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实验报告

时间:2022-10-05 07:29:48

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实验报告

摘要: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目趋严重,人格发展出现缺陷。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本文作者通过研宛发现,在体育教学中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研究;心理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129-02

近几年来发生的一些恶性事件:如北京某名牌大学的学生投毒案;硫酸泼熊案;中学生杀母案;学生之间报复凶杀案等等,以及中小学生普遍存在的厌学、逃学现象等,这些现象表明: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日趋严重,人格发展出现缺陷。因此,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了。

一、健康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在给健康的最新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它提示:健康是个体身体、心理和精神与内外环境处于最佳的适应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人们与周围的生活环境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协调和均衡。

国内外的一些著名学者和心理学家如:马司洛早期的心理健康10条标准、美国学者坎布斯心理正常人的4个基本特质、奥尔波特的心理健康标准,以及我国学者的心理健康标准等,他们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虽有所不同,提出的标准也有差异。但基本思想是一致的,归纳起来主要是认识、情绪、人格的社会适应方面,只有在这些方面完全协调、完善健全的人,才能称为心理健康的人。

二、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发挥体育的心理健康价值。

(二)主要内容

1.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发性。

2.通过体育教学缓解学生的进展和焦虑情绪。

3.通过体育教学改善人际关系的协调能力,形成友谊,提高威望。

4.通过体育教学激发合作意识,锻炼合作行为,提高自己的价值观。

三、研究对象

我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在各年级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各2个,进行跟踪对比研究;并选择心理行为特殊学生建立个案研究。

四、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

(一)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定期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和反馈研究中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适时调控学生的行为。

(2)实验法:在实验班有意识的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运用。普通班采用常规的教学行为。

(3)个案研究:在三至六年级学生中对行为反常、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采用个别研究。

(4)文献资料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查阅相关的资料来指导研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二)研究的步骤

(1)成立课题研究组,确定研究人员。(2003年10月)

(2)确定研究时间(2003、10

2006、9)

(3)选择样本(2003、10

2003、11三、四、五年级选择实验班和对照班,六年级选择个案研究样本。)

(4)制定研究方案:研究总方案和学年具体研究方案。

(5)研究活动形式:①理论学习(每月2次)②教学研讨课:每位教师一学期执教1-2节研讨课③定期学生成绩测试④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和教育笔记等。

五、研究成果和结论

通过为期三年的跟踪实验研究,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适当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其效果是显著的。体育以其娱乐性、竞争性、合作性和健身性在缓解学生紧张、焦虑情绪,培养意志、改善人际关系、提高自我价值认识、培养合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心理健康的价值。

(一)体育活动以其娱乐性缓解不良情绪

健康、稳定的情绪能使人对现实保持积极的态度,有效地从事学习和工作,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为郁积的各种情绪提供一个发泄口。尤其可以使遭受挫折后产生的冲动得到升华和转移。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理论认为:“我们每一个人有一个感到愉快的中枢神经最佳唤醒水平,体育锻炼有助于达到这一水平,从而使人感到愉快。”比如:篮球、排球、足球、体育舞蹈、游泳、体育游戏等等。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满足他们的兴趣爱好。

(二)体育活动以其竞争性缓解心理焦虑情绪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体育锻炼可以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些积极的行为和情感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的心境状态具有抵抗作用。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积极参与竞争,接受挑战,从而体验到成功感和满足感。使自信心得到增强。班杜拉认为:人们完成了他们认为比较难的任务时。其自定效能水平就会提高,如果他们能使自己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会体验到一种成功感,一种自定效能的提高感。这种感受将有助于打破揶擒、焦虑以及与其他消极心境状态想关联的恶性循环。

(三)体育活动有助于提高自我认识

一个人具有正确的自我观,就以为他能客观的认识和对待自己。体育运动有助于认识自我。体育活动大多是集体性、竞争性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的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认识。竞争的成功,可以提高自信心和抱负水平,可以获得同伴和集体的承认,从而可以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价值。体育还有助于自我教育。在体育运动中暴露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不不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为,对自己的潜能和长处发扬光大,对予机的缺点和不足努力改正和克服,真确对待成功和失败。

(四)体育活动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有明确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有达到目的的坚定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体育运动一般伴有艰苦、疲劳、激烈、对抗、竞争等等,在参加活动时,总是伴着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明显意志努力。因此,通过体育运动有助于培养勇敢顽强、互相帮助、集体注意和爱国注意精神,有助于培养机智灵活、沉着果断、谦虚谨慎等意志品质,使人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五)体育活动有助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社会交往理论认为:体育活动中与同学、朋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具有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运用语言信号系统和非语言信号系统相互间交流信息,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肇教授提出:“人类的心理适应,最重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集体与集体之间的相互交往性。这种交往性可以使群体中的成员在体育运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产生情感上的相互感染、沟通。从而增进了解。由于体育运动的集体性和公开性,在体育运动中的人际交往,能够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发展,融洽关系,团结协作。

(六)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

合作和竞争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体育运动是在规则的要求下,使双方在对等的条件下进行的体能和心理方面的较量。这种竞争就是追求卓越成绩的努力,证明自己或本队比对手强、更出色。同时体育运动又包括个人和集体项目,在集体中没个成员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而相互合作。因此,要求每位成员的一切行为都要有艇体意识,要从全局出发。要抛弃个人的私心杂念,为加强和发挥整体力量而努力。当然这种合作不限于同一个集体内,还应包括对对手和观众、裁判等方面的合作。因此,体育运动可以有效地培养人的合作与竞争意识。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在体育教学中能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的研究只在比较小的范围内进行,而研究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手段的运用;学生心理变化的及时性反馈:心理调查问卷的科学性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上一篇:来自中职数学教学的调查写实 下一篇:陕西方音辩证方法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