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及照顾负担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时间:2022-10-05 08:46:45

信息、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及照顾负担者情绪状态的影响

【摘要】 目的:探讨信息、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及照顾负担者情绪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每位患儿的一名家长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及其家长分别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1次/周、40 min/次、共12周的信息和情感支持。1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生存质量及两组患儿家长的情绪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及患儿照顾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观察组患儿ADL评分(67.55±4.01)分及KPS评分(70.61±5.4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54±3.87)分及(42.12±4.9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信息情感支持; 急性白血病; 生存质量; 患儿照顾者; 情绪状态

doi:10.14033/ki.cfmr.2016.31.080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1-0142-02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在我国小儿恶性肿瘤中的发病率最高,且男性高于女性,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为多见[1]。由于骨髓及其他造血系统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患儿可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2]。儿童白血病的主要治疗方式为联合化疗,总疗程男性儿童约2.5~3.5年,女性儿童约2~3年[3]。由于儿童白血病病情凶险、治疗难度大、病程长且化疗副作用多,不仅患儿的生存质量会随之受到影响,患儿家长也会出现明显的生理和心理题。赵磊等[4]的研究表明,漫长的治疗过程、巨额的医疗费用、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以及对患儿治疗效果的担忧,都会让患儿家属出现强烈的焦虑、抑郁情绪。本次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分析,来探讨信息、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生存质量及照顾负担者情绪状态的影响。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5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及每位患儿一名家庭监护人为研究对象,将患儿及其家长抽签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排除标准:(1)患儿有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等器官的原发病;(2)有精神疾病史或严重心理及认知功能障碍者。观察组患儿:男31例,女29例,年龄1.5~10岁,平均(3.14±0.24)岁,病程2~3年,平均(2.54±0.14)年;患儿家长男25例,女35例,年龄21~38岁,平均(28.45±5.2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6例,大专以下

24例。对照组患儿:男34例,女26例,年龄1.8~11岁,平均(3.11±0.26)岁,病程2~3年,平均(2.51±0.16)年;患儿家长:男27例,女33例,年龄22~41岁,平均(27.94±5.30)岁,大专及以上学历32例,大专以下28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及患儿家长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信息、情感支持护理,给予观察组1次/周、40 min/次、共12周的信息和情感支持。(1)信息支持:①通过访谈、发放宣传册、观看影视资料等方式进行儿童白血病基础知识普及,包括病因、病理机制、临床类型、实验室检查数据、化疗药物及其副作用、治疗效果及预后;②儿童白血病的护理及家庭照顾,包括化疗期间护理、饮食要点、预防感染、预防出血、休息与活动指导等;③讲解儿童白血病的认识误区;④讲解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状况。(2)情感支持:①护理人员主动与患儿及其家长沟通,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鼓励患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指导家长积极应对压力,进行放松训练或冥想;③鼓励患儿及家长诉说内心的想法,疏导其情绪,给予鼓励和安慰。

1.3 观察指标

(1)1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生存质量,根据ADL生活质量评价表及KPS生活质量评价表进行生活质量调查;(2)根据焦虑评分量表(SAS)和抑郁评分量表(SDS)来比较两组患儿的照顾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ADL、KPS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ADL及KPS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ADL及KPS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照顾者SAS、SD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急性白血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极高,由于贫血、消瘦、乏力、广泛淋巴结肿大及疼痛所带来的痛苦,急性白血病患儿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要遭受极大的打击,患儿生活质量显著下降[5]。患儿家长在被告知孩子确诊为白血病之后,在经济、情感、生理状况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此时家长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6]。常规的白血病护理措施只针对患儿疾病护理,缺乏对患儿及家长的情感疏导及疾病健康宣教,无法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

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及其家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信息、情感支持,向患儿家长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带他们走出治疗误区,了解化疗药物的副作用,并且向他们普及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感受,可以让患儿家长更好地理解急性白血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针对性的采取家庭护理措施,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患儿治疗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从而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7]。同时,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儿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学者提出[8],癌症患者家属主要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情感的负担、缺乏疾病照顾的能力和技巧,因而需要疾病照顾能力方面的指导,也需要了解药物作用和毒性作用,故强调应加强护士与家属间的交流,给予支持和教育。护理人员对家长的心理支持,可以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帮助家长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指导家庭照顾的技巧和应注意的细节,减轻其由于担心照顾知识不足而导致的焦虑等不良心理[9]。

综上,信息、情感支持可以改善患儿家属的心理状r,提供有效的疾病相关知识支持,从而进一步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比常规护理措施效果更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谌静,任小红,田艳珍,等.急性白血病患儿的家庭功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护理杂志,2013,30(16):15-18.

[2]方希敏,潘夏蓁,钱江潮,等.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5):1087-1089.

[3]于方方,付菊芳,白燕妮,等.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报,2013,29(19):16-19.

[4]赵磊.儿童白血病运动与功能康复研究进展[J].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2013,18(5):238-240.

[5]田艳珍,任小红,谌静,等.信息和情感支持对急性白血病患儿家属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杂志,2013,30(5):5-9.

[6]于方方,付菊芳,白燕妮,等.急性白血病患者生活质量与支持性照顾需求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1):24-26.

[7]吴丽芬,刘恋,何娇,等.病房爱心学校白血病患儿的人文关怀需求评估[J].护理学杂志,2013,28(15):20-21.

[8]邹桂娟,刘军,金梅保,等.Orem 自理理论在急性白血病患儿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2):1392-1396.

[9]谢安慰,阐玉英,钮美娥,等.急性白血病患儿首次腰椎穿刺期间其父母真实体验的现象学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4):251-254.

(收稿日期:2016-07-12)

上一篇:新疆尼勒克地区孕产妇妊娠合并贫血患病情况调... 下一篇:子宫动脉灌注化疗栓塞联合清宫术治疗剖宫产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