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05 11:24:31

创新教育在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同志曾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向2l世纪,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培养更多的适合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在新课程教学中,必须高度重视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中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中小学时代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这阶段的创新教育中,创新教育的重点和方式应符合中小学生的特点。

一、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基础,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要有效地完成教育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教学中教师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要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提出质疑。决定学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而教师应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问题意识才能逐步养成。

二、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欲

求知欲和创新欲是指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它是推动人们求知和发现新关系的力量,这种力量大的学生往往对新事物格外敏感,垂青言行的独到之处。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去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因,它的突出表现是质疑问难。鼓励学生的好奇心要求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首先,教师应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如在讲“调查利率,计算利息”时,设计课前提问:“我们许多同学的家长在银行存了钱,这样做既安全又有一定的收入,可是,不同的存法却能得到不同的利息收入。你愿意做个家中的理财小能手吗?如何做好理财小能手呢?”学生带着这个悬念学习这部分知识,学习兴趣很浓;其次,提供质疑问难的条件,教师不独占课堂,让学生有质疑问难的时间以及对学生多启发、多诱导等;再次,注重质疑问难的效果。应抓住有价值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引导学生,不能什么问题都问,不要仅仅满足于所提问题的数量,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提问方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学习。

激发学生的未知欲和创造欲,常用的策略有二:

一是提供相应信息激发创造需要,通过课堂和其他活动形式,向学生提供人类亟需哪些方面的科学发明的信息,有关科学家或青少年创造发明使社会进步。个人发展更好的信息,以及有的青少年克服重重困难攻克科学难关取得成就的信息等,使学生由感动到羡慕再萌发需要。别人可为,己亦可为,进而形成合理前提下的“为别人所不为”的愿望;二是组织竞争活动,激活创新动机。竞争激励上进。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抓住时机,适当组织一些竞赛活动,不但能活跃气氛,提高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开拓的优良品格。

为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可以组织抢答竞赛。如“口算”,“方程,简单应用题的解法”等内容都可以组织竞赛,要求做到准确、迅速。为了突出教学难点,也可以组织竞赛活动,让学生能熟练地解答一些特殊简便计算题和较复杂的应用题。通过竞赛活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学习情趣高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情感和创新个性

创造过程是激烈的智力活动过程,也是强烈的情感活动过程。那些具有杰出创造才能的人,他们的伟大发明和发现始终伴随着崇高的情操。“创造涵容着为推进人类文明进化而选择的崇高性、独特性兼备的创新目标,涵容着为提高人类美学价值而投入创新过程的高尚情操,涵容着为增进利他精神而尽情发挥的开拓风貌,涵容着为优化个体的创造性社会功能而认真掌握创新技巧的热情,涵容着为追求永恒的价值目标而把自我短暂的人生化为人类文明序列的磊落胸怀。”可见,没有伟大的情怀,就没有巨大的动力来推动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造目标的实现。

上一篇:浅析初中英语自主学习的“三段论” 下一篇:慧眼巧发现景物皆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