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客站咽喉区换架道岔梁施工技术

时间:2022-10-05 01:30:23

铁路客站咽喉区换架道岔梁施工技术

摘要:结合工程实例,分析铁路客站咽喉区架梁的施工难点,介绍施工过渡方案和道岔梁特殊运架技术,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借鉴。

关键词:客站咽喉区;过渡施工;道岔梁;换架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铁路客站咽喉区具有线路布置复杂、行车作业繁忙的特点[1],咽喉区改造历来是铁路客站改造的施工难点之一。由于道岔上桥铺设而在咽喉区进行的道岔梁换架施工,其施工条件更复杂、难度更大。本文结合昆明客站盘龙江三线桥改造工程实例,介绍复杂条件下咽喉区换架道岔梁施工的施工过渡方案和特殊运架梁方法。

1工程概况

昆明客站成都端K635+137.8处线路跨越盘龙江,设3-3×8m中桥一座,既有桥为三线分修、桥上Ⅱ、Ⅲ道已于南昆线引入昆明枢纽工程期间更换为道岔梁。

由于成昆线电气化改造,车站成都端咽喉区渡线道岔(交叉渡线、单渡线各1组)需上三线桥铺设,设计对桥上Ⅰ、Ⅲ道更换道岔梁。主要施工内容包括钢管桩加固Ⅰ、Ⅲ道对应墩台基础,改造墩台帽石;0号~3号墩台间三跨普通Π型梁更换为钢筋混凝土低高度道岔梁[2](图号:肆桥1004),含新制道岔中梁9片、平移利旧道岔边梁3片。

2施工难点

从施工对运输的影响分析,改造施工前,本桥Ⅰ、Ⅲ道分别为成昆上、下行正线,Ⅱ线为客机整备线。由于Ⅰ、Ⅲ道对应的0号~3号墩台帽石需按道岔梁布置图改造、且只能待既有普通Π型梁拆移后再现场浇筑钢筋混凝土,因此换架道岔梁施工期间需封锁Ⅰ、Ⅲ道,这将使既有成昆上行线和客机整备线行车中断而导致客站成都端咽喉区通过能力严重下降,无法满足运输要求,需进行施工过渡[3]。

就现场作业空间和施工场地条件而言,换架梁作业将在紧临营业线的不利条件下进行,咽喉区上空的接触网导线又使架桥机、汽车吊等大型架梁设备无法作业;而且本桥3号桥台后即是昆明市区极为拥堵的官南路平交道口,施工场地布置困难;此外施工期间盘龙江水位较高、也增加了水中作业的难度。以上不利施工条件叠加给换架道岔梁施工带来极大困难,无法采用工厂预制、架桥机运架等常规方法施工[4]。

此外,根据昆明客站改造总工期安排,车站岔改倒接工期紧迫。而只有盘龙江三线道岔梁更换完成、道岔上桥铺设后,才能使成都端咽喉区具备岔改倒接条件。因此要求道岔梁换架施工应尽量缩短工期。

3施工过渡方案

为尽量减少对运营的干扰,施工过渡方案的主要目标一是解决成昆上行线中断后车站正线通过能力降低的问题;二是客机整备线行车中断后客机整备所机车进出库进路问题。

3.1正线过渡方案

根据客站改造设计,既有客站增建外包正线1条(Ⅻ道)、开通后为新成昆上行线。新线通过1-3×8m新建中桥跨越盘龙江、桥址在既有三线桥下游10米。因此过渡方案安排在换梁施工前,将Ⅻ道两端分别与既有成昆上行线拨接联通,替换既有成昆上行线。

3.2客机整备线过渡方案

过渡方案初步拟定铺设2组过渡道岔,在客机整备线和既有成昆下行线间形成单渡线,作为换架梁期间机车进出库进路。但进一步分析发现,受到平面位置限制使,若铺设过渡道岔则前后线路顺接长度过大,不宜采用。经与运输部门协调,决定在客机整备线封锁架梁期间,暂时停用客机整备所;采用客车机车在机务段(位于客站昆明端外侧)内提前整备的临时组织方案进行过渡。

4换架道岔梁施工

为兼顾运输和压缩工期,既有桥梁墩台基础加固施工选择在轨束梁扣轨、线路慢行方式进行。因为现场不具备列车运梁和架桥机架梁的条件,进过方案比选决定现场预制道岔梁体,就地拼装小型龙门吊过孔运架梁片,小型机具配合人工作业移落梁就位。为缩短线路封锁时间,梁体预制和机具准备工作均提前完成。施工流程见图1。

4.1道岔梁预制

按就近紧凑布置原则,制梁场设在三线中桥0号桥台台尾昆明方向、既有成昆上行线与新建成昆上行线之间区域。制梁场边界根据两侧线路安全限界划出,平面为不规则多边形、面积约300m2。并从车挡处将客站既有安全线接长44m,作为临时卸车线,用于制梁、架梁所需施工材料和机械设备的运输(见图2)。制梁模具3套、周转使用。其中底模以枕木铺底、层板找平;侧模和端模采用钢模板。根据设计图,梁体预制钢筋混凝土浇筑总量为130m3,安排制梁工期45天。梁体预制时预埋吊装环,满足现场吊梁需要。

4.2道岔梁运输

线路封锁后、改造梁场外侧既有成昆上行线作为梁体纵移轨道、并在梁场和纵移轨道间铺设横移滑道。顶梁后,在梁体两端支点插入横移梭车(见图3),使梁横移到纵移轨道后换装纵移小车,再由人工推送纵移小车、将道岔梁运至吊梁区待用。

4.3龙门吊拼装

道岔梁过孔架设由2部龙门吊完成。线路封锁后、在三线桥0号台台尾设置吊梁区,在吊梁区拼装调试龙门吊。龙门吊为拼装门式结构、横梁和立柱分别为Ⅰ55a工字钢和八三式军用墩2号杆件(2m柱);走行部为卧梁钢轮组合形式,卧梁为方形截面、22a槽钢背对背焊接而成。横梁、立柱和卧梁组合节点均采用螺栓和垫板连接。每根立柱前后两侧各设1根D120钢管斜撑、与卧梁焊接(见图4)。横梁上安装2部10t手拉行车(猫头吊)和2部10t手拉葫芦,作为移梁装置。

当Ⅲ道既有道岔边梁横移到Ⅰ道设计位置后,分别在既有Ⅲ道道岔中梁和Ⅰ道道岔边梁上铺设架梁轨道供龙门吊使用,轨道结构为短枕木和旧43kg/m钢轨。

4.4横移道岔边梁

Ⅰ、Ⅲ道线路封锁后,拆除既有线路及桥面系,并使用风镐破拆Ⅰ道Π型梁及对应0~3号墩台既有帽石。处理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后按设计图安装帽石钢筋,浇筑混凝土。为缩短工期,混凝土强度比设计提高一级、并添加早强剂。

Ⅲ道道岔边梁采用墩顶移梁方法[5]横移至Ⅰ道设计位置。帽石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在顶面铺设旧枕木、安装横移滑道。用千斤顶将Ⅲ道0-1跨道岔边梁顶起,在梁端支点插入横移梭车、钢丝绳及手拉葫芦,手拉葫芦的固定支点设在新建盘龙江中桥0、1号墩台的移梁预埋件。通过两端支点的手拉葫芦同步操作,缓慢将梁片横移至Ⅰ道道岔边梁设计位置,安装支座落梁就位。

4.5过孔架梁

在吊梁区沿纵移轨道将道岔中梁送入龙门吊下方,安装吊具,使用手拉葫芦升起梁片。为防止吊具意外失效,用2束钢丝绳兜底捆梁后悬挂在龙门吊横梁上。检查梁片加固、吊具状态无误后,沿架梁轨道人工推动2部龙门吊同步移动,到达0-1跨位置。通过龙门吊前后移动、手拉行车横向移动和手拉葫芦竖向拉动将梁片准确对位、下落,安装支座后落梁就位,完成架梁(见图5)。1-2、2-3跨道岔中梁架设亦按此方法进行,不再赘述。

经过严密组织,换架梁施工从线路封锁到9片道岔中梁就位,历时36天完成,比计划工期提前2天。

4.5施工衔接

为尽量压缩工期,道岔梁换架与站场岔改倒接施工紧密衔接进行。三线中桥Ⅰ道封锁后、新建Ⅻ道外包正线开通后,立即按设计拆除既有站内线路,安排预铺道岔施工,为岔改倒接做准备。换架梁结束后随即转入桥面交叉渡线道岔的铺设,使成都端咽喉区具备岔改倒接条件,为客站改造如期完工奠定了基础。

5结语

本文介绍的换架梁施工前,按照等效替换的思路,以新建新路代替封锁正线,减少了施工对运输的的影响,使施工过渡方案为为封锁架梁创造了有利条件。就地制梁和龙门吊运架方法适应车站咽喉区复杂特殊的施工条件;设备安装简便、操作灵活可靠,保证了道岔梁换架顺利完成,也为后续工程实施创造了条件。

站场改造施工历来就是铁路改扩建工程的重难点之一,本文所述工程实践表明,站场改造施工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编制施工过渡方案,统筹考虑运输和施工过渡措施;比选确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选用灵活简便的施工机械设备。期望本工程实践经验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站场及枢纽(修订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14

[2]铁道部专业设计院.铁路工程设计技术手册·混凝土桥(第2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0年:222

[3]铁道部.铁建设[2008]189号,铁路大型临时工程和过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9年

[4]赵杰、覃方保.电气化既有线路增设道岔岔梁的架设[J].铁道建筑,2005年第3期:10

[5]铁道部.铁建设[2006]181号,铁路架桥机架梁暂行规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年

上一篇:小议电力工程项目安全管理 下一篇:浅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在校园建筑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