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政工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时间:2022-10-05 05:09:11

浅谈政工网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摘要:在网络时代环境下,要将政工网纳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坚持网上网下“两手抓”,一方面强化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强化网外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优势互补,网络不足网外补、网外不足网上补。

关键词:企业; 政工网络; 思想政治工作; 关系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公报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政工网作为石化企业内部普及使用的一种传播、交流工具和工作平台,已为广大干部职工熟练掌握运用,也为石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供了新机遇、开发了新阵地。

1 网络时代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1.1 网络时代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机遇。

1.1.1 政工网的覆盖率突破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时空局限。政工网尽管是局域网,但它已渗透到企业干部职工工作学习的各个方面。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应充分利用政工网对干部职工全面覆盖的特点,随时随地施加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

1.1.2 政工网所包涵的海量信息,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网络可以无所不能地承载各种类型的信息,供思想政治工作者选择利用。思想政治工作者既可以选择先进文化等主流信息供干部职工学习阅看;也可以选择一些腐朽没落的文化供干部职工思考批判。

1.1.3 网络的平等性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成为可能。在网络交流中,人们可以畅所欲言。只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密切关注网络,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关心的话题,关注干部职工普遍存在的思想困惑,随时在网上讨论交流、释疑解惑,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问题就会解决在萌芽状态,网络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便捷性和实效性就能充分显现。

1.2 网络时代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挑战。

1.2.1 互联网的多元性挑战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权威性。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来源多由教育主体提供,往往具有较高的权威性。而随着互联网的出现,这种权威性已经弱化,干部职工与教育主体拥有了同等的获取信息的机会,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接受教育主体的信息灌输。

1.2.2 网络传播的快捷性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观念、知识、能力不断提出考验。不同的网站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经营理念,有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倾向,尤其是敌对势力对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意识形态、文化道德、价值观念的渗透和入侵,如果思想政治工作者思维僵化、因循守旧、疏于创新,势必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减小。

2 当前运用局域政工网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不足

2.1 局域级政工网宣传教育方式单一。由于局域级政工网的定位与技术支持问题,目前其宣传教育方式依然沿袭灌输式的单向交流,网络具备的强大平等互动性能没有充分显现。客观上,在其中干部职工只能被动接受信息,上级机关和领导也难于通过网络了解干部职工的所思所想所困,干部职工也无法了解上级的意图和苦衷,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很少运用政工网络与干部职工沟通交流,无法达到在互动中解心结、激斗志、聚人心。

2.2 局域级政工网信息内容相对单调。在大部分局域级政工网里,除了政工动态、上级文件、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外,干部职工希望了解的其他政经社会新闻、文体娱乐新闻、书籍等知识和信息还相对较少,或者更新不够及时。干部职工普遍感到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3 强化政工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

3.1 树立人才理念。思想观念是先导,牢固树立“人才为先”的思想观念,大力挖掘本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者队伍。在各基层单位建立政工信息报道员队伍,储备一批业务素质过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人才。

3.2 打响文化品牌。文化建设是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的重要命题。政工网建设就要牢固树立打响“文化”这个品牌,把先进的文化、鲜活的文化、富有特色的文化展示在干部职工面前。打响“石化文化”品牌,政工网从形式到内容上都要体现石化企业鲜明的特色。

3.3 完善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是发挥政工网阵地作用的关键。逐步建设和完善工作机制,首先是激励机制。对各单位政工网投稿上稿量进行量化评比,通过奖优惩劣,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政工网建设的热情。其次是技术保障机制。政工网建设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吸收社会资源、内部特长人才建立网络技术支持人才库。依托网络人才库力量完善政工网络资源。

4 强化政工网思想政治工作阵地建设的几点思考

4.1 突出政工网的权威性。要提高认识,加大人员、装备、技术投入,丰富政工网信息内容和形式,把政工网页建成干部职工喜闻乐见的思想文化阵地。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作用,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弘扬主旋律,开辟广阔空间,把政工网建成传播先进理念、崇高精神境界和思想道德的阵地、窗口和载体,牢牢占领网络阵地,引导干部职工自觉抵制腐朽思想和不健康文化的侵袭。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干部职工趋利避害,养成正确的上网习惯。要指导干部职工正确发挥网络的资源优势,切实为工作、学习、业余文化生活服务;要对干部职工开展网络政治观教育,引导干部职工以批判的精神对待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意识形态的侵蚀。

4.2 强化政工网的互动性。要创新运用政工网的手段和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要在技术支持的基础上,强化政工网互动交流功能,如开辟厂长、书记信箱,政工部门短信QQ平台,定期与干部职工网上互动机制,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定期组织网上问卷调查机制,开辟网上讨论区,政工部门就干部职工关注的热点,与干部职工进行分析探讨,帮助干部职工答疑解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4.3 完善政工网的趣味性。要加强政工网建设,特别是本单位的政工网建设,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把干部职工吸引到政工网上来,这就要在政工网的趣味性上下功夫。

在网络时代环境下,要将政工网纳入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坚持网上网下“两手抓”,一方面强化网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强化网外的日常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优势互补,网络不足网外补、网外不足网上补。要利用网络覆盖面广、形式多样、渗透力强的优势,解决好共性问题,树立起共同理想和核心价值观。

上一篇:浅谈“以人为本”做好基层单位经常性思想政治... 下一篇:新闻记者的新闻判断力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