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初探

时间:2022-10-05 11:47:36

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与管理方法初探

摘要:近几年来,不少生态领域内的专家和学者们针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但是这条道路上隐藏着的更多奥秘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发现。本文对此进行了剖析和探讨,从管理方面提出了建立完整系统,并通过系统化的管理实现资源平衡发展、协调共生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 构建途径 管理方法

在生态学的领域里,讲究的是资源友好、协调持续发展、循环利用可再生能源,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着力建设一套科学完整的系统,有效地将各部分在隔离运作的同时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各产物循环利用,达到再生的目的,这便是实现了产业化的发展。

一、产业生态系统的特性

以生态运转原理为基础,成立完整的管理分配系统,从而能够有顺序地、规划性地进行分工和进入工作体系,这称之为生态系统的产业化。产业化能够使得效率远远优于人工装配,并且具有可回收再利用的优势,真正响应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号召。

(一)开放性

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系统,是人与自然共同参与而组成的一个生物圈,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圈子内,物质实现各类转化,并且从原料到产物,产物再变成下一个环节的原料,原料的消耗中伴随有能量的损耗,同时生成的产物又能够释放一定的能量,因此,整个系统有能量的转换和物质转换,同时也从另外一个角度,体现出了信息的交流。

在系统内部各个环节所产生的产物,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化地达到能量高效利用,因此一部分产物将会进入循环系统,一部分废弃物在自身的作用下,开始降解。系统内部的各项指标均能达到总体守恒。

(二)经济性

生态系统的产业化发展是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这个系统将会大大造福于社会体系,同时由这个系统,侧面带来的经济利润也是不容小觑的。那便是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之下,同时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

二、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途径

(一)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生态产业化是需要构建内部的产业链,将各分支和运转程序,相互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提高资源共享率。产业链是生态产业的灵魂所在,因此,产业化能否顺利实现便全体现在产业链的建立之上。

现在在构建整体化的生态产业体系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产业链的弹性不大,过于死板苛刻,循环体系灵活度不够,并且比较单调,缺少多样性等等。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性的手段去有效地解决,比如说增加链长,适当地添加进料以调节配比,物料的运输方式应当设置紧急通道,以防任何紧急状况下,有临时工作的线路供应。其次,原产料单调,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与之相关的物料进行试运行,成功后再大量投入生产。

(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构建

生态系统的宗旨便是通过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机制和系统运转,能够达到社会环境友好的最终目的,那么必然少不了需要系统内部各个物质之间协调运转,循环再生,相互依存并且相互多样组合。这样才能实现物质和能量之间的总体消耗和生产达到一个稳定的值。

生态系统的产业化必须要能够创新发展,成立一整套完善的、科学的、有效的,并且可持续发展的运行体系:首先建立系统之前,必须要对周边的环境和市场需求做一个全面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市场环境能够决定产业的运行效率和存在的价值。其次是各类产业园区可以同时存在,相互取长补短,增加产业化多样性,提升产业丰富度。同时,要能够在产业运行机制建立的初期,对产品恰当管理和协调设计,保证今后的运行稳定性。最后,对于物料运输的渠道和方式,应当要多角度、多可能性、多方位地进行设置和定位,方式的多样性从某种角度上也能够提高物质运输的多样性和运行多样性。

(三)关键种企业的选择

生态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构建,而“关键种企业”对于企业共生体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关键种企业”在企业经营中起着核心作用,对从事石化、冶炼、机械等能源生产行业的大型企业都能达到生产材料自足,其他企业对其提供的副产品供应量充足而稳定,因此,与其合作的企业则主要为它提品原材料或更为廉价的副产品,从而达到需求。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存在较多的以煤炭、石油、石化、水泥等具有高能耗、高污染的老工业区;逐渐显现出一些新兴的高新技术园区;乡镇企业逐渐向一体化靠近,并集中在城镇。因此,现代企业利用关键种理论构建一个企业共生体系,打造属于生态的园林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

三、产业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

对于生态产业管理的研究管理模式就是建立一种让生态和产业经济相互融合的一种管理方式。利用环境的生态投入和产业经济的投入相互转化,以谋取生态资产与产业经济结合后的最大经济效益化,确保生产基本设施和与生态基本设施、生态的服务功能与社会服务功能这两者相互协调,平衡稳定发展。对于产业生态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可分为五部分进行分类:第一类就是对于生产产品的形成要有一个系统科学的分析,形成一个有周期的评价模式;第二类就是对于生态产品的要求要从最初的设计开始,用符合绿色环保的生态产品进行设计;第三类就是对于区域化的生态园,有一个明确的规划设计方案,并对此有一定的措施进行;第四类就是生态产业园它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新的开发模式;第五类就是对生态产业园必须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此有一定的生态管理流程,这也就是对产业的风险进行评估。

(一)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进行科学的分析评价

产业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产业从最开始的设计到最后产品的出现以及过程的一系列有关的步骤过程,即包括产品所需要的资源、环境和经济技术指标以及后续的评估问题,这就是一个产业完整的生命周期。对于生命周期的评价,通常都只是对这种产品和它的生产工艺以及活动环境要求或者压力所进行的一个客观评价。它只是通过产品所展示出的能量和物质的利用过程,以及产品额出现所造成的环境影响程度,这些所进行一个量化的过程。因此在这个生命周期中,就要从产品的原材料开始,对后面的加工、生产制造,到产品的完成、对产品进行包装销售,再到产品的使用以及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维修,再到最后产品的报废,报废后所产生的废物进行二次利用或者应该如何处置。所有这些都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一种分析评价。现在,我国已经完成对生命周期的概念化,技术步骤化和所研发的软件开发,用来对产品的生态系统进行完整的分析评估。

(二)对产品的生态要有一个完整的设计方案

一个产品的突出要从最开始的产品设计的突出,就需要对产品进行有效率科学化的创新。包括对产品的利用效率观念进行创新,这就是指怎样把一个产品更合理化地利用以及在生产的过程中,要把产品的工艺怎样进行改进,同时还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型;还要对产品生态经济的创新,这就是需要把一个产品要设计得更为合理,更为符合现代化社会的需求,还要改善产品的质量,尽量减少材料的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步骤,优化产品生产的过程,延迟产品的使用生命周期,还需要对产品的营销渠道进行合理的安排,以及生产和后续产生的废物处理,要尽可能优化处理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问题。

(三)对生态产业园要有一个完整的规划设计方案

在一个产品生态产业园中,对它的规划设计方案具体的内容有一定的要求,要能时刻随着产品的改善进行改变,还要随时根据当地的特点和对不同产品的目标要求不同进行变化。根据这些要求,具体的规划设计方案要有以下几点要求:生态产业园中一定要符合国家的规定要求,要在一定的安全前提下才能进行产品的生产。同时还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在满足产品质量和产品安全、人员安全的前提下,也要尽可能降低产品的资源消耗,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降低产品的物质消耗量。在这个生态产业园中同时也应该尽可能减少有毒物质、有害物质的使用,还有对产生有毒物质和有害物质进行处理后才能排放处理,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尽可能地使用绿色环保材料,尽量少使用不可再生资源。在生态产业园中一定要选择与产品所符合的环境,对环境要确保不污染、资源不浪费、能源利用率高、多使用可再生资源,对产品和能源要实行循环再利用的效果,安全处理一切生产和环境问题。

(四)对于产品生态产业的融合和孵化

产品生态产业的相互融合和孵化所应该持有的设计原则:

横向发展融合:不同的产品同一生产流程可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也要让废物也成为另一种资源效益;纵向发展闭合: 从源头到生产再到最后的回归,这是将生产、营销、流通、消费、利用、回收以及最后的环境保护为一体,实现产业的内部完美组合;区域性发展融合利用: 产品的生产区和生产区以外的自然环境要逐步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化,变废为宝,同时也要实现零污染的物质排放,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功能导向行为:产品的生产应以社会的服务功能和环境的服务功能为前提,谋取更多功能,对产品的生产流程要进行创新,保证产品的多样性和多种选择性。

(五)对生态产业链的风险进行合理科学的分析评估

产品生态园的产业链中进行的风险评估,在一定意义上,就是需要对产品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估以及预防。利用产业链中能对外界的不适因素进行一定的抵抗,并且对所遭受的变化能有一定的弹性恢复效果。确保拥有一个健康的生态产业链――稳定、完整、弹性恢复形变,包括对产业链的生产管理风险强弱和维护风险强弱以及抵御风险强弱,它们强弱能力也直接决定这个产业链能否健康持久的发展运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对生态系统进行一个更为系统化的分析研究,就应明确在这个系统中各自的特点和作用。并且本文认为一个产业生态系统要有一个科学良好的构建,就需要对物质和能源的循环利用进行优化,从产业的管理层级和生产层级,从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信息网络的独有的特点来对产业生态系统进行探讨;同时也结合区域生态管理的特点,从设计到流通到后续的发展等都有一个合理的风险评估,以及相对应的方法对策,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从而实现让产业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共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杨迅周,王玉霞,魏艳,任杰.产业集群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7- 9+15.

[2] 李莉,宋岭.区域煤化工产业生态系统构建思路初探――以新疆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2):29- 33.

上一篇:河套灌区水权改革效益分析及其示范效应探究 下一篇:探讨公路工程路桥桩基钻孔施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