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化视角看英汉比喻修辞格的差异

时间:2022-10-05 02:30:45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比喻修辞格的差异

摘要:文化、语言、修辞学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本文重点研究的对象是中英文化差异和比喻修辞格。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中英文化交流,减少交流上的障碍和误会,我们应从文化的视角,将英汉比喻修辞格进行对比,通过比较和研究,得出一定的规律。

关键词:英汉 比喻修辞格 文化视角 差异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23-01

修辞学研究的核心部分就是内容修辞格。汉语的修辞手法是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并且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对汉语 修辞格的认识和分析也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自古以来,修辞格是人们探讨最多的内容。修辞格是人们用来调整、修饰语言的一种具有特定结构的言语模式,并且修辞格能够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虽然英语和汉语属于不同的语系,在构词、词序和句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从文化的视角对比英、汉的两种修辞格,通过了解二者之间的差,以便文化能够进行更好地交流,减少甚至避免交际的失败或失误。

1 从文化视角看英汉比喻修辞格

1.1文化与修辞的关联

修辞现象和文化现象是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从文化的角度去研究修辞格的使用,这有助于我们能够从微观和宏观两种不同角度去理解,阐释修辞现象。通过对修辞现象的认识,能够充实我们的语言理论,加强我们的语言实践。不同的国家由于拥有不同的历史文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认识世界的观念,而这种“不同”则体现在修辞表达上,这就证明了修辞这种手法具有特定文化属性的特点。

1.2英汉比喻修辞格在翻译中的处理

英汉互译的首要原则就是以原文为基础,尽量贴近原文,改动不能太大;并且,在此基础上句中的比喻修辞格还有做到准确翻译,语句通顺,文意详尽完整;最后,可适当给译文进行一些装饰加工,通过润色文章,使得译文能够更加形象生动,而又符合要求。

翻译的基本理论应遵循“信、达、雅”的观点。也就是说,在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忠实原文,其次才是根据语句的文化背景和特点进行翻译,并保证文章的通顺和流畅。

1.3英汉文化视角下的比喻修辞格

比喻这种修辞,在各类的修辞手法中,可算是历史最为悠久的修辞格之一。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能够精炼语言,使得语言更加生动。比喻有着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象的能力特点。比喻就是通过介绍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不为人熟悉的事物,这样做有助于增强事物的想象性,从而使得人们更好的理解。此外,比喻这种修辞手法还能突出所介绍事物在某一方面的特性,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比喻这种简单而又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具有极佳的表达效果。

1.3.1比喻修辞格

比喻的构成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构成比喻的关键在于被比喻的二者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也就是说二者必须只能有相似之处,否则该比喻不成立。

1.3.2比喻的分类有明喻和暗喻两种

明喻使用比喻词将共同具有某种特性的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连接起来的一直修辞手法。一般,明喻的表达方式都是“像……(一般)”、“好像”、“仿若”这类的。在英语中,明喻的修辞格称为simile,来自拉丁语中的similis,和它具有相同意思的比喻词还有“like”、“as(if/though)”、“similar to”等。明喻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加丰富生动,起到强化表达效果的作用。

暗喻也称为隐喻,也是比喻修辞手法的一种。其特点是在构成方式上缺少连接主体和喻体的比喻词,而用“是”或者“成为”等动词代替,有时甚至连动词也不用,直接表达。在英语中,暗喻的修辞格是metaphor,是一种含蓄的比喻,不充分说出但是却暗示二者之间的比较。

明喻在形式上更为突出是as,like一类词的关系,而隐喻则是be的关系。

2 英汉文化对比喻修辞格的喻体选择

由于中国和欧洲国家的生活习惯、思想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对于同一事物就会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可以从英汉二者描述同一事物使用不同喻体中看出。比如形容人的蠢笨,中国人则会用动物“猪”表示,而英国人却用“鹅”;我们用“鸳鸯”来代表爱情、伴侣,而英国人却用一种长尾小鹦鹉来作为见证他们爱情的动物。

中文里,“红眼病”指的是嫉妒或羡慕别人,而在英文里的表达却是“green-eyed”,可是“green”是绿色。相似的还有“害群之马”,英文翻译为“black sleep”

英汉两种语言因为各自文化的不同在对喻体选择的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有助于减少交流时产生的误会。

3 结语

文化的载体是由语言来承担的,文化的现象也是由语言来体现的。因此,对英汉文化差异在修辞格方面的探讨就是十分必要的。无论什么语言,都会用到修辞这种手法,修辞是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模式,但是在英汉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二者比喻修辞格存在较大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两者的文化土壤不同。语言与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一体,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除了要提高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应该多去了解外国的社会文化背景,了解并体会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

参考文献:

[1]池昌海.修辞的文化浸染与修辞研究的文化视角[J].汉语学习,1996(3).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3]庄蓓.比喻修辞格在英汉翻译中的处理[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

上一篇: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幽默功能 下一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