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时间:2022-10-05 02:00:29

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CK)、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I)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对63例窒息新生儿的血清肌酸激酶(CK)、CK-MB和cTnI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的水平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肌酸激酶同工酶; 肌钙蛋白; 新生儿窒息; 心肌损害

新生儿窒息所导致的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是围产期新生儿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及时发现心肌损伤并给予早期干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重要措施之一。心肌酶谱检查由于其价格低廉、技术成熟,仍为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关于心肌酶谱检查对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目前尚有争议,近年有心肌肌钙蛋白(cTnI)等新的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出现。笔者采用病历对比研究方法,尽可能准确地评价心肌酶谱和cTnI检查对新生儿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窒息新生儿63例为窒息组,其中重度窒息22例,轻度窒息41例。诊断及分度均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及分度标准[1]。对照组为选自同期分娩的、无窒息史、感染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正常足月新生儿30例,体重、胎龄与窒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3例窒息新生儿入院后分为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诊断符合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伤诊断标准[2],其中心肌损伤组26例,非心肌损伤组37例。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在入院后24 h内抽取静脉血3 ml;CK、CK-MB检测仪器为日本OLYMPUSAU 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按试剂盒说明要求进行操作;cTnI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试剂由美国德普公司提供,检测仪器为美国德普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按试剂盒说明要求进行操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用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各组患儿CK、CK-MB测定结果及组间比较 新生儿窒息后CK及CK-MB均增高,新生儿窒息后CK、CK-MB水平与窒息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轻度窒息组患儿的CK,CK-MB的水平与对照组患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血清CK-MB、cTnI水平的比较 非心肌损伤组与心肌损伤组比较,CK-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损伤组患儿血清cTnI水平显著高于非心肌损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新生儿窒息因缺氧和酸中毒可导致多脏器损害,其中大脑和心脏是对缺氧最敏感的脏器。窒息的本质是缺氧,短时间缺氧时心肌血流供应靠体内血流重新分布,冠状动脉扩张,使心肌受到保护,长时间缺氧时,虽然冠状动脉扩张,心肌血灌注量和氧释放仍不能满足耗氧需要,心肌呈相对缺血状态,因而产生一系列氧自由基反应,使心肌受损。正常情况下心肌的糖代谢是以有氧代谢为主,故心肌细胞对缺氧非常敏感。由于心肌缺氧,无氧酵解过程中酸性物质堆积,细胞内酸中毒,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三磷酸腺苷减少导致心肌损害[3]。同时新生儿窒息后体内氧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酶增高,还可直接损伤生物膜,使细胞膜结构破坏,细胞通透性增高,使心肌酶及其同工酶释放增多,窒息新生儿的心肌酶及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在心肌受损早期即因细胞膜不完整而快速释放入血,使其血清中浓度升高,一般在心肌受损6 h内急剧上升,持续24 h以上,其增高程度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围产期窒息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研究发现,CK-MB易受其他同工酶(CK-MM、CK-BB)及在肌肉组织中也存在的CK-MB的影响,使结果偏高产生假阳性。CK-MB曾作为诊断心肌受损的指标之一,后来发现CK-MB也存在骨骼肌和大脑中,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4],本研究结果提示,CK-MB对心肌损伤的评价作用,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cTnI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较大,心肌损伤组和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cTnI分子量为24 000,易于通过细胞膜释放于血中,轻微的心肌病变即可测得血清cTnI升高[5],因此,cTnI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

综上所述,新生儿窒息后CK及CK-MB均增高,其增高程度与窒息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以作为围产期窒息严重程度的早期、敏感的诊断指标。但CK-MB也存在骨骼肌和大脑中,作为心肌损伤标志物,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cTnI为窒息新生儿早期心肌损伤的诊断指标。

参 考 文 献

[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446.

[2]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00-603.

[3] 李明.新生儿窒息心肌酶与胆红素动态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综合临床,2005,21(6):564-565.

[4] 侯冰文,温勇晖,余苑.肌钙蛋白I、肌酸激酶同工酶对肺炎所致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7,14(2):156-157.

[5] 孙景辉,翟淑波,朴金花.重症患儿心肌损害的临床评估.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22-3824.

(收稿日期:2011-07-29)

上一篇:机械通气时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支持的对比研究 下一篇:培美曲塞单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