失败的。作为一名现代汉语教师,应该关注自己传授的知识与学生写作之间的对接关系,尽可能把传授的相关知识与学生的实际写作联系起来,从学生的写作中解释现代汉语知识,使学生在写作中消化相关的现代汉语知识。

(3)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对接关系

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用的语言,现代汉语的理论脱胎于现代汉民族的实际应用。在讲授现代汉语时,本应该紧密联系社会语言生活,体现现代汉语的社会价值,提高学生使用语言服务于社会能力。但是目前的现代汉语课却使学生感觉与现实生活离得太远,有点不切实际的味道。不可否认,目前通行的教材没能及时地把握住语言的发展变化,但是这可以理解。可是如果我们在使用教材时,不能紧密联系现实的语言生活,那就是教师的问题。现代社会中人们使用语言纷繁多变,广告设计、商标设计、公司起名、新闻报道、手机短信用语、大学生校园用语、网络用语等都蕴涵着丰富的现代汉语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我们能将这些现实内容适宜地拿来讲解教材的知识要点,不仅会激发学生产生深厚的兴趣,还将凸显现代课程的社会价值,增强该课程的现实意义。这要求我们的现代汉语教师关注现实社会生活,抓住一切能够解释现代汉语理论的语言事实。只有这样,现代汉语教学才能真正走出经院式理论教学的误区,实现语言的工具职能。

总之,一门课程的教学是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的,相互之间的配合最为重要。面对现代汉语课程教学的尴尬局面,教师首先应该进行反思与改革,处理好各种对接关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参考文献:

[1] 陈黎明,温欣荣. 新时期以来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研究综述[J]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

[2] 刁晏斌. 现代汉语的阶段性与现代汉语教学[J]. 中国大学教学,2005(3).

[3]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三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 罗昕如. 现代汉语教学应关注现实的语言应用问题[J] . 湖南学院学报2012(1).

[5] 孟建安. 高校现代汉语教学的“四性”原则[J].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4(6).

[6] 汪国胜. 关于现代教学的几点思考[J]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1).

[7] 王俊霞,刘云汉. 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几个关系[J] .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9).

[8] 宣恒大,卢伟. 多方面结合,提高现代汉语教学效果[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5).

[9] 章婷. 论教师在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中的核心作用[J]. 中国成人教育,2007(1).

[10] 张志公. 掌握语言教学的客观规律[N]. 文汇报,1992-6-12.

[11] 张雪涛.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论析[J]. 语言文字应用,2005(3).

上一篇:阳光体育创佳绩 特色教学结硕果 下一篇:第二届全国“十城市”体育论坛暨教学研讨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