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

时间:2022-10-05 10:25:51

新生适应性教育的探索

摘要:大学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大一又是这个时期最为关键的阶段,它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新起点,也是大学生人生之路的转折点。因此,做好这个阶段的学生适应性教育工作,尽量缩短学生在这个阶段的过渡时间,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对未来四年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适应性教育 “三商”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0-0117-02

寒窗苦读十余载,终得梅花扑鼻香。同学们经历六月的角逐,七月的焦灼,八月的等待,终于在九月来到了理想中的学府。大学里的一切对于他们都是如此的陌生和新奇,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生活,这些都带给他们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实现高中到大学的完美过渡,如何快速寻找自己在大学中的角色定位,这些都是新生适应性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新生适应性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大学生的适应性是指,大学生随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身的特性和生活方式的能力,是个体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维持一种良好有效的生活状态的过程。大学生的适应性教育是指大学对新生进行的适应大学而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的统称。大学的适应性教育包含的内容众多,如生活适应性教育、学习适应性教育、心理适应性教育、人际关系适应性教育等,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在大学新生中开展适应性教育,能帮助学生尽快地投入大学的学习,同时为学生在大学4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

适时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将对他们大学4年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新生入学时大家都站在同一新的起跑线上,但大学4年以后,每个人的收获却截然不同,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规划和定位不同。新生适应性教育对大学生寻找良好的角色定位和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开展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大学生自身成长成才的根本要求。

(二)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客观要求

由于生活习惯的不同和学习模式的改变,很多新生来到大学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不同程度地存在理想信念的淡化、自主W习能力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缺失、人际交往经验的不足、情感心理调节的弱化、团队合作观念的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在合理的时间内得不到解决,就会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工作埋下隐患。学生的安全稳定一直是我们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只有具备一个安全和谐的校园,才能使各项学生工作开展得有序顺畅。因此,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对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咨询、职业发展规划指导和生活学习引导,帮助新生尽快完成角色转变,找到自己在大学里的定位,这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客观要求。

(三)开展新生适应性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是我们学生工作的一项基本准则,也是“以学生为本”思想的最好诠释,更是“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具体内化。大学新生刚入校对一切都充满了陌生和好奇,然而这些从小在父母掌心中呵护长大的孩子在遇到新的环境时又会显得无所适从,此时他们会表现出迷茫和不知所措。如果这个阶段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完成角色转变,甚至会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发展。此时,应把新生的适应性工作摆在首位,对新生进行必要的生活、学习、情感、心理等方面的指导,认真倾听新生的困惑和诉求,从学生的切身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学生关心的问题。高校辅导员开展新生适应新教育工作正是贯彻“以人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二、新生入学适应期的不良表现

(一)自主学习精神缺乏

几十年的教育培养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高校新生刚入学时往往沿袭高中时期的学习模式,主要以老师的灌输教学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教师在讲授知识时,针对性强,同时对学习的内容、时间、要求等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导致学生自主学习性比较差,依赖性较强。到了大学,传统的被动式学习模式被迫转为学生自主的学习模式。每次课堂覆盖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学科之间的关联性强,同时教师在教授时也相对抽象且进度快。但却缺少了高中时期的题海战术和定期测试;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自由支配时间增多,学习压力却相对而言减弱。这个时候,大学新生呈现出学习上的不适宜,学习自控力减弱,学习主动性变差,很多同学会变得不知道如何支配自己的空余时间,学习的积极性大大下降。同时,因为没有了高考指挥棒的引导,很多学生会失去学习动力,出现不知道为了什么而学习的迷茫期。

(二)独立生活能力差

现在入学的新生大部分是“95”后,从小父母长辈就溺爱,生活独立性和自理能力极差。这些学生一旦进入大学,脱离父母的监管和庇护,

上一篇:浅谈地下室漏水原因及施工防治措施经验 下一篇:对独立学院转型改革背景下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