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时间:2022-03-06 05:16:39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有效性的探索

复习课作为一种承前启后的课型,具有“回顾与整理、沟通与发展”的独特功能,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漫长的十年课改中,广大教学工作者都在努力地关注并参与着一件事情,即课堂教学改革。然而在形式多样的课堂类型中,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一直没有很大的进展,导致日前“小学数学复习课”仍然作为一个教学瓶颈困惑着广大数学教师。那么,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让复习课变得更加有效?笔者通过反复探索和实践,有几点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立足“生本”,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复习课与所有课堂一样,也是一个师生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作为主导,起着沟通学生与教材的作用。因此,复习课中必须突出“以生为本”的理念,改变教师代替整理的方式,创造机会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自己动口、动手、动脑,通过学习活动,达到复习的目标,使知识得以真正地“升华”。

二、着眼“四基”,确定全面的教学目标

数学复习课作为数学课堂的一个分支,同样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样是一个“以生为本”、师生互动完成的教学过程。因此,在数学复习课中教师也应该围绕“四基”目标,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复习课堂中既得到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习和提升,也得到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再经历和再发展,最终到达复习课“温故知新”的目标。

三、突出“要点”,设计精要的教学内容

由于复习课具有知识点多、覆盖面广等特点。所以教师必须抓住教材,围绕知识重点和难点,巧妙运用典型错例分析,对易混、易错的概念、法则及解题方法进行比较、辨析,消除模糊的或错误的认识,理解知识的本质,夯实基础。复习课学的起点不同于新授课,为了真实地摸清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每复习一节内容前设计几道有针对性的测试题。同时,在例题的选编方面,力求将知识纵向的系统梳理,串点成线;横向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使零散的知识纵成行,横成片,让学生实现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会一面的目标。此外,在练习设计方面,做到一道题击中多个知识点,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四、秉持“科学”,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小学数学复习课不仅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巩固所学知识系统化的过程,更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过程。这个过程的优化对于减轻过重学业负担,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何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复习的质量呢?关键是在“科学”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1.依据课标理念,选择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数学复习教学活动时,我们应该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推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思想,选择学生自主尝试、合作交流、分析推导、讨论总结等学习方法,积极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数学课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以及“综合与实践”四大内容的组合下,从课型结构来分,可以分为概念课、方法课和应用课。然而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我们应该选择不同复习方法。例如:在“概念课”的复习时,我们根据概念课的知识特点一般选择“梳理—应用—拓展”的复习方法,复习的重点是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的提升。而对于“方法课和应用课”的复习时,我们却惯用“练习—梳理—应用—拓展”的方法,这种方法重在训练,在练习中梳理,在应用中拓展。

3.依据学生实际,选择教学方法

所谓学生实际就是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和能力,要掌握学生的求知心理特点。既要研究学生群体,又要研究学生个体。尤其要对基础好的和基础差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目标要求,因材施教。例如,在六年级的数学总复习时,毕业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并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所有数学知识和技能,此时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小学所有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重在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在各类数学问题的解决中能够综合运用。此外,在平时复习课中,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要巧妙地运用错题分析等资源,加强学生基本概念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我们则要重点关注综合运用和拓展能力方面的培养。

小学数学复习课是一片值得开发的地带,需要我们不断地去研究和探索。无论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复习,都要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成为复习课堂的主体,要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网络,留给他们充分展示个性、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促进他们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上一篇:五层次读书法——阅读教学的好方法 下一篇:对小学数学语言表达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