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的科学教育

时间:2022-10-05 05:24:56

浅谈幼儿的科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7-0098-01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必然需要,它是顺应时展需要,充分体现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来说,科学是一个名词,更是一个动词。科学教育既包括自然与人类世界的知识,又包括发现该知识的技巧,还是包括认知态度和价值观。“科学是一种思考,一种获取新知识的方法,一种正确的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

一、 幼儿科学教育的任务

(一)释放儿童内在的探究力量

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应立足于幼儿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其首要目标是保护幼儿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挖掘幼儿的潜在能力,培养幼儿关心周围环境,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帮助幼儿理解自然现象,初步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形成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责任感。例如:带领幼儿认识小动物,并不只是让幼儿记住动物的外型特征、习性等客观知识、更重要的是在与喂养观察动物的过程中,让他们懂得世界生物相伴声相伴的关系,树立关爱生命,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

(二)拓展幼儿的探究空间

科学教育带领幼儿走进科学的殿堂,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感受科学知识的神奇,体验科学的创造的快乐。它是帮幼儿造一条漫游世界的飞机,而不是造一间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幼儿园是航空母舰,真正的驾驶员不是教师,而是幼儿自己。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科学教育要体现趣味性、启蒙性,融合性。提供幼儿一些浅显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知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开展科学教育活动能使幼儿对科学现象感兴趣,敢于探索,形成初步的科学概念,学会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分享经验。

二、科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科学教育教什么?科学教育的主题从哪里来,目标如何制定,内容又该如何选择?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一)明确科学教育对象――科学教育主题如何确定

1.幼儿的兴趣与经验是主题确定的前提条件。幼儿教育的对象是幼儿,科学教育的内容要反映幼儿周围生活的现象,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遇物而思,遇思而诲,在选择科学活动的主题时,要注意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新奇的,但又不能一味追求形式的新颖,脱离幼儿的年龄特点。

2.选择常见的幼儿能理解的科学经验。幼儿的兴趣爱好更是多种多样,因而科学教育的内容十分广泛。但是,其主题必须是最基本的,有多种探索可能的,有代表性的。如:“生活中有弹性的物体”,“怎样让物体转起来”,“生活中的工具”,“阳光下的影子”等。

(二)明确科学教育实质――科学教育目标怎样定

活动目标是科学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化。目标的确定既要考虑学前教育大纲要对幼儿发展的总要求,又要兼顾幼儿的兴趣爱好;既要考虑幼儿相关经验的调动,又要能够发展幼儿的认识与思维水平,提升幼儿的能力;既要考虑幼儿的能力技能发展,又要兼顾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索欲望、科学操作能力为出发点。

1.具体明确,能体现学习后达到的效果。指向一次预成性活动的目标要能够体现学习后达到的效果,能够通过幼儿的外在行为表现对目标达成度加以测量。

2.根据的教育内容的特点,有所侧重。幼儿科学教育的总目标是满足幼儿的探索兴趣和愿望,每一次的科学教育目标要结合具体内容而有不同能力发展的侧重点。

三、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指导策略

(一)不同环节的指导重点

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面向全体幼儿,给幼儿充分的主动学习机会的活动。既要强调幼儿的主题地位,又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为幼儿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与条件。那么,在科学活动的不同阶段,教师的指导重点有什么变化呢?

1.初始阶段:提出挑战任务,引起幼儿的探索动机。 明确提出任务。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首先要引起幼儿探索动机。可以以任务形式提出问题,如:“我们前些天制作了风车,那么现在有什么办法能够不动风车又能使风车转起来呢?”游戏操作活动中引出任务。可以让幼儿操作玩具或游戏材料,在操作过程中引出任务。如:先让幼儿玩各种电动玩具,但电动玩具中不装电池,从而引出怎样使电动玩具动起来,电池的作用的主题。在已有发现中提出新任务。对于个别幼儿的新发现,教师可以向全班幼儿介绍他们的发现并提出新的任务。

2.活动过程中――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素养活动的首要任务是使幼儿学会探索的思路和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他人的经验,学会总结交流经验。帮助幼儿提出假设;活动的任务确定以后,教师应带领幼儿设想自己的假设,共同讨论、交流探索计划,通过别人的计划完善自己的计划,听取别人的意见。引导幼儿大胆尝试: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时机,提出发散性问题与聚合性问题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明确探究方向。

3.活动结束――引导幼儿总结经验。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幼儿总结活动中的做法,思考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成果,从别人的做法中得到启示。

语言描述法:集体或小组交流自己的做法,教师引导幼儿自我评价。

过程演示法:幼儿演示说明探索过程,与大家分享经验。

作品展示法:幼儿可以随时展示自己在幼儿园、家中的实验结果记录,绘画作品,照片等,可以放在展示栏中,也可以装订成册和大家分享。

经验提升法:教师根据幼儿的成果交流,拓展幼儿的认识,提出新的探索方向,引起幼儿更深入的思考,更广泛的探究。 (二)师生互动的有效策略

1.提供直接经验――引发探索兴趣。幼儿天生好奇,爱用各种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因此,可以通过提供大量直接经验,满足其好奇心,亲身去体验、挖掘答案。

随机性活动:直接观察平台上的出气孔;下雨前小动物的变化;立交桥是怎样长长的;下水道的水哪里去了……

生成性活动:尽量在现象发生的现场进行。如:某幼儿园的幼儿发现教室里有一个光环,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光环从哪里来的,原来是教师手表的反光,从而引出一个系列活动“光与影儿”。

预成性活动: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刻意计划的活动。如:种子发芽、磁铁的吸引力、水中的沉浮、我们的小脚丫等。

2.设计统合活动――拓展探索深度。幼儿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师要抓住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设计适合幼儿需要的各类科学游戏活动。以科学为中心的主题活动,渗透各领域教育目标。如:各种各样的弹性、有趣的磁铁、滑轮的作用等。

设计以其它领域为中心的活动,渗透科学教育内容。如:昆虫王国、不同国家的人、房屋的装修等。这些活动既有集体的,也有适合个人探究与小组探究的,还要有幼儿和家长共同探究的。

上一篇:中职车工工艺课程改革探析 下一篇:小议如何提高幼儿教育教学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