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时间:2022-10-05 09:10:11

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理研究

摘要:近年来,国内外企业界不断曝出交易欺诈、发售伪劣产品、污染环境等行为,并有越演越烈之势,令企业社会责任日益成为国际组织、各国政府、消费者和企业自身关切的重大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也随之成为国内外管理学界研究的一个前沿热点问题,涌现了丰富的文献。其中,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效果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所在。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试图阐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这对拓展企业社会责任作用效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企业成长性;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5002102

近年来,企业社会责任成为国内外管理学界研究热点,其中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的影响研究亦涌现了大量文献,本文试图阐明企业社会责任影响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理,为该领域提供一个视角。此前先明确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概念的界定。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定义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文赞同从主流的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界定,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同与支持所承担的责任,其外在表现为企业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并将利益相关者界定为股东、债权人、员工、政府、供应商、客户、环境和社会八类。

“企业是利益相关者基于契约共同投入资源共同进行价值创造的场所,是一个价值创造体”,企业经营活动包含了三个阶段,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利益分配三个互相关联却又彼此分开的阶段,三个阶段不断循环往复以使得企业持续经营(胡贵毅,2010)。首先企业要进行资源整合,这就需要获取资源。一个组织所需要的资源主要包括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两个方面,有形资源主要包括物资投入,人员,顾客,资金和技术等,无形资源包括企业合法性,企业声誉等。企业资源的取得依赖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企业需要股东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技术与设备等资源;需要管理人员投入的管理能力、专有技能与技术等资源;需要员工投入的劳动力和技能等资源;需要供应商投入的原材料、服务和信息等资源;需要消费者或顾客投入的货款、预付定金等资源;需要政府投入的环境和能源等公共资源,社区的空间、土地等资源。企业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源是企业进行资源整合的基础,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企业整合了利益相关者投入的资源后,进入到了价值创造过程。以下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利益相关者与价值创造活动的关系。企业的价值链是一条始于供应商,途经企业内部,以满足顾客对产品的需求为目标的作业链。而这一整条价值链的过程当中的每个阶段,都包含着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主体(Peter Hines,1994)。首先以供应商的原料作为起点,利用由股东、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由政府提供市场环境等公共服务,由社会和公众提供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的场地、空间以及自然资源等,再由员工(包括管理类和一般类)从事各种作业活动创造价值,最终由客户购买企业产品实现产品价值增值。由此可见,每个利益相关者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了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过程,企业的价值增值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贡献程度,依赖于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水平。

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以及价值创造两个活动阶段实现企业价值增值以后,便进入到了企业的利益分配过程阶段。利益分配过程便是将实现的企业价值分配给企业生产过程活动各阶段参与方(即利益相关者)的过程。利益相关者自身的参与决定了企业价值增值的大小,在价值增值一定的情况下,企业的利益分配决策决定了利益相关者可获利益的多少,也决定了利益相关者的满足程度,进而决定了现有的利益相关者能否继续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下一个循环当中,同时对能否吸引到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亦有较大影响。由此可见,当企业价值增值一定的情况下,利益相关者权益的满足程度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利益分配活动,企业的利益分配活动过程,实质便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因此,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满足程度,进而决定了利益相关者能否继续或者吸引新的利益相关者为企业的下一轮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以及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从而为企业创造出新的价值或者利润。

从博弈的角度,将企业利益相关者看成博弈一方,将企业看成博弈另一方,则不难发现,利益相关者一方通过影响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阶段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增值大小,企业一方通过利益分配决策决定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比例(即决定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假设双方都是理性人,当企业利益分配过程令利益相关者满意,利益相关者决定向企业投入资源并参与企业价值创造过程,实现企业的价值增值,这为企业利益分配提供了前提和基础,决定了企业可供分配利益的多少。企业根据利益相关者的贡献程度所作出的利益分配决策,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的大小,决定了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满足程度,从而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是否继续向企业投入资源并参与价值创造过程。如此不断循环,任何一方的行为选择都取决于对方的行为,双方都会选择长期合作博弈行为。企业持续经营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水平密切相连。

企业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通过采取成本优势和标歧立异性战略构建企业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成长。

企业三个阶段的生产经营活动的核心——价值创造活动(价值链),是企业构建成本优势的来源之一,如果企业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成本驱动因素或者重构价值链来制定降低相对成本地位的战略,则企业可以构建其成本优势,从而获取其竞争优势(迈克·波特)。因此,企业能否有效地管理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特别是价值链活动,影响着企业成长能力。而管理的实质便是如何处理好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

标歧立异性来源于企业的价值链,来源于企业进行的各种具体活动以及这些活动影响买方的方式。实质上,企业的任何一种价值活动都是独特性(即经营歧异性)的一个潜在来源。资源的投入,特别是原材料的采购能够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并因此而影响经营歧异性;技术开发活动可以推动具有独特产品性能的产品设计;生产经营会影响规格的一致性、产品外观以及可靠性等独特的形式;营销和销售活动也会影响经营歧异性。可以说,价值链中任何一种活动都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歧异性做出潜在的贡献,企业可以利用这些经营歧异性建立标歧立异战略获取竞争优势(迈克·波特)。企业通过有效管理企业生产经营过程,特别是其价值链活动,便能够使企业的产品创造出许多满足顾客所需的独特性,并因此而建立起企业的标歧立异性战略获取作为企业成长动力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成长。而所谓的有效管理,实质便是企业如何有效地吸引和激励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并积极做出贡献。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当中的价值链(价值创造活动)对企业至关重要,企业可以通过有效地管理企业的价值链活动,构建企业的成本优势和标歧立异性战略,从而构建企业的竞争优势。而根据竞争优势理论,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成长性的主要动力来源,竞争优势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推动企业的成长(迈克·波特)。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理框架,如图1所示。

企业不断循环往复地进行着资源整合——价值创造——利益分配的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在理性人的假设下,企业利益相关者通过影响资源整合和价值创造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增值大小,企业通过利益分配决策决定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分配比例,即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承担水平,企业会承担令利益相关者满意社会责任水平,以赢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配合。利益相关者将不仅配合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并积极优化企业的价值链活动,构建企业竞争优势,使企业价值增值更大化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企业竞争优势的构建,有效地推动了企业的成长发展。总而言之,企业只有履行好社会责任,满足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并得到利益相关者的认可,才能够持续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并因此而构建自身的竞争优势,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胡贵毅.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问题研究——基于企业价值创造与利益分配的视角[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3.

[2]迈克·波特.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上一篇: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绩效归因探究 下一篇:我国环境监测问题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