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时间:2022-10-05 03:24:18

基于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本文从我国本科院校的创业教育现状入手,分析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解决对策,以为本科院校的创业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业教育 应用型本科 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12-0015-02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随经济快速发展而不断变化,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2013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699万,2014年毕业生达到727万。表面来看,岗位缺人的问题解决了,但人才缺岗位问题依旧严峻。2014年2月19日《长江日报》报道了题为“武汉今年就业形势:9万岗缺人 10万人缺岗”的新闻,高等教育扩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岗位缺人才的问题,但人才缺岗位问题仍旧存在。本科院校大学生有一定的创业素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毕业生就业和企业缺乏人才的现状。“上世纪80年代的创业者们创造了时下美国大部分的社会财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大学生。”“美国大学生毕业后有25%选择创业,日本为15%,我国仅为5%。”我国本科院校刚开始重视创业教育,很多方面不成熟,仍存在不少问题,怎么建立合适的基于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一 我国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一开始就注重培养创业人才,在技术水平和操作训练上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本科院校最初侧重在经济和管理类有创业人才培养,然后逐渐向其他学科发展,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将创新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资金和必要的技术咨询;二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重点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创业,创业需要什么素质,创业怎么筹划等,让学生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投入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中;三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重点关注学生的创业知识和技能,建立大学生创业园,让学生创业的项目商业化运作。创业教育日益被本科高校认可,不单单传授创业知识,更多的是让学生发挥创业思维、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二 我国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创业教育体系不完备

尽管专业教育存在一些创业型人才培养意识,但始终缺乏严密的创业教育理论系统的指导,专业教师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也没有创业的经验,虽然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但缺乏实践经验是创业教师队伍的致命伤。因为没有创业教育体系,所以教材也不统一,教师传授的创业内容都是来源于教材,缺乏有意识地引导和鼓励学生创业。

2.忽视人才培养的差异性

从目前我国高校专业课程设置来看,仅有高职院校及部分本科院校的经济类专业开设了创业教育类课程。该类创业教育类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创办小微企业,对缓解就业压力来说有一定的推进作用。但随着创业教育的推广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很多院校没有意识到教育群体需求的差异性,而是全盘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国内优秀试点院校的教育模式,在创业教育中采用一样的培养模式,使学生获得的能力与社会需求脱节。

3.创业型教师队伍匮乏

创业教育相比于其他专业教育,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要对创业教育理论知识有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不断的创业教育中总结、提炼形成有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尤其重要的是要求创业型教师将教学内容与创业实践能够很好地融合。其次创业教师必须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要能准确地把握市场经济的信息,而高校的教师大多是科班出身,没有实践经验,创业型教师的培养是创业教育首要解决的问题。

4.实训基地流于形式

基于实践教育的需要,很多本科院校建立了多样的实习基地:大学科技园、创业孵化园、创业园区等,但部分基地流于形式,甚至停留在协议书上,缺乏学校、专业、地方的特色,只是毕业前的“走过场”,并没有起到让学生将理论用于实践中的转化和反思过程的作用。

5.缺乏健全的保障体系

相关教育部门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衡量是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但人才培养目标只是人才培养是否合格的最低标准,不能从更深层意义上监督和保障人才培养的过程。所以,除了相关的教研监督机构外,我们应该鼓励社会民间教育组织的建立,多方面建构保障体系和监督机制,帮助学校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评估人才需求的社会导向,把创业型人才培养过程公开透明地展现在公众面前,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优化。

三 基于创业教育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1.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

本科院校首先要更新本科院校创业教育理念,要将敢于创新、勇于冒险的精神融入办学理念中,主动融入创业教育,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到学校高质量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上;其次是要健全本科院校创业教育政策,本科院校应为了解决大学生创业的后顾之忧,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而制定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激励政策;再次是要营造本科院校创业校园文化,本科院校通过校园广播、展览、报纸等媒介宣传创业观念,通过相关创业论坛、创业大赛、树立创业榜样等多种途径,从而激发广大师生创业动机,增强创业信心。

2.构建系统的创业教育课程

本科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式是课程教学,大学生创业知识的把握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主要来自于创业教育课程。首先树立创业课程设计理念,在设置创业教育课程中,应将培养创业知识与创业能力相融合,理论课加相应的活动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完善创业教育课程设置,创业教育学科课程包括创业基础课、创业专业课和综合型课程三种类型,采取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形式执行;再次是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方法,创业教育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创新性。

3.拓展实践型创业教育方式

本科院校首先要建立学生创业实践平台,一方面建立创业孵化园基地,鼓励创业师生进行科技创新研究,同时扶持成熟的科研项目转化为技术产品,支持他们创业,另一方面拓展校外长期、稳定的创业实习基地;其次建立校企合作支撑体系,本科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大学生创业教育提供资金支持;再次实施创业教育项目合作,应考虑大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行之有效的项目合作,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业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打造多元的创业导师团队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体,对于创业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完善专职创业导师队伍,对于本科院校来说专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应重点加强对专职创业教育导师的培训,在巩固、更新创业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创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其次是补充兼职创业教育导师,本科院校应聘请社会上具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具有企业管理经验的管理者、风险投资家、法律专家等成功人士为兼职创业教育导师。

参考文献

[1]吴婷.应用型本科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

[2]方芳.二批本科院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1

[3]樊鹏.高等院校本科生创业教育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上一篇:高职外语教学中的外语学习策略培训 下一篇:减轻学生负担,构建中学政治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