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时间:2022-10-05 08:56:17

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探究型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在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非常有利的。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探究型教学模式的3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并指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探究型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一、探究型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1.创设教学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所谓教学情景,是教师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某个知识而设置的一种教学氛围。设置教学情景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从而使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一环节中,重要的是教师如何设计问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哪些教学内容让学生自己探究,哪些内容由教师直接讲授,这需要教师仔细斟酌。教师在确定适合学生探究的教学内容后,要合理设计问题。就计算机基础课而言,操作技能类的教学内容占很大比例,如Windows环境下Office 2000办公自动化软件的使用、Internet的概念及应用、五笔字型等,其中很多内容适合进行探究型教学。如在“WORD字处理软件”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在简单地讲解WORD基本界面和文档的基本操作后,就可对文档的排版和图形操作等内容,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首先利用CAI课件设计问题的情景,将几幅设计完美的文档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文档的编排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通过对该文档的介绍,引导学生明确其中的各知识点,如艺术字、插图、文本框、字体的设置、背景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每人设计一份精美的贺卡或班级简报等。在PowerPoint一章的教学中,在简单介绍演示文稿的制作、编排和外观设置等内容后,让学生结合专业特点选择中学部分教学内容制作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

2.实施探究操作,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新知识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索。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创新,不拘一格,从多角度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找资料、互相讨论、上机操作等方式掌握新知识,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这一过程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由数人合作完成。数人合作的益处在于通过互相交流、共同研究、取长补短,可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相互启发、积极思考、共同提高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实施探究操作过程中,教师应给以相应的指导,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对学生的探究过程给以及时的评点,引导他们进行更深层的思考,逐步完善探究活动。如在设计贺卡和制作班级简报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有些学生只使用简单的字体设置及插图,造成版面呆板时,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尝试采用加入文本框、背景、水印和正确使用色彩等方法,增强版面活力,使设计更加完美。在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过程中,有的学生往往只注意画面的活泼,过多地使用动画,而没有考虑到这样做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提醒他们在设计时要防止上述倾向、多考虑课件的实用性。由于教师提出的任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因此能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通过不断的探究学习掌握新知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重视交流、总结,做好评价探究结果工作

交流、总结、评价探究结果是整个探究式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态度、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最终的探究成果等进行总结、评价,对探究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以概括性的讲解。具体作法可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讲述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创作手段等。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之间可进行互相交流,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其成绩给以肯定,对其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从而使教师预设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成果展示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也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的成果让大家共享。在评价探究成果的环节中,应鼓励学生多发表与众不同的见解,允许互相争论。教师作出否定评价时,应持慎重态度,以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进行探究型教学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1.加强双基教学,扎实探究基础,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我们主张对计算机基础课采用探究型教学模式,这并不等于完全排斥和否定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在计算机基础课的教学中,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对探究式教学能否有效地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探究式教学之前,应对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基本知识进行讲解,使之具备相应的背景知识和进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使之能够利用计算机作为工具去完成教师布置的探究任务。

2.明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特点精心设计探究问题

设置探究问题是探究型教学模式的核心,问题设置得合适与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使用探究型教学模式之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对可用探究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的内容,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探究能力,设置恰当的探究问题。在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调控,以减少学生操作的盲目性。

3.加强上机实践环节,建立良好的探究环境

计算机基础课实践性很强,相当多的知识都需要通过上机实践来掌握。为此,必须重视上机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探究环境。首先教师应针对每堂课的重点内容,给出具体的上机实践题目,以减少学生上机操作的盲目性。其次,应尽量多安排一些具有可操作性、设计性和综合性的题目,减少只具有验证性和演示性的题目,以提高上机实践课的质量。第三,应加大上机实践课的教学时数,做到精讲多练,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探究式学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第四,应加强上机实践课的测试和考核,在给出上机实践课成绩时,除了应检查学生是否较好地完成了测试题目外,也应考虑到该生独立操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总之,探究型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中的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其中还有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每位教师都应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使这种教学模式更加完善。

上一篇: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与税收筹划 下一篇:企稳回升 隐忧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