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作业,轻松教学

时间:2022-10-05 04:30:37

快乐作业,轻松教学

【摘要】 笔者以“因材施教”为理论依据,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实际教学需要,在本文中对作业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找到一个让作业也能焕发生命活力,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的生长点.

【关键词】 作业现状;作业要求;作业设计;作业评价

一、数学作业现状与分析——作业状况甚堪忧

(一)数学作业现状调查

笔者对本校三年级和五年级共310名学生的数学作业的现状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也进行了相关的理论收集,结果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喜欢数学作业,有一半左右的同学对现在的作业感觉一般,没有明显的喜欢和不喜欢,甚至有小部分同学认为最好不要布置数学作业,了解了在校老师班上的作业情况,发现上课讲评过的还是错.

(二)数学作业现状分析

1. 内容不新,精心设计少

目前,不少教师在布置作业时仍然信奉“题海战术”,认为学生应多做题,做的题越多,就越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考试成绩,学习能力也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作业数量过多,机械重复,这势必造成学生的学习负担过重,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

2. 形式不多,实践应用少

有些教师作业设计时,无视学生的兴趣、学习风格,往往只从书本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故作业往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脱离,学生总是在抄呀、写呀、算呀,而没有深度的思考.

3. 教师给予多,自主选择少

“十个手指有长短,分工各不同”,可为了便于布置、批改、评讲作业,教师习惯于面向不同的学生布置相同的作业,而可供学生选择的作业很少. 不同层次的学生做着完全相同的作业,有的“吃不饱”,有的“受不了”.

4. 评价片面,缺乏人情味

不少教师没有把作业批改提高到作业评价的高度:作业由教师全批全改,打“等级”如同打“分数”.

二、本人对作业设计与评价的点滴思考

(一) 作业要求合理化——作业要求论对象

1. 不同的孩子选做不同的作业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作为教师必须承认差异,充分尊重差异,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让每一名学生在不同起点上获得最优的发展,即作业也需因材施“业”!每一名学生都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教师应以学生为本,考虑学生间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

2. 同样的作业提出不同的要求

布置分层作业,不仅体现在作业的内容和数量上,还体现在作业的质量上,为了让每一个孩子都获得提高,对于同样的题目,笔者给不同的孩子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

(二) 作业设计多样化——作业设计重实效

1. 生活化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

生活是学习数学的场所,也是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 生活性的作业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可设计“与家长合作型作业”、“学生互助型作业”、“独立生活实践型作业”等. 2. 创作性的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数学创作可以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增强和丰富他们的想象力. 可以是数学设计、数学小论文、数学故事等不同形式. 让学生把平时观察到的身边的数学知识、学习中发现的数学规律、解题中的新方法、公式的新的推导方法、对某个知识点产生的疑问等及时记录分析,定期互相做一次交流,互相评价. 3. 实践性的作业设计,让学生成为知识的体验者

探究性的作业形式可以多样化,可设计观察式作业、调查式作业、实验式作业、课题式作业等. 如学习数学活动课“节约用水”教学后,可让学生调查家里或学校每月的用水情况,根据调查的结果,写一份合理用水的建议书.

4. 开放性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已知条件,让学生自主提问,并探求其结果的可能性. 在教学中加强对习题拓展引申,引导学生进行多向思维练习,克服考虑问题的单一性和狭窄性,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良好的认知结构. 例如,复习年、月、日时,我设计以下习题:请根据某餐厅的营业时间表,让学生根据已知信息提出自己喜欢的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问题形式各异.

(三) 作业评价显真情——良言句句暖童心

1. 作业“模特”展

童心爱表现,给孩子上台演出的机会,这是每个孩子梦寐以求的事. 教师如何为孩子创设崭露头角的机会,让他们从作业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呢?作业“模特”展是一种简单又高效的方式:每天作业时间,其他同学安静做作业,前一次作业优秀的同学当起了“模特”,在教室里“巡回演出”,展示自己的作业.

2. 架设“心灵”的桥梁

教师应该认识到:得到肯定是学生在思维和行为表现后重要的心理需求. 每周的两次数学日记,是我和我的学生沟通的“精神乐园”,孩子们经常在日记中诉说自己近段时间学习数学上的喜怒哀乐,我总是耐心阅读,而后写上自己的看法(评语),也及时了解到了孩子们学习过程中需要攻克的困难,让我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数学作业不是单一的加减乘除,而是丰富的、充满情趣的复合体. 数学课程特有的灵性使得数学作业的设计与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加减乘除和对与错,而是孩子们焕发生命活力、放飞潜能的天空,是触及学生心灵的灵动之笔,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

上一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探微 下一篇:数学课堂中面向全体学生的启发式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