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数学活动课特点,开展数学活动

时间:2022-10-05 04:30:57

抓住数学活动课特点,开展数学活动

现阶段我们提倡在生活中学数学,那么学生的数学学习就应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我们还应创设有效的数学活动课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因为数学活动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通过活动的方式,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社会实践中获得体验与直接经验的课程。数学活动课的设置,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教师应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提高自身解决数学实际能力。数学活动课有以下的特点。

一、具有开放性

数学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它有开放的、广阔的空间。另外,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既应结合数学教材,又不应局限于大纲要求;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特别要注重挖掘活动课程自身的优势,来显示学科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提高活动课的趣味性

教师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选择活动内容,来充分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课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受到激励。比如设计“一笔画”的活动内容,我要求笔尖不离开纸面,一笔画成某个图形。学生感到新奇、有趣,自然产生试一试的欲望。通过多次的尝试,学生发现有的图形可以一笔画成,而有的却不能,学生急于知道蕴藏的规律和原因。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能够通过主动探究来发现,并圆满地解决问题。

2.做好学科的横向联系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社会对教育、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科课程过分强调分化,缺乏各学科之间的有机渗透,交叉和综合这一弊端越来越突出。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教师在选择数学活动课内容时,可有意在沟通学科联系上下功夫。比如,笔者教学了长、正方体、圆柱、圆锥后,设计了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了实验的材料:土豆、桔子、水槽、尺子等,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求出土豆和桔子的体积。并要求学生思考:什么东西不能用水测法来测量体积?(石灰等)知识:石灰遇水会溶解等。这样,学生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能够初步了解其它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运用综合知识来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3.提升思想内涵

教师对数学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坚持把思想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注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比如结合有关数学知识,介绍一些数学资料、数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祖国、爱科学的情感,培养学生肯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学习精神等。

二、具有自主性

活动课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自主活动是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数学活动课区别于数学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教师应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参与活动过程的始终。教师应要求学生做到“三自”,即自选活动内容,自选活动方式,自我表现活动成果。

另外,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富于想象、联想,鼓励学生另辟蹊径,与众不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造能力,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1.正确认识教师的作用。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作用。在活动课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因势利导、组织、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事实上,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适当的帮助。教师能够指导有方,是数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

2.合理把握,因材施教。

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应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行因材施教。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显著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对同一班级、同一内容教师不应强求一律,要采取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争取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均能够有所提高。比如,允许学生起点不同,掌握程度有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等等。

三、具有形式的多样性

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目标和活动内容决定的。数学活动课以其开放的内容,较强的实践性与自主性,构成了其自身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显著差异。因此,它的活动形式、活动空间也呈现出多样性。以活动空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类。

1.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开设拓宽知识课。

在学习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学生已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数学能力的条件下,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或解疑、或化难、或加深拓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设计数图形的活动课,旨在强化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有序地观察和数出这些图形的能力,并为学习组合图形打下基础。

(2)进行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既富趣味性,又可强化数学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较好的数学活动。不但扑克、魔方、火柴可作为游戏的道具,而且身体的器官(如手指)等也可以担任重要角色。形式主要有:开火车、夺红旗、对口令、猜数学迷语、对数字对联、填数字成语、病题会诊、数学游乐园等。教师要注意不要被形式所累而忽略了活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余掌握知识和技能。

(3)开展数学竞赛

教师可组织书面竞赛,但要注意不要一味求难求深,应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安排一些技巧性较强的综合题、发展题。教师也可组织活动比赛,如:巧算24点比赛,可以是两人或四人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实际操作比赛,可比赛快移火柴、几何形体制作等;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征集比赛,看同年级哪个班收集的数学问题多,等等。

2.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活动。

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中在活动中去发现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知识的层面去解决问题。在结合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与形的角度与观察周围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师要能打破传统的固有思维,大胆地让学生走进自然、深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教学了统计图表后,要求学生调查自己所在小组的家用电器拥有量,绘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作简要分析,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其实就在生活中,就在身边。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应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元认知策略在大学英语听写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