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时间:2022-10-05 03:18:56

浅谈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流动到其它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而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只能托付给其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伯、姨等亲友的14岁以下儿童。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有2000万人。我现所支教的是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每周顶着寒风,踏着泥泞来到学校,我身着羽绒服,戴着围巾,仍感觉到冷气逼人。一踏进教室,看到眼前的孩子们,一个个穿着单薄的衣服,脚穿统靴,每天要走近十里的山路,裤子上全是泥,并且父母常年不在身边,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思绪万千。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作为教师有责任教育好这些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教育和健康成长的环境。如何做好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我本人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地方政府: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社会经济转型过程中,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由于城镇化进程迅猛,城市空间拓展,也为农村闲置的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背井离乡进城务工,实现他们的淘金梦。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的山区青壮年基本上都外出了。这便产生了留守儿童――我国社会转型期特殊的社会群体。如果能在这些地区发展乡镇企业,帮助农民就近创业、就业,就能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

2.增加教育投入,多在城区附近修建学校。由于城市的迅速扩张,社会事业规划滞后,教育经费短缺,造成城区学校数量少、规模小、大班额现象严重,自身入学压力就很大,农民工子女想进城入学就更难。只有多在城区附近修建学校,让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子女都能随父母进城入学,才能减少农村留守儿童,实现教育公平。

3.加快山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经常有留守儿童家长哀求我给孩子在学校找住处、找老师看管。许多老师家里也都住有留守儿童。建立农村寄宿制学校,能保证留守儿童都能在校寄宿,并受到良好的教育,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4.增加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老师编制。让留守儿童衣食住行有人关心,学习有人辅导。让寄宿留守儿童能够安心、舒心,让家长真正放心,让山区留守儿童得到应有的教育、管理、照顾与关爱。

5.建立志愿者队伍,把留守儿童列入关爱对象,切实从心理上进行关爱。目前也有许许多多的爱心活动,但多是过节时送点礼品完成行政任务。应该建立一支志愿者队伍,长期性与留守儿童结对,经常流、活动,鼓励他们自立自强、努力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二、学校:加强管理,倾注关爱。

1.学校要强化教育。学校教育是促进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主渠道。这就要求学校教育不仅要完成校内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同时应有意识地向留守儿童校外生活延伸,以弥补他们校外的生活真空。为此,学校应建立健全山区留守儿童学生档案,把学生父母是否在外务工、在什么地方务工以及父母的联系方式等作为重要内容增加到学生档案里。通过留守学生档案,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孩子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另一方面要有专门的教师负责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联系和沟通,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学校还应加强留守儿童生活技能的教育培养,包括相关的安全、生活常识、生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等知识,真正做到在抓好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密切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有条件的学校应增设心理教育教师,让他们和其他任课老师一起,共同对孩子们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帮助他们健康、和谐发展。

2.开设留守儿童亲情电话,建立视频聊天室。开通“亲情电话”、视频聊天,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子女通电话、见面聊天,让孩子感受父母关爱。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经常联系,了解子女状况,有针对性进行教育。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为留守儿童搭建健康成长的美好家园。

3.开展“关爱工程”和留守儿童“家长”活动。全面关爱思想有障碍、学习有问题、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坚持“五优先”、“四不”原则,即对留守儿童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和学习辅导优先,家访优先,参加集体活动优先;在学习上不定性、不歧视、不溺爱、不加压。学校教师要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当留守儿童的“爸爸(妈妈)”,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

4.教师回归教书育人本位。完善教师考评机制,减轻教师杂务负担,让教师潜心教育教学,真正从心理上关心每位学生。

三、家庭:努力履责

目前多数农村家长误以为教育孩子是学校、老师的事,家长只要给钱给物当好“后勤部长”就可以了,至于孩子学习成绩、思想品德的好差,由老师们去管教。家长应该改变这些不正确的认识,树立“子不教,父之过”教育责任观,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的应尽之责。即使在外地务工,也要把教育孩子的那份责任承担起来,与学校、社会形成合力,把教育孩子的工作做好。应主动与子女的任课老师、班主任联系,加强沟通。向老师说明自己的情况,了解子女的发展变化,共同商讨教育孩子的策略和方法,这样才不致于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面出现盲区。

尽可能调整好家长外出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父母之间最好留一个在家照顾和监护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保持家庭教育与影响气氛的完整存在。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

家长应加强与“监护人”联系及亲子间的沟通。一方面,加强与“监护人”的联系,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业、品行及身体健康状况,并通过各种方式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应采取多种方式,注意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沟通的时间间隔越短越好,保证动态的熟悉孩子的生活、教育情况以及孩子的心理变化;沟通内容力求全面、细致,沟通中父母要明示他们对孩子的爱与厚望,希望孩子能理解他们的家境与现状,通过沟通以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情感变化;沟通方式可以多样化上,除电话外,可采用书信等进行交流。每一个孩子都是一块无暇的“璞”,只要心里装有父母和亲人的爱,他们就有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就会学得更棒,做得更好。

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为了我们的孩子不再留守、不再孤独,为了我们的明天更加幸福,让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关注我们山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让明天更辉煌!

上一篇:不能用错误的方法对待同学的错误 下一篇:浅谈留守儿童教育的“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