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的对策

时间:2022-10-05 02:50:30

高三生物习题讲评课的对策

【摘 要】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例对讲评课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提高讲评课效率的五步对策:落实基础、抓住重点、追溯根源、促进转化和跟进练习。

【关键词】高三习题讲评 讲评课效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37-02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种课型。讲评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并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审题、解题及分析能力。上好一节习题讲评课比上好一堂新授课要难得多,因为讲评课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解决学生做题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习题讲评课变得尤为重要,提高习题课的有效性也成为每个高三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实例对讲评课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过程是习题讲评的一个基础。教师应在下发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更正,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去做好习题讲评课前准备,包括对考查的基础知识的书本定位及关联知识的辐射和巩固;对错误原因的自主合作学习并进行自我诊断;对学生问题题型的统计等。

2.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是习题课高效的关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精心备试卷,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最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上来。具体包括对试题考查点的书本定位;做好相关重点知识的关联辐射;对识记类知识点的课堂落实进行准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归类及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解析;对难点知识进行等级分类及为分成教学做准备;收集典型错误类型和优秀答题样卷;对这些基础知识点也可以整理归纳,总结出高频考点;对易错易考点进行积累和收集。

二 课中讲评

课堂讲评是讲评课实施的具体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从习题中吸取经验,转变思维?如何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充分有效地展现?如何把握40分钟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些问题都落在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上。

1.落实基础

一套习题或是一张试卷中有60%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不需要详细讲解,主要通过基础知识的书本定位,以及对学生具体识记情况的检查落实。课堂上可以花五分钟的时间通过问答抽查学生对试卷基础知识的落实。如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什么?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细胞分裂素与哪种激素存在拮抗作用?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用哪种酶处理?怎样分泌淋巴因子的细胞?“套种”后的玉米田,作物之间空间分布上存在什么现象?等等。也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相关问题或者是关联习题,让学生快速默写出答案。

2.抓住重点

重点知识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查点,这类知识要深入分析,重点讲解。重点知识并不一定是难点或得分率低的题,所以对重点知识根据难易程度需要分类分层处理。(1)简单问题的准确把握。如遗传题中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型的判断、基因表达的原料、合成不同蛋白质的根本原因等问题,就需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并准确回答。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或者是考点放缩。如题中问到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是什么,可以扩展知识内容问基因表达的原料,可以联系知识点如PCR的原料,也可以扩展知识点问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物质。(2)重点知识从方法、思维上去理解和巩固。如很多学生认为基因诊断能够用来检测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变异,学生知道基因诊断可以用来检测某种基因是否存在,而染色体缺失可能导致某种基因丢失,于是就认为基因诊断可以来检测,这个问题就需要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学生没有思考到是否存在这个基因和染色体缺失之间的联系,染色体缺失可能导致某些基因没有,同样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不存在。(3)分层处理。如果是一些比较难的遗传计算或者是遗传分析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甚至可以不在课堂上讲解,课后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讲解,并让这些学生去解答其他学生的问题,通过以点盖面来解决这类问题,也可以让师生一起做出详细的解析在班级传阅和张贴。

3.追溯根源

追溯根源就是挖掘试题错误背后的原因,从学生的思维习惯上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发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思维缺陷。从思维习惯上分析错误的原因有助于学生避免再次犯错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追溯根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1)选取典型错题让学生来重现他的思维过程,找出造成答题错误的原因。如光合作用中,在黑暗条件下暗反应不能进行的原因,学生会答成暗反应需要用到ATP和[H],没有思考到暗反应和黑暗(无光)的一个关系,无光和光反应的关系,即没有思考到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联系。没有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正确联系,反映出了学生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这个问题,错误原因是在思考时,考虑到了一段DNA,就认为是染色体上加入了一段DNA,把考虑的对象从基因扩大到了染色体,这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导致对问题解答错误。(2)设计“问题串”,展现正确解题过程。如“精巢中可能存在含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这个判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精巢里面存在哪些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降低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类比式问答:体温维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如果土壤有机碳维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那么有哪些可能?输【摘 要】本文结合相关教学实例对讲评课的实施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总结出提高讲评课效率的五步对策:落实基础、抓住重点、追溯根源、促进转化和跟进练习。

【关键词】高三习题讲评 讲评课效率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37-02

习题讲评课是高三生物教学过程中重要的一种课型。讲评课的有效性将直接影响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消化吸收,并完善学生知识结构,提高审题、解题及分析能力。上好一节习题讲评课比上好一堂新授课要难得多,因为讲评课中教师要面对的是学生在学习新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要解决学生做题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困惑。进入高三复习阶段,习题讲评课变得尤为重要,提高习题课的有效性也成为每个高三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实例对讲评课的实施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几点自己的见解。

一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过程是习题讲评的一个基础。教师应在下发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更正,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讲解。利用这段时间让学生去做好习题讲评课前准备,包括对考查的基础知识的书本定位及关联知识的辐射和巩固;对错误原因的自主合作学习并进行自我诊断;对学生问题题型的统计等。

2.教师准备

教师准备是习题课高效的关键,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应根据试卷批改的情况,精心备试卷,将课上的主要精力、时间集中到最突出、最主要的内容上来。具体包括对试题考查点的书本定位;做好相关重点知识的关联辐射;对识记类知识点的课堂落实进行准备;对错误类型的分析、归类及对重点知识进行重点解析;对难点知识进行等级分类及为分成教学做准备;收集典型错误类型和优秀答题样卷;对这些基础知识点也可以整理归纳,总结出高频考点;对易错易考点进行积累和收集。

二 课中讲评

课堂讲评是讲评课实施的具体环节,也是关键环节。如何让学生从习题中吸取经验,转变思维?如何把课前准备的材料充分有效地展现?如何把握40分钟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这些问题都落在了课堂教学的任务上。

1.落实基础

一套习题或是一张试卷中有60%的基础知识,这些基础知识不需要详细讲解,主要通过基础知识的书本定位,以及对学生具体识记情况的检查落实。课堂上可以花五分钟的时间通过问答抽查学生对试卷基础知识的落实。如DNA彻底水解的产物是什么?植物体合成细胞分裂素的主要部位?细胞分裂素与哪种激素存在拮抗作用?取大鼠的肝脏组织,用哪种酶处理?怎样分泌淋巴因子的细胞?“套种”后的玉米田,作物之间空间分布上存在什么现象?等等。也可以用课件的形式呈现相关问题或者是关联习题,让学生快速默写出答案。

2.抓住重点

重点知识是考试中经常出现的考查点,这类知识要深入分析,重点讲解。重点知识并不一定是难点或得分率低的题,所以对重点知识根据难易程度需要分类分层处理。(1)简单问题的准确把握。如遗传题中遗传方式的判断、基因型的判断、基因表达的原料、合成不同蛋白质的根本原因等问题,就需要让每个学生都理解并准确回答。可以对一些问题进行举一反三或者是考点放缩。如题中问到翻译过程所需的原料是什么,可以扩展知识内容问基因表达的原料,可以联系知识点如PCR的原料,也可以扩展知识点问PCR反应体系中需要加入的物质。(2)重点知识从方法、思维上去理解和巩固。如很多学生认为基因诊断能够用来检测染色体缺失引起的变异,学生知道基因诊断可以用来检测某种基因是否存在,而染色体缺失可能导致某种基因丢失,于是就认为基因诊断可以来检测,这个问题就需要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来分析:学生没有思考到是否存在这个基因和染色体缺失之间的联系,染色体缺失可能导致某些基因没有,同样也有很多其他原因可能导致某些基因不存在。(3)分层处理。如果是一些比较难的遗传计算或者是遗传分析题,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层次进行分层教学,甚至可以不在课堂上讲解,课后通过对个别学生的单独辅导讲解,并让这些学生去解答其他学生的问题,通过以点盖面来解决这类问题,也可以让师生一起做出详细的解析在班级传阅和张贴。

3.追溯根源

追溯根源就是挖掘试题错误背后的原因,从学生的思维习惯上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发现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思维缺陷。从思维习惯上分析错误的原因有助于学生避免再次犯错及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追溯根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展开:(1)选取典型错题让学生来重现他的思维过程,找出造成答题错误的原因。如光合作用中,在黑暗条件下暗反应不能进行的原因,学生会答成暗反应需要用到ATP和[H],没有思考到暗反应和黑暗(无光)的一个关系,无光和光反应的关系,即没有思考到暗反应和光反应的联系。没有理解知识点之间的正确联系,反映出了学生缺乏严密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基因中插入一小段DNA序列后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突变”这个问题,错误原因是在思考时,考虑到了一段DNA,就认为是染色体上加入了一段DNA,把考虑的对象从基因扩大到了染色体,这也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固定思维导致对问题解答错误。(2)设计“问题串”,展现正确解题过程。如“精巢中可能存在含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这个判断可以设计如下问题:精巢里面存在哪些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减数分裂过程中Y染色体的数目变化?如“土壤中有机碳含量降低的原因”,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类比式问答:体温维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种群数量维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那么如果土壤有机碳维持稳定的原因是什么?现在土壤有机碳含量下降,那么有哪些可能?输入的有机碳在增加,而土壤含有机碳量减少,原因就是输出在增加,那么土壤中的有机物是怎么输出的?

4.促进转化

促进转化就是把已学习的知识消化吸收为自己的理解思路和思维方法,所以在习题课时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类比。如“激动素”可能是DNA降解的一种产物,请写出对此验证的简要实验思路?对于这个问题就是运用了知识点迁移和类比的方法,把艾弗里的实验思路类比过来。学生在平时要能够把这些知识点转化为自己的思维模式,或者经常练习这类题目,从而把这些方法转化为自己熟悉的思维。在习题讲解过程中要通过举一反三、推陈出新,提升应变能力,促进思维迁移。如“基因突变的随机性和普遍性”等相似概念的集中分析理解,达到对知识灵活应用的目的。

三 课后巩固

课后要对习题讲评课中所贯彻的思维方式是进行及时的反思和巩固。教师要及时反思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总结和调整改进。通过涉及相关习题进行跟踪训练检查思维方式的落实情况。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个别辅导和检测,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动态,为以后教学工作的实施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

总之,提高习题讲评课的效率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至关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错误的类型进行精心准备,挖掘习题背后的逻辑思维过程,提升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分析和灵活运用的能力,真正实现习题课的高效性和转化功能,体现教学过程中“习得”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李守玉.习题讲评课中如何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J].生物学教学,2010(3):36~38

[2]刘元凤.在高三生物学试卷讲评课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J].生物学教学,2010(3):16~18

上一篇: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下一篇:足球教学对幼儿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