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式整合 自编诱错

时间:2022-10-05 03:21:03

有效的数学作业,在新知学习中,起着巩固、强化的作用,在旧知的复习中,起到诊断、提升的功能,同时,它又是架起新旧知识的桥梁,构筑学生思维成长的基石。以往的作业总是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导致作业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潜能的挖掘。然而在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应从学生出发,设计更具有趣味性、实践性、开放性、创造性的作业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作业成为学生放飞潜能的天空。

一、注重“变式”,让学生在“新”中求知

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的安排应循序渐进,每节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单一。作为老师在设计作业时,不能只拘泥于枯燥的内容,要多一些变式,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在学习了“认识面积单位”后,笔者设计如下作业:

笑话

一天中午放学后,小马哈一家三口围坐在他家1平方分米的方桌边吃饭,一不小心,一粒石子把他那颗约1平方米的大门牙磕掉了,顿时鲜血直流。他急忙掏出一块约4平方厘米的手帕捂住嘴往医院跑。

学生边读边笑,边笑边交流,在不知不觉中强化了面积的常用单位,准确区分它的使用情况。所以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把知识寓于笑话之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吸引了学生,“吊”起了学生学习的胃口,让学生“吃”得有滋有味,学生愿做、乐做。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特别要在“变”与“趣”上下工夫,激发学生在“乐”中求知。

二、注重“整合”,让学生在“全”中巧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获取知识必须有真切的体验。为此,教师要结合有关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知识点整合,设计综合性、实践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所学的知识,运用知识,盘活知识,通过实践使之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

例如,学习“包装的学问”后,可设计这样的作业:

课后小调查:走进生活,走进超市调查,看看哪种商品的包装不够节约包装纸,为它设计一个最节约包装纸的包装方案,并思考:厂家为什么要这么包装?

这样,让学生在“做”中理解包装中节约、美观等学问,也感受到“大社会,小课堂”的乐趣。让数学回归生活,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学生在完成这一系列实践作业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与人合作、收集信息、学以致用等多种能力,而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引出“自编”,让学生在“仿”中提升

自己编题自己做,不同于以往的作业要求和练习形式,在学生中引起小小的震荡。由于年龄、心理的特征,没有见过的、新鲜的都将引起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始终关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例如:在学习“商是两三位数的除法时”

1.习“同头无除商9、8”

414÷46 216÷24 432÷48 711÷79

引导:(1)这些题目有什么特征?(2)选择怎样的试商方法比较合适?(3)用竖式计算,说出你的收获?(独立思考再交流)

2.找“差数试商”的方法

103÷17 189÷19 137÷16

引导:(1)直接说出各题的商是几?讨论“差数试商”的规律。

(2)找出共同点?你是怎样试商的?

(3)总结:除数是十几,同头无除可用“差数试商”的方法。

3.己编题自己做

(1)自己出2题“差数试商”(“同头无除商9、8”)的题目(同桌检查再交流)

(2)独立计算或同桌交换计算,再同桌互查。做对奖励一颗星。

自己出题自己做,或自己出题别人做,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次又一次激起,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对知识的理解加快,并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真是达到“自己出题自己做,不亦乐乎!”

四、注重“诱错”,让学生在“活”中求正

平时我们设计作业时,不能单纯追求作业的高准确率,只设计学生容易做对的题目,不设计易错题。

例如:“6的乘法口诀”教学时设计为:6×53×66×43×56+26×6,强调第4、第5题。还有在“反比例意义”设计的:

判断下面各题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体积一定,圆柱的底面积和高。

(2)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3)小明做今晚的作业已做的和剩下的。

教学时要做到不怕出错,能直面错误,在评讲时充分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总之,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补充,教师要以发挥学生自主潜能为出发点精心设计作业,变机械重复为灵活多变,给学生一片崭新的辽阔的发展空间,放飞学生的潜能。

上一篇:对小学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点思考 下一篇:诵读经典,触摸人文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