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节目出川之路:川话的幽默 如何让川外人体会?

时间:2022-10-05 11:04:49

方言节目出川之路:川话的幽默 如何让川外人体会?

川人有才,川话幽默。但是北有赵本山,北有郭德纲,而南方却往往因为方言的复杂多样,诸侯够多,却即使影响之大如李伯清,依然难以真正冲出地域的限制,为更多人所认识。有人认为是缺乏本子、包装和推广渠道所致,都对,但这些年来廖健、叮当、闵天浩、张德高等笑星也相继开公司,却尚未见真正的推动力。换一个角度,如果从内部发问,四川方言艺术出不出去,如何出去?似乎仍有许多可思考之处。

从“川普”到“普川”

李伯清在2000年之前,曾到央视的曲苑杂坛录过节目,但效果并不理想。他总结最大的失败原因,是“北方人听不懂,南方人过不了瘾”。不过,即使是2006年张德高携小品《粑耳朵》正式登上了春晚,效果其实也大打折扣,因为导演要求说普通话,他只好用肢体语言来加强,“他在乐山当地,一上去就是笑料,根本就不用说话,挤眉毛弄眼睛的就出料了,然后说一句笑一个。但是上央视之后,北方人虽然听懂了但是觉得不好笑。我们自己看着都别扭,觉得好可怜呐。”罗小刚说。

相对于上述对节目或作品出川、方言被规范化后损失韵味的担忧,谭乔则持相反看法,他在节目中坚持自己要用普通话主持,因为希望节目本身尽量传播得更广,“其实现在在网上,我们的一些视频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六七百万次,如果都说四川的方言,大家可能听不懂不明白。”不过,罗小刚认为在保持方言韵味和让外人听得懂之间,也存在平衡点。他认为“川普”是里外不讨好,但“普川”则可能行得通。他的灵感,来自于多年前李保田在《王保长新传》里的口音,四川人听着不像川普,但又有四川的味儿,全国观众还听得懂,他把它总结为“普川”。“川普的思维出发点是四川人在说普通话,但是以普通话的思维来理解四川话,有这么一个调调。首先考量外地人听不听得懂,然后我再去缀一个尾巴”,他认为像汪涵在节目上偶尔加个“伢子”等湖南词汇,也是同样的道理。

“奇志与大兵”是学习榜样

保持方言特色同时又不影响传播效果,或许过去湖南的“奇志与大兵”是个好范例。“四川做本土方言的,梦想着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是所谓冲出四川嘛,不管是上一辈,还是我们这一辈。但是我觉得没找到突破口,实际上奇志大兵那个口很好,两人一个说普通话,一个说湖南话。央视导演要说听不懂,我这有个普通话的。他们就一来一往貌似一个解释的作用,而且其实每一句话都是包袱了,”罗小刚说。李伯清则坦言,如果时光倒流十年,肯定会再找个搭档,但是现在自己没更多的精力来折腾了。

罗小刚平时在电台节目上,也多有夹杂普通话和方言的做法,他也想过能否一人分饰两角,捧哏逗哏自己都做了,当然,这样在表达的流畅和效率上,也会遇到实际的麻烦。他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川人必须有一种集体意识要把方言推出去,有很大的企图心要去让人家懂,这是一种必须有的思维。

四川方言,离被仰视还远

李伯清有时也会觉得恼火:“北方有赵本山形成一种文化,南方为啥子不能形成一种文化?”他设想如果川话方言真正形成了一种文化、磁场和氛围,“听不懂也是一种文化”。罗小刚也持相似观点,他私下最爱打一个比喻:“说四川话听不懂的人,小平同志让你们先富起来,你们能富起来了,邓公说的哪句话是普通话?跟英国人说话那还是四川话呢。”关键还是在于内容。他认为,几十年前的老电影《抓壮丁》,当时在全国都很受欢迎,作为方言电影名字却叫得那么响,主要还是内容有足够创意。他又以有钱人以看意大利歌剧为荣作譬喻,不但听不懂,还要去张望舞台顶上的字母,还是要去看,实际上在于对内容有没有足够的尊重的心态。“一说意大利歌剧,谁都要仰视,但是你说四川方言评书,这仰视不起来”,他认为这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现实。

上一篇:唱戏的人那么多,搭的台子在哪里? 下一篇:成都名人摆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