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区园林林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时间:2022-10-05 07:23:38

云南地区园林林木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

摘要:对云南地区常见园林林木病虫害进行了详细说明,分析了不同病虫害的病发规律,提出了一些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云南;园林林木;病虫害防治

1云南地区园林林木常见病害的识别及其防治

1.1锈病

锈病是由真菌引发的一类病害,主要发生在树木的枝干、叶子、果实等部位,生病症状主要表现为病部有锈黄色的粉状物或者内含黄粉的毛状物。竹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和竹竿中下部,生病部位会产生大量黄棕色孢子,造成叶片发黄死亡。防治方法:一是清洁园林,特别是要及时清扫落叶,减少病原;二是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树木对病害的抵抗能力;三是在春末夏初用2000倍液波尔多液喷施3~5次。以上3种措施综合实施,能起到良好的病害防治效果。

1.2灰霉病

灰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植物的叶片、花果。在低温高湿环境中容易引发此病,在光照弱、连阴雨天也容易引发此病。灰霉病主要通过灌溉、剪枝、移栽等农事操作传播。发病初期在叶片边缘可见水渍状斑点,后期表现为灰褐色霉层,感染茎部容易引发软腐病。防治方法:一是清洁园林,特别是发病植株的清理工作;二是控制好环境的温湿度,抑制病发的条件;三是进行化学药物防治,常见的一些药物,如百菌清、多菌灵等大多因使用过多而使该病害产生了抗药性,因此,要交替使用化学药物,以提高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1.3茎腐病

茎腐病也是由真菌引发主要危险茎部的严重病害。多在苗期发病,茎部染病后会出现霉状物,植物很快会枯萎死亡,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可在土中存活多年。通常大水漫灌和地温过高时容易引发此病。防治方法:可采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及生物防治,比如,秋季清扫园地,剪下病枝并烧毁;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降低土壤湿度等,都可以降低茎腐病的发生率。

1.4霜霉病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发的植物病害,此病从幼苗期开始均易引发,以成株受害较重,主要危害叶片,初期产生淡绿色水渍状小点,后期发展成不规则病斑,空气湿度大时,叶子背面出现霜状霉层,也可蔓延到叶面上,后期病斑枯死。霜霉病主要通过空气、水分、农事操作及昆虫进行传播。其防治方法主要有加强栽培管理、选择抗病品种、及时清除发病枝叶,发病初期可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进行处理。

2云南地区园林林木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2.1根部虫害

根部害虫由于生活在土壤中,生命周期较长,危害种子及幼苗根部,一般难以防治。蛴螬是金龟类幼虫的统称,目前已知的有近20000种,危害园林类树木的有20多种。幼虫主要危害根部,成虫危害植物叶片和花,常见的有铜绿丽金龟、黑绒金龟等,对蛴螬的防治主要是加强预报工作,如出现暖冬、高温干旱等气候时,应提前做好预备工作。也可以招引白头翁、灰喜鹊等这些害虫的天敌进行防治,效果较好。代表性的地下害虫还有地老虎,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以幼虫危害幼苗及根部为主,危害时咬断地上部2cm内幼茎取食。对地老虎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清除杂草后用灯光诱杀,还可以用红糖:酒:水=6:1:10的比例,加上敌百虫,配置后放在苗地上诱杀,也可以用堆草法,傍晚将新鲜树叶杂草堆成堆,第2天清晨在草堆中可直接搜捕地老虎,5天更换1次草堆即可。

2.2枝梢虫害

危害树梢的害虫主要有斑潜蝇、白粉虱、蚜虫等。斑潜蝇成虫个体小,体长在1.3~2.3mm,斑潜蝇以刺吸式口器刺伤叶片,取食植物的汁液,让植物的叶片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防治斑潜蝇要注意栽培管理,清除寄生杂草和虫害植株,用药剂拌种后播种效果良好。成虫有趋黄、趋光、趋糖等生活习性,可据此诱杀。在大量爆发无法控制时,及时用阿维菌素、定虫隆等药剂进行喷杀。白粉虱属于鳞翅目昆虫,幼虫、成虫等多固定在叶片背部,特别喜欢危害幼嫩的叶片,最终让植物萎蔫。对其防治,因在清除杂草和虫害植株的防治基础上,综合利用白粉虱的趋性进行诱杀,或用10%扑虱灵、20%灭扫利等农药进行化学药物防治。蚜虫是防治难度比较大的一类害虫,种类有翅和无翅2种,均有刺吸式口器,对幼嫩部位危害极大,主要有桃赤蚜、苹果绵蚜等,蚜虫繁殖力、适应力强,并且有些蚜虫还能传播其它病害,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很大影响。防治蚜虫的措施主要是在栽培管理中注意种子的消毒工作,及时清理病株、杂草。利用趋性使用黄板诱杀,严重时可用10%氧化乐果乳剂或马拉硫磺乳剂进行喷杀。

3结语

要做好园林的病虫害管理工作,首先要了解病虫害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时清理病株,注意控制温湿度,防止病虫害大规模的爆发。在防治时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当虫害严重到无法控制时再进行化学药物防治,这样才能有效做好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

上一篇:城市生态风景园林植物的主要功能和配置方法 下一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