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时间:2022-10-05 07:39:50

浅谈孔子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意义

摘 要:孔子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后来从教者具有伟大的借鉴意义,尤其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更是日久弥香。它所具有的科学性经过了历史的检验。笔者总结以下几点:朴素而深刻的人性论;人格教育是第一位的;强调自我教育;民主平等。作为中国渊源流长的教育思想的开创者和奠基者,孔子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很多,同我们职业教育的关系更是密切。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职业教育;人性论;人格;平等民主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1-0095-01

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后来的从教者来说具有伟大的借鉴意义,这种价值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褪色,因为它们所具有的科学性经过了历史的检验。下面谈谈笔者对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些浅薄的看法,尤其是它对现代职业教育的意义,以求教于大家。

一、朴素而深刻的人性论

这点是孔子教育思想的一个理论基础,并且得到了大家的公认。孔子提出“性相近,习相远”(《阳货》),其中的“性”就是人的天性,是生而即有的。这个观点被后展出各种各样的版本,比如孟子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等等。

人性是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中外古今的先贤们对此论述的也非常多,孔子在这里提到的“性相近”就是对人性的一个质朴而深刻的定义。当我们说人性中的真善美或者假丑恶的时候,其实已经是我们的一种价值判断或者道德判断,和人性本身的关系已经不很大了。

如果我们是一个唯物主义者,我们应该承认,人的天赋秉性确实是没有什么区别的,除过一些遗传的差异,无所谓善恶,无所谓美丑,无所谓真假。孔子人性论的朴素和深刻都体现在这里了。每个个体存在的人性本来都是相近的,正是对这点的体认,孔子开始满怀信心的走上了他伟大的教育之路。2500年过去了,其智慧的光芒依然闪烁。

正是有了这样的认识,孔子在他的教育实践中才会演绎出我们后人叹为观止的奇迹。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对职业学校的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们能否站在“人性”的高度上去认识我们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将决定我们教育的成败。不要奢望我们的学生在学习基础上、行为习惯上能够和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提并论,但是,从人的禀赋上来说,他们和普通高中的学生并无二致,因此,必须更多的以“人”的角度和视觉去看待我们的学生,这样一来,职业教育在当下的教育大环境中才能有自己的个性和定位。

二、人格教育是第一位的

孔子的教育可以说是最早的人文教育,因为他把“立人”也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放在其教育思想的核心地位。这和我们现代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同样,也是我们职业教育更应该关注的。

我们看《论语》一书,很少有具体的知识点的传授,主要就是教学生怎么做人。其中他提出的“君子人格”成了我们后代追求的理想人格。

我们来看一些语录:

“女(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固穷。”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从以上言论可以看出,孔子把培养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作为他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我们学校的立校理念中很明确的把“德育为先会做人”做为首要的目标,这和孔子的思想是完全一致的。而深入分析孔子的人格教育,其实就是思想道德教育,一个学校的文化建设,归根结底就是这个学校的思想内涵,假如我们的学生都能够有一颗向上求真求美之心,我们将充满信心的说:我们突破了职业教育学生管理的瓶颈。

三、强调自我教育

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教育由四个版块组成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自我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我们熟知的口号,其实自己的力量才是无穷的。

我们看孔子的学生曾参是怎么做的。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这种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意识具有的教育力量绝对可以让人超越自身的局限。曾子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啊!

在孔子的教诲下,他的学生能够主动的对自己提出相互学习目标,以实际行动来完善自己,当教育成为受教育者的一种自觉的需求,我们作为施教者所感受到的幸福该是多么的美妙!

追求自我完善成为了孔子学生终生的奋斗目标。反观我们日常的教育行为,更多的是靠老师的苦口婆心、严格要求,学校的规章制度、惩罚条例。学生在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愉悦和成就感,老师和学校在管理过程中也可以事半功倍,更有价值的是,这个过程还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为以后走上社会成为合格的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民主平等

“有教无类”的提出是一个教育的大解放,具有时代的革命性,把教育这个原来属于贵族阶层的特权下放到了民间,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当然也要考虑时代的局限)。

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平等自由的。师道尊严在孔子那里是以一种人文的而非专制的形式出现,对老师的爱戴也在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中升华。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而。”(孔子强调礼乐教化,但是在武城这个地方听到了音乐之声,觉得这个地方太小了,没有必要。他的学生马上就用他原来的教诲来反驳他,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说是“开玩笑”。这就是孔子和学生的教学关系的生动体现。)

孔子到卫国拜见了当时秽乱宫掖、声名狼藉的南子夫人,他的学生子路非常不高兴,对他的拜见行为很有意见,并且当面表达了出来,孔子居然着急的对天发起了誓言:“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我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让老天来惩罚我吧)

这两个故事活灵活现了孔子和学生之间的平等民主关系,更是他这一教育思想的生动说明。那么,我们职业中学的老师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呢?不错,职中的学生基本上可以说是普通教育的失败者,我们还是应当平等的对待他们,他们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还是应该民主的去教导他们,使学生在平等、民主的环境里健康成长。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紧张的师生关系,受教者与从教者才可以和谐相处。

上一篇:在职业学校中建立学校自办企业的建议 下一篇:基于网上录取的高校招生信息系统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