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

时间:2023-02-25 05:28:01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1篇

传达贯彻团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

1月14日,团省委召开部门负责人会议传达贯彻共青团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团省委书记侯红出席会议传达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并作重要讲话。团省委副书记郭鹏出席会议。团省委机关各部门、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

侯红在讲话中传达了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王兆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团中央书记处对2011年工作的安排和陆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她强调,全省各级团组织要把深入贯彻落实团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任务,通过各种形式向基层团组织准确传达,认真思考,深入学习,要把中央书记处对共青团工作的指示精神、王兆国同志重要讲话精神、团中央书记处对2011年工作的安排和陆昊同志重要讲话精神贯穿到团的工作中,不换频道、持之以恒地做好团的重点工作,切实履行好团的四项基本职能,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让新生代农民工有效融入城市

1月20日,河南省人大代表、团省委书记侯红与共青团、青联界别、省政协委员一行走进新生代农民工,赴郑州地铁一号线3标开展“温暖冬天――走进新生代农民工”活动,慰问施工现场青年农民工,并与新生代农民工代表进行座谈,就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生活、利益诉求、成长发展路径、价值导向等进行交流和探讨。

座谈会上,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就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参与、社会管理、权利表达、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利益诉求与政协委员进行了交流。侯红一行为新生代农民工代表发放羽绒服,为农民工子女发放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

铁路社会青年志愿者宣誓上岗

1月19日,团河南省委、省志愿者联合会、郑州铁路局联合举办铁路社会青年志愿者宣誓上岗仪式。团省委副书记郭鹏出席仪式并讲话,郑州铁路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宋强太出席仪式。面向全省招募的60名铁路社会青年志愿者在郑州火车站宣誓上岗。

郭鹏在讲话中指出,志愿者们要切实增强春运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牢固树立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注重在实践中提升能力,在参与春运工作中增加阅历、锤炼本领、提高能力、体现价值,在服务社会、服务他人的实践中参与社会、了解社会、展示作为、提升境界。

首届河南青年DV大赛举行颁奖典礼

1月13日,由团省委、省青联联合主办的“云鹤杯”首届河南青年DV大赛颁奖典礼在郑州举行。团省委副书记郭鹏出席颁奖典礼并讲话,为优秀组织单位颁奖。来自全省各界的DV爱好者300余人参加了颁奖典礼。

郭鹏希望,全省各级团组织和社会各界,今后能积极参与和支持此类时尚青年文化活动,大力发挥先进文化引导青年、教育青年的重要作用,用时尚新颖、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来吸引青年,激发青年的创造潜能,推动青年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仪式上,对《我得有作品》等44部优秀作品进行表彰,并授予郑州大学团委等14家单位“2010首届河南青年DV大赛优秀组织奖”称号。

河南省选派高校团干部到县级团委

挂职工作培训班在郑举办

1月16日,全省选派高校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培训班在郑州举办。团省委书记侯红、省委高校工委专职委员贾修国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省高等学校的135名团干部参加了培训。

侯红在讲话中指出,团中央从全国高等学校选派2793名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基于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政治目标的需要,实现“力争使团的组织体系覆盖全体青年,力争使团的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二是基层组织建设的需要,基层组织建设需要素质高、能力强的高校团干部;三是高校团干部能力素质提升的需要,广大团干部要接受党性锻炼,经风雨、受锻炼、长才干,到艰苦的地方磨炼毅力。

据悉,高校共青团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工作是贯彻落实全国基层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关精神,进一步推动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切实加强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新举措,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挂职工作为期一年。

团河南省委实施“青联育才助业计划”

为非公企业培养团干

为激发体制外团干部工作动力,让他们从内心认同团组织,2010年团河南省委与河南省青联实施“青联育才助业计划”,服务大学生见习就业。该“计划”旨在营造全社会关注大学生就业的良好氛围,激发家庭困难的大学生自强不息、报效祖国的奋斗精神,并为河南省驻外团工委及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2篇

今年以来,全市干部工作以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干部制度改革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为关键,大胆探索、努力实践,干部任用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明显提高。

一、优化结构,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⒈整体把握,积极稳妥地调整交流干部。严格遵照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调整工作“不准大规模调整干部,工作急需的作适当调整,不能超职超配,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基本要求,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坚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突出工作实绩,注重市委部门与政府部门、市直部门与镇街之间的交流轮岗和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着重考虑了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缺正职岗位的充实调整。全年共调整科级干部人,其中新提拔人,提拔(或重用)年轻后备干部人,女干部人,党外干部人;交流干部人;离岗干部人。

⒉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理顺配强领导班子。针对压煤村庄搬迁任务艰巨和铁路医院班子瘫痪的实际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从兖矿集团、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选派名熟悉压煤搬迁、具有处理棘手问题能力的干部挂职担任兴隆庄镇党委副书记;从市人民医院、市卫生局选派了名熟悉医院管理、善经营、有魄力的干部到市铁路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和纪委书记,进一步充实配强了领导班子力量,理顺了关系,优化了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同时,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对各镇(街道)挂职政法书记进行了考察,加强了对政法挂职干部的管理。

⒊顺利完成市人大领导班子补选和团市委换届任务。按照市委的安排,充分准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市人大主任、副主任、常委的补选工作任务。指导团市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要求,扎实做好团市委班子成员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大会选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任务。

⒋严格程序要求,做好副县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按照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调整充实县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通知》(济组通[]号)精神,经民主推荐、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确定了名县级后备干部人选,其中岁以下的名、女干部名、非中共党员干部名、少数民族干部名。同时配合济宁市委组织部,严格标准条件,从市人民医院选派了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援疆工作。

二、落实各项制度,干部选任工作进一步规范

⒈大力推行干部选用“六制”。即民主推荐测评制、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聘用期制和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进一步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评议范围,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权威性。全年共对人进行了任免投票表决,人实行差额考察,人考察预告,任前公示人,实行试用期制人,聘用期制人。

⒉探索实行了选拔党政正职“全程征求”意见。一是评议推荐征求意见。让市五大家在职市级领导、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征求对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评议,就有关人选的使用进行民主推荐,写出推荐材料,说明原因并署名。二是酝酿讨论征求意见。市委和部领导分别与市级党政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进行谈话沟通,对领导职务拟使用人选进行充分的讨论酝酿。三是全面考察征求意见。考察时召开意见征求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象的意见。四是全委会表决征求意见。将拟任用人选表决票送交全体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书面征求对拟任用人选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汇总,通盘考虑,提出调整配备建议,由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一年来,我市采用“全程征求”意见的做法,选任了名部门正职、名镇(街道)党委书记和名镇长(办事处主任)。同时,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人,改任非领导职务人,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做好基础工作,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增强

今年以来,我市在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即“选调一批、选派一批、考选一批”。

⒈选调一批。从××年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选调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镇(街道)担任党委、政府(办事处)主要部门助理职务。选调工作自始至终坚持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按照综合成绩排名由高到低自主选择了工作岗位。同时对选调生进行了岗前培训。目前,大部分(人已考取研究生)选调生都能在基层一线努力锻炼、扎实工作,有的已成为业务骨干;部分选调生被借调到市直部门帮助工作,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⒉选派一批。为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精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和素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的要求,从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选派了名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党政领导干部,分赴温州瓯海区和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会员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挂职干部在宣传兖州、广交朋友、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挂职结束后及时召开了挂职干部工作交流会,交流了工作体会,总结了挂职工作的做法,为选派党政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⒊考选一批。今年月面向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规模以上企业,公开考选了名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担任镇长(主任)助理职务。公开考选实行了“阳关操作”,注重实际工作能力,面试阶段增加驻点调研,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创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经过半年试用期,考选干部得到了锻炼,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经组织考核考察,名考选干部都得到了提拔任用,其中人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人安排了非领导职务。

四、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条例》贯彻执行

⒈加强干部管理,严格禁止领导干部从事经营活动。从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领导干部及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的日常管理入手,与市纪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严禁领导干部从事经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对清理出的名领导干部及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其进行了谈话,劝阻继续从事经营活动。

⒉迎接好《条例》检查督导工作。对全市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会同市人事局对我市违规进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清理,提出了处理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三是认真做好省委督导组、济宁市委检查组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工作。

五、加大调研宣传力度,干部选任工作有了新起色

⒈加强干部工作调研。积极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对近几年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先后形成了《兖州市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兖州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兖州市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六篇调研文章。

⒉加大干部工作宣传力度。在齐鲁晚报版头条刊发《兖州市选派干部发达地区“充电”》、济宁日报·今日兖州刊发《学习先进经验树立良好形象》、济宁日报党建专版头条刊发《兖州市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等文章,对我市选派挂职干部和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济宁日报·今日兖州和山东“领导科学报”先后刊发《夯实执政能力建设之基》,对我市优秀年轻干部公开考选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公开考选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在兖州电视台《廉政经纬》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社会影响面。

六、加强档案管理,干部档案信息化水平有了新提升

⒈强化管理,建立档案联络员网络。在各镇街道、市直党委、组织部各科室配备信息化建设联络员,健全信息化管理网络。专门下发了《关于对部管干部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的通知》,并定期对联络员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信息收集、整理、保密、安全保管等业务基本功的训练,促进了干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

⒉加大投入,实现硬件设施标准化。按照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投入万元,配置了电脑、激光打印机、档案橱、新型档案盒、灭菌灯等设备,实现了档案室、办公室、微机室、阅档室“四室”分开,加强硬件管理,认真落实防火、防盗等“六防”设施,切实改善了干部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

⒊做好干部档案“三龄一历”清查工作。制定《干部档案清理实施方案》,抽调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清查工作小组,对部管干部“三龄一历”情况进行清查登记,并对有关干部的“三龄一历”问题进行了重新确认。目前,全市党群部门干部的“三龄一历”已全部登记确认完毕。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3篇

一、优化结构,领导班子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文秘站网-]

1、整体把握,积极稳妥地调整交流干部。严格遵照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调整工作“不准大规模调整干部,工作急需的作适当调整,不能超职超配,严格按《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基本要求,根据领导班子建设和工作需要,坚持把政治素质放在首位,突出工作实绩,注重市委部门与政府部门、市直部门与镇街之间的交流轮岗和女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着重考虑了市直部门和事业单位缺正职岗位的充实调整。全年共调整科级干部236人,其中新提拔83人,提拔(或重用)年轻后备干部75人,女干部23人,党外干 部5人;交流干部53人;离岗干部66人。

2、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理顺配强领导班子。针对压煤村庄搬迁任务艰巨和铁路医院班子瘫痪的实际情况,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从兖矿集团、市国土资源局、市公安局选派3名熟悉压煤搬迁、具有处理棘手问题能力的干部挂职担任兴隆庄镇党委副书记;从市人民医院、市卫生局选派了3名熟悉医院管理、善经营、有魄力的干部到市铁路医院担任院长、副院长和纪委书记,进一步充实配强了领导班子力量,理顺了关系,优化了结构,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同时,与市委政法委联合对各镇(街道)挂职政法书记进行了考察,加强了对政法挂职干部的管理。

3、顺利完成市人大领导班子补选和团市委换届任务。按照市委的安排,充分准备、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折不扣地完成了市人大主任、副主任、常委的补选工作任务。指导团市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的原则、标准、程序和要求,扎实做好团市委班子成员的民主推荐、组织考察、大会选举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任务。

4、严格程序要求,做好副县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按照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调整充实县级后备干部队伍的通知》(济组通[20__]4号)精神,经民主推荐、综合分析、通盘考虑,确定了15名县级后备干部人选,其中35岁以下的4名、女干部4名、非中共党员干部1名、少数民族干部1名。同时配合济宁市委组织部,严格标准条件,从市人民医院选派了1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同志援疆工作。

二、落实各项制度,干部选任工作进一步规范

1、大力推行干部选用“六制”。即民主推荐测评制、考察预告制、任前公示制、试用期制、聘用期制和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进一步扩大了干部选拔任用中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及评议范围,认真落实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了干部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与权威性。全年共对11人进行了任免投票表决,6人实行差额考察,113人考察预告,任前公示94人,实行试用期制49人,聘用期制34人。

2、探索实行了选拔党政正职“全程征求”意见。一是评议推荐征求意见。让市五大家在职市级领导、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征求对镇(街道)党政正职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评议,就有关人选的使用进行民主推荐,写出推荐材料,说明原因并署名。二是酝酿讨论征求意见。市委和部领导分别与市级党政班子成员,人大、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及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进行谈话沟通,对领导职务拟使用人选进行充分的讨论酝酿。三是全面考察征求意见。考察时召开意见征求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干部群众对考察对象的意见。四是全委会表决征求意见。将拟任用人选表决票送交全体市委委员、候补委员,书面征求对拟任用人选的意见。市委组织部对各方面意见进行梳理汇总,通盘考虑,提出调整配备建议,由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一年来,我市采用“全程征求”意见的做法,选任了19名部门正职、5名镇(街道)党委书记和6名

镇长(办事处主任)。同时,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7人,改任非领导职务6人,形成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激励约束机制。

三、做好基础工作,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得到新增强

今年以来,我市在培养选拔使用干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实施了“三个一批”工程,即“选调一批、选派一批、考选一批”。

1、选调一批。从20__年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中选调30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镇(街道)担任党委、政府(办事处)主要部门助理职务。选调工作自始至终坚持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原则,经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等程序,按照综合成绩排名由高到低自主选择了工作岗位。同时对选调生进行了岗前培训。目前,大部分(3人已考取研究生)选调生都能在基层一线努力锻炼、扎实工作,有的已成为业务骨干;部分选调生被借调到市直部门帮助工作,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能力。

2、选派一批。为贯彻落实全市招商引资动员大会精神,切实提高领导干部适应新形势的能力和素质。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的要求,从镇(街道)、市直有关部门选派了10名35岁左右、大专以上学历的党政领导干部,分赴温州瓯海区和深圳侨商国际联合会会员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挂职干部在宣传兖州、广交朋友、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挂职结束后及时召开了挂职干部工作交流会,交流了工作体会,总结了挂职工作的做法,为选派党政领导干部到发达地区挂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3、考选一批。今年5月面向全市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规模以上企业,公开考选了20名30岁以下、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优秀年轻干部,到镇、街道、经济开发区担任镇长(主任)助理职务。公开考选实行了“阳关操作”,注重实际工作能力,面试阶段增加驻点调研,各个环节都体现了创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经过半年试用期,考选干部得到了锻炼,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经组织考核考察,20名考选干部都得到了提拔任用,其中13人担任副局级领导职务,7人安排了非领导职务。

四、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确保《条例》贯彻执行

1、加强干部管理,严格禁止领导干部从事经营活动。从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加强对领导干部及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的日常管理入手,与市纪委联合出台了《关于严禁领导干部从事经营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单位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对清理出的3名领导干部及担任非领导职务的干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与其进行了谈话,劝阻继续从事经营活动。

2、迎接好《条例》检查督导工作。对全市贯彻落实《干部任用条例》的情况进行自查自纠;会同市人事局对我市违规进入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清理,提出了处理意见,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干部选拔任用上的不正之风。三是认真做好省委督导组、济宁市委检查组对《干部任用条例》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工作。

五、加大调研宣传力度,干部选任工作有了新起色

1、加强干部工作调研。积极做好迎接省委组织部、济宁市委组织部关于干部制度改革的调研工作,对近几年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干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进行了认真总结和思考,先后形成了《兖州市领导班子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调查报告》、《兖州市深化干部制度改革的调研报告》、《兖州市加强镇街领导班子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等六篇调研文章。

2、加大干部工作宣传力度。在齐鲁晚报8版头条刊发《兖州市选派干部发达地区“充电”》、济宁日报·今日兖州刊发《学习先进经验树立良好形象》、济宁日报党建专版头条刊发《兖州市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等文章,对我市选派挂职干部和选拔培养年轻干部工作进行了专门报道。济宁日报·今日兖州和山东“领导科学报”先后刊发《夯实执政能力建设之基》,对我市优秀年轻干部公开考选工作进行了全面报道。公开考选优秀年轻干部工作在兖州电视台《廉政经纬》栏目进行了专题报道,进一步扩大了我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社会影响面。

六、加强档案管理,干部档案信息化水平有了新提升

1、强化管理,建立档案联络员网络。在各镇街道、市直党委、组织部各科室配备信息化建设联络员,健全信息化管理网络。专门下发了《关于对部管干部档案进行规范整理的通知》,并定期对联络员进行系统的业务知识培训,加强 信息收集、整理、保密、安全保管等业务基本功的训练,促进了干部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规范化。

2、加大投入,实现硬件设施标准化。按照干部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投入3万元,配置了电脑、激光打印机、档案橱、新型档案盒、灭菌灯等设备,实现了档案室、办公室、微机室、阅档室“四室”分开,加强硬件管理,认真落实防火、防盗等“六防”设施,切实改善了干部档案管理标准化水平。

3、做好干部档案“三龄一历”清查工作。制定《干部档案清理实施方案》,抽调6名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组成清查工作小组,对部管干部“三龄一历”情况进行清查登记,并对有关干部的“三龄一历”问题进行了重新确认。目前,全市党群部门干部的“三龄一历”已全部登记确认完毕。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4篇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贫弱,第三产业低弱,财政脆弱,城镇化水平极弱,县域经济如何思变离弱?

有组织开展劳务输出,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这就是正安――一个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求索20年的答卷。

基于“两欠”的现实,20年来,正安县每年的“一号工程”都主题不改――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鼓励他们从“田间”进入“车间”。

持续20年后,正安县劳务输出由区区300人发展到浩浩荡荡的17万大军,已遍及全国。如今,外出劳动力每年为家乡汇回的资金,已经5倍于全县地方财政收入。正安的足迹,折射了贵州劳务输出20年的历程。正安模式,成为贵州劳务输出的鲜活样本。

劳务经济,在这个贫困县的脱贫路上添加了渐行渐速的助动力。

为贵州探路,敢为人先

21年前,珠三角的番禺县曾出现过“民工荒”――工厂迅速增多,有订单却缺工人的普遍现象又迅速出现。

到哪里找工人?

李国士想到了人口近60万、人均耕地不到0.8亩的贵州正安。

当年,李国士是正安县委副书记,由贵州省委组织部选派,到广东番禺县挂职任县委副书记。

李国士认为,正安地少人多,这富余的劳动力可以缓解番禺的“民工荒”。

李国士将想法汇报给正安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得到赞同。根据番禺的产业实际和用工需求,1986年12月,广东番禺县和贵州正安县签订协议,由正安向番禺输出300名女青年做合同工。

消息从正安县城传出,在全县一石激起千层浪。

有人发誓:“人穷骨头硬,不去当下人”。有人宣称:“宁愿受苦受穷,也不背井离乡。”有人怀疑:“他们为啥专招女工,不招男工?”有人想报名,又不敢。县劳动服务公司的干部去贴招工启事,刚一贴出,有人发怒撕去。有人骂:“人贩子”。

面对流言和不解,县委、县政府开会、发文件、宣传,解释贫困山区劳务输出的重要意义。一个月后,600多名女青年报名。县劳动服务公司从中筛选出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00人,整编成队。由干部带队,组成了第一批正安劳务“娘子军”。

1987年2月25日清晨,正安县委、县政府以欢送会将她们送上离乡路。

这是贵州第一支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队伍。用全省拭目以待、寄予期望来形容,毫不为过――遵义地区运输公司的专车到正安接她们到遵义乘火车;铁路运力紧张,贵阳铁路分局报经铁道部同意,在遵义加挂两节车厢,直达广州。途经遵义、贵阳火车站,地区和省领导前来看望、欢送。

次日,贵州日报以《有领导地向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务:正安县300“娘子军”出师广东番禺县》为题的报道刊出后,人民日报加以转载,对正安县敢为人先的做法给以高度评价。

但是,她们身后,依然有将信将疑的目光。

抵达番禺,培训上岗,开工不足,语言和生活差异短时间难以适应,女工们抱怨工资大大低于预期。一时间,人心涣散,回乡心切。到当年4月底,300人中,番禺的工厂里只剩下112名。

初征受阻。贵州省劳动局将此情况写成《正安县三百多名女青年赴广州务工出现问题》。文章引起了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同志的高度重视。同志在登载这篇文章的《信息反馈》上批示:“正安县第一次有组织地向外输出劳动力出点问题在所难免,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坚持下去,就一定能闯出一条路子来,希望正安县一方面做好劳务输出人员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协商解决好存在的实际困难,不要半途而废。”

同志的批示对正安县劳务输出工作作了肯定和支持,高瞻远瞩,拨开迷雾,指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正安县委及时派出工作组赶赴番禺,解决问题。

切实有效的协调、座谈会外,一系列有效措施稳定了留下的112人。一个月后,随着劳动熟练程度的增加,留下来的112名女工工资大幅提高。她们成为正安向番禺持续劳务输出的基础。

从这个时候开始,300“娘子军”以书信与劳动服务公司的领导交流思想,劳务输出工作小组在番禺编辑《劳务输出工作简讯》,向家乡汇报工作进展;《简讯》也送到番禺县委、县政府领导和姑娘们手中。

一期《简讯》上,还摘录了番禺县委的意见:两县的合作是横向经济联系的第一步,对工人的稳定不能采取禁锢的办法,应允许在流动中巩固,在联系中发展;对劳务输出路子也要宽一些。要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两县合作,必要时,可设立暂时或三位一体的劳务输出办事处等。

做大做强劳务输出工作成了正安和番禺两县党政领导非常关心的事。

此后,正安县有组织劳务输出逐步走上正轨,在番禺的驻厂干部收集反馈用工信息后,县劳动服务公司招工、派干部带队送往番禺上工。到当年底,正安劳动服务公司组织输出到番禺的富余劳动力达630人,其中包括不少“打道回府”又二下番禺的姑娘。这一年,全县劳务收入10万元。

正安的有组织劳务输出在珠三角立住了脚,这对省内其他县市产生了不小的促动。1988年,省内一个个县市的有组织劳务输出开始动起来,全省当年向外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达20余万人。

“在有组织劳务输出上,应该说正安是我们的老师。”20年后,谈及当年正安的300娘子军下番禺,几位贫困县的县委书记深有感触。他们认为,正安县开创了贵州贫困山区向经济发达地区有组织输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先河,为贫困山区的兄弟县市的劳务输出提供了一个成功样板。

减少农民,富裕农民

1989年,正安已有5批干部到番禺,对60余个厂内的2500名正安农民工驻厂管理。

1990年,随着正安向番禺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做大做强,农民工的工伤、劳务合同、待遇、交通事故、计生问题等日益增多,驻厂管理方式已难以适应现实的需要。正安县向贵州省劳动局申请无息贷款购房,并成立了正安县劳动局驻番禺劳务管理站,供各驻厂干部入住,对在番禺务工的正安工人进行集中管理。1991年,正安县办事处经贵州省劳动局和广东省劳动局批准为“贵州省驻番禺劳动联系站”,代表贵州省管理在番禺的所有贵州籍劳工。

驻番禺办事处的成立,给正安乃至贵州籍的农民工带来了福音。办事处尽心尽力为农民工们办好事、办实事,为广大农民工、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找路子、想法子,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的具体困难,采取多种灵活的组织形式,组织广大农民工学习政策法规、生产技能,提高广大农民工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正安农民工视办事处为“娘家”。

经过5年发展,在政府推动的有组织劳务输出之外,越来越多的正安农民将自己的亲人、乡邻带上了打工之路。

1992年的民工潮中,铁道部率先拉响“盲流”警报。紧接着,交通部、民航总局先后拉响“盲流”警报。随后,广东省、深圳市、海南省也相继拉响了“盲流”警报……

面对铺天盖地的“盲流”警报,正安驻番禺办事处的带队干部们紧急行动起来,千方百计协助当地政府紧急疏散滞留在番禺的贵州籍民工,正确引导劳工流向。行之有效的应急措施迅速缓解了正安“盲流”带给当地政府的就业压力,受到当地劳务机关和治安部门的表扬,树立了正安劳务大军有组织、有纪律的整体形象,并在日积月累中转化为他们在当地就业的软优势。

20年来,正安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劳务输出规模不断扩大。

据了解,1998年后,正安县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方式发生重要变化。在当地劳动部门没有组织成批量的劳务输出的前提下,自发的外出务工以每年约新增1万人的规模持续发展。统计表明,截至2006年12月底,正安外出务工人数为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4%,占劳动力总数的40%。其中常年务工为11万余人,季节性务工为4万余人。跨省务工为11.8万余人,遍布全国各地,主要分布在广东、浙江、湖南、上海、江西、福建、北京、海南等地,其中以浙江和广东居多。2005年,务工农民通过邮局汇回的资金达4.5亿元,2006年为5亿元。至此,称其为产业,理所当然;称其为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乃是事所必致。

考察正安劳务经济的形成,我们发现至少有三种推动力:一是政府推动,这在“干部驻厂”管理和“办事处”管理阶段是破题开局的原动力;二是农民观念转变、脱贫致富的内在要求,这是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队伍不断壮大的客观原因;三是“缘动力”――亲缘血缘乡缘友缘关系的拉动作用。当地有关人士对这种动力的生动描述是:“亲带亲,邻带邻,老带新,一人带众人。”正安人士向记者介绍的一个典型例子是,1997年到深圳务工的正安人冯婷,1999年自己建厂,2005年组建深圳市雪安电脑网络有限公司,已帮助该县数千名在外务工人员就业。

17万人常年在外务劳,对正安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采访中,当地党政干部普遍认为,劳务产业在正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少有以下5个方面。

首先是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最现实途径。据统计,正安外出务工农民大部分人均纯收入在万元以上,熟练技工年均纯收入超过2万元,一些有特长的务工者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劳务输出使务工者成为农民中首先富起来并富得快的人。还有的务工农民通过努力,已成长为农民企业家。

其次,劳务输出开阔了农民视野,提高了农民素质。外出务工农民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增长了见识和才干,丰富了人生阅历,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发展意识,提高了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在农村进一步形成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良好社会风尚。务工返乡的农民,又成为新农村建设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第三,劳务输出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劳务输出组织得好的乡镇和村寨,在新农村建设中,组织资金、技术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均占有明显优势。许多务工农民返乡后,经商办企业、捐资建学校、修公路等,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建设,改变了农村面貌。农村劳动力外出后,正安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第四,劳务输出促进了城镇化进程。正安县目前近10万城镇人口中,有2万人以上就是务工后返乡在小城镇生活的农民。

最后,劳务输出缓解了人均资源匮乏的矛盾,减轻了公共服务压力,稳定了农村社会。正安县农业人口5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达17.2万人。全县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8亩。农民数量多、人均资源少、经济不发达是客观存在的县情。通过劳务输出,转移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了人与资源、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005年、2006年,正安县连续干旱成灾,农业生产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元左右。因为有劳务产业的支撑,减轻了抗旱救灾、民政救济等方面的压力,没有因为受灾引发非正常情况,使全县在大灾之年保持了经济稳步发展和农村社会稳定。

质变之盼,双重期待

梁龙会,20前年300娘子军中的一员,在番禺坚持打工20年,与丈夫家的三妯娌三兄弟一起,挣钱回家,2007年农历新年前夕在小雅镇黄渡街上落成了耗资50多万元、三代同堂10余人共居的“豪华”住宅。

至今,她和妯娌、兄弟的身份,依然是正安县黄渡镇的农民。这是一个正安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致富的典型家庭。

梁龙会能坚持打工20年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通过自身的努力,她从当初月薪50元的学工,早已成为所在企业的骨干技工,薪酬远非20年前可比。

如今,正安外出务工者从劳动力走向技工之路,已经比梁龙会们缩短了很多很多。

5月上旬,记者在正安县职业高中校门外,与几名学生有如下对话。

记者:“你们在这里的学业还有多久结束?”

学生:“两年以后。”

记者:“毕业以后准备去哪里找工作?”

学生:“我们现在学的课程,也就是接受的培训是免费的。两年学完,只要符合要求,不担心工作。学校和遵义市一家公司签订了合同,今后会统一安排我们的实习和工作。”

正安县有关人士介绍,今年4月4日,遵义市纽威人力资源有限公司与正安县职高签署协议,成立我省首家民办人力资源培训基地,该公司与正安职高80余名学生签订了培训协议,主要为初中毕业后未继续学业的学生。委托培训时间两年,学生毕业后由公司统一安排实习和就业。

在2006年有组织输出3150名劳务人员的基础上,这是正安县今年壮大劳务产业“五措施”引来的又一份“订单”。

正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五项措施是:整合培训机构和项目资源,多渠道开展劳务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务工人员素质;成立农民工协会,强化地区劳务合作,提供就业信息,落实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措施,努力实现就业比较充分;通过建立农民工维权热线,设立农民工法律援助机构和加强劳动保障执法检查力度,依法保护务工人员的正当权益,稳定劳务输出队伍;以“春晖行动”为载体,建立领导干部联系重点务工人员制度,通过召开联络会,本地投资方向、投资重点、优惠政策等信息,吸引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加强组织领导,党委政府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指导和协调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并且把劳务输出工作任务指标完成情况纳入考核内容。

在接受采访时,中共正安县县委书记韦圣福表示,20年来,县委、县政府班子虽然换了好几届,但是,每年的“一号工程”一直是每一届班子都烂熟于心、思变求进的劳务输出,从未松懈过。现在提出以“五项措施”重振劳务雄风,是为了将已有相当基础和规模的劳务产业引导向更有市场竞争力的“差异化”和“品牌化”之路。

中共正安县委副书记、县长宋霖认为,作为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横向比较,正安仍然是一个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贫弱、第三产业低弱、财政脆弱、城镇化水平极弱的内陆山区县。在人均耕地只有0.8亩的现实前提下,通过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这才是改变“欠发达、欠开发”现状的一项战略措施。

历经20年持续劳务输出,尽管全县劳动力总数的40%人口已经成功转移就业,但正安县党政领导深刻认识到,劳务输出依然是一场持久战、硬战。原因是,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青睐技能人才的趋势已日益明显,而提高当地待转移劳动力素质,使之从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已经刻不容缓。

韦圣福透露,这是县里出台“五项措施”的重要客观背景。

当地劳动保障部门人士测算,以平均值计,每投入100元培训费用,掌握技能的劳务输出人员即可年增收1200元以上,因此,加大地方财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投入,已成为正安的一项政府行为。近年来,正安县以每年100万元地方财政投入,力促培训资源整合,全面提高务工人员素质。

正安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易志华透露,目前,这些培训已经涵盖农民工就业基本常识、择业观念、法律知识等内容,在“订单式培训”上,累计已对不能升高中的3010名初中毕业生进行了转移培训,其培训内容主要以电子维修、缝纫、电工基础为主。对经过培训考试和技能鉴定合格者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2005年,全县就有315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合格后,到浙江浪莎尔维迪制衣有限公司等11个用工单位实现就业。

在就业指导网络建设上,该县已在所有乡镇建立了“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乡镇还以村(居)为单位,分组分户调查统计劳动力及外出务工人员情况,并建立了台账输入微机,实行动态管理,做到资源情况清、输出底数清、输出去向明和信息共享,及时收集和用工信息,使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

在巩固外出务工队伍、促进其带动作用方面,以多项措施鼓励“外出时间长一点、活动能力强一点、人品人缘好一点”的务工人员带领亲友外出务工。作为一种尝试,今年春节前,韦圣福等人代表县党政领导,到广东广州番禺、东莞、深圳,浙江温州瑞安,福建福州等地,走访慰问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和创业人士,已收到良好效果。

“外输内转”,是正安县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又一着眼点。在大力推行劳务输出的同时,离土不离乡的本土转移就业也在同步开展。2006年,正安县职业高中开设的农村能源建设“沼气工班”,200名受训学员已全部就地转移就业。

在正安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外输内转,以输为主,输转结合”的发展战略下,“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的构想已取得初步成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县已有118名外出务工党员返乡后不再外出,并成为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四在农家”创建的带头人。

发端于正安的有组织劳务输出,如今在贵州已成为引导全省农民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举措。据统计,目前我省常年外出务工农民达500万人,劳务收入达240亿元。

在正安县20年持续推动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历程中,省内遵义县、罗甸县也立足各自的实际推进有组织劳务输出,并先后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基地县。黔南州最近与厦门、泉州等地建立的黔南、闽南劳务协作平台,又为我省有组织劳务输出找到新的突破口。正安将如何继续领跑贵州县域劳务输出?

采访时,当地人士透露,在正安即将举办的全国首个“农民工节”上推出劳务品牌,将是正安在劳务输出市场上实施“差异化”竞争的一个重要举措。

20年前,欢送300“娘子军”半年后即引发就业新浪潮,可视为正安人的穷则思变。20年后,正安在春节前夕隆重集会欢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可谓为凝聚人心壮大劳务产业的动情之举。

20年,从“田间”走入“车间”的人数由300人增至17万;20年,一个贫困县“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不变战略;20年,一批批具有市民素质的农民成为城里人、乡亲致富的领头雁。

这就是正安,一个贫困县20年不变的“一号工程”交出的“打工”答卷。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5篇

为深入了解、分析和把握公司青年队伍及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现状、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公司青年人才队伍建设的人才标准、价值取向、用人导向、培养模式,努力完善有企业特色的青年人才培养工作机制,中交三航局有限公司党委组织开展了以青年人才培养为核心的青年工作调研。

一、公司青年人才队伍的现状和主要特点

公司近年来青年员工(35岁及以下)规模总量增长较快,近三年(2009~2011)共引进青年员工1689人,目前现有青年员工3441人,占公司在岗员工的47.2%;青年员工学历层次有较为明显的提升,研究生及以上、大专及本科、中专及技校学历者占公司在岗员工比例分别为2.4%、85.6%和9.4%。青年在公司管理和技术人员中的比例超过一半,达到56.9%,已经成为公司生产经营和管理工作的主力军,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调研,发现受访者已形成了普遍的共识,即:青年人才是企业中最具创造性、可塑性的核心力量,正逐步实现从生力军向主力军的角色转变,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自身特点。

(一)学习能力强,文化程度较高

随着近年来公司扩大招生范围和招聘数量,青年人的学历也不断提升,文化程度相对较高。青年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公司整体文化程度得到提升。

(二)精神面貌好,建功愿望强烈

对刚刚毕业几年进入公司的青年人来说,经过学校的专业学习,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在踏入社会参加工作后,都满怀雄心壮志,希望能够得到企业的重视,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发展平台,相信通过自身努力会健康成长、快速成才;对已工作了一定年限、掌握企业关键技术的青年人才来说,工作上的经验积累和认真学习,使自身具备了一定的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渴望获得更加广阔的舞台以施展才华,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肯定,充分体现自我价值。同时,对于理论知识的深化和储备也有更高的要求。

(三)发展潜力大,有较强的可塑性

青年人参加工作时间相对不长,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发展时期,对价值的选择和判断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同时,青年人思想解放、精力充沛、感情丰富、工作热情高、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强、对新生事物较为敏感,可塑性强,通过正确的思想宣传、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和大量正面的典型事例加以引导和培养,对今后的健康成长非常有利。

(四)创新意识强、观念活跃超前

公司的青年人普遍关注行业发展动态、经营形势等情况,关注企业内部安全生产、经济效益、市场开拓、收入分配等工作,关注社会上的热点、焦点问题,并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老员工的传帮带与青年人的思维开阔相结合,容易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二、公司在青年人才培养上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在公司党委和各级党组织的正确领导下,公司组织人事部门、青年工作相关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努力,在青年人才培养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坚持党管人才,形成良好氛围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做好人才工作的根本保证。各单位党组织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对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宏观指导,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良好氛围。

二公司自1998年形成青年人才培养十项制度(包括新生见习期管理制度、跟踪考核培训制度、岗位培训交流制度、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制度、优秀青年知识分子评选制度等),不断修订、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了较为清晰的青年人才培养路径。三公司党委确立以基层项目部支部书记为青年人才培养“第一负责人”,每月支部书记例会上汇总各基层单位人才队伍培养实施情况;青工委、组织部门、人力资源部根据“共同发展”理念在青年发展的规划、思路、政策上下功夫,为青年人营造良好的成长成才氛围。江苏分公司用“一种氛围、二大基地、三个留人、四项机制、五支队伍、六件实事”24个字,概括了当前分公司在人才培养上采取的各项制度措施。

(二)探索培养机制,搭建成长平台

各单位从青年人才的招聘引进、教育培训、职业规划等多方面,分门别类地制定了各种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各项流程,打通青年人才培养的“脉络”,形成在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有相应适应其进一步成长和提升的培养机制。

一是加强宏观指导,制定具有前瞻性的青年发展规划。如三公司在2008年时就制定了《2008~2012年青年人才培养规划》,明确了青年人才培养工作的目标与任务、政策与措施,形成青年人才培养五年计划。船舶公司制定《人才队伍建设五年规划》,向青年人展示了 可预见的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提出了船员持证比重达到60%、高级船员比重达到15%的硬性指标,明确了领导层、中级管理层、普通管理层、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要求,建立了人才培养的7项工作和保障机制,促进分公司人力资源开发从传统人为管理向现代制度管理进行转化。

二是规范招聘录用,加强青年员工的入职管理。近年来结合企业发展需要,各单位扩大招聘数量和范围,拓展招聘渠道,人才质量进一步提高。在增加大土木类专业毕业生招聘数量的同时,不同程度地增大了市场开发、外语、法务、金融、政工等多类人才招聘力度。如厦门分公司一方面继续加强校园招聘,一方面坚持按企业所需择优录用的原则,从社会及外聘技术人员中招聘,从中铁等系统吸收了部分隧道技术人员,极大解决了合福铁路隧道项目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对部分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测量、试验、小语种翻译等,采用外聘方式,并适时与相关高校建立实习基地,有效缓解了人力资源紧张情况。

三是加速融入企业,“导师带徒”工作开展扎实有效。“导师带徒”是公司青年人才培养长期坚持的重点工作,各单位认真组织新进大学生入职系统培训,从管理知识、技术知识、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等方面帮助他们进行全方位了解。多个基层单位的主要领导坚持“上好第一课”,帮助青年人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企业、准确定位自己角色,进而为发挥自身才能做好铺垫。如三公司的“员工初长成”品牌活动将“导师带徒”进一步延伸,自2006年起,要求新入职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需通过相应的笔试闭卷考试,提交一篇与自身工作有关的技术论文并参加现场答辩,相关部门综合季度考核及考试、论文答辩成绩情况,评选出优秀新员工和优秀导师,并进行表彰。

四是重视岗位培训,加强青年人职业技能的提升。每年都固定组织多项培训,主要有:新员工的入职教育培训;以青年员工岗位实务为主的培训,如五大员培训、铁路十一大员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公司培训中心与各工程公司协调配合,部分课程送教上门,直接在工程第一线授课。此外,公司组织部门定期举办项目经理培训班、党支部书记培训班,大量年轻的施工一线青年骨干人才和管理型、政工类青年人才得到培养和锻炼。

各单位也有计划、有组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教育工作。三公司制定了《培训管理办法》,通过培训需求调研、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效果检验总结等,使培训工作更加有序化,实现培训教育全覆盖。在工程一线,普遍开展与生产技术相关的知识讲座,如合福铁路指挥部设立“工地夜校”,利用空余时间教授铁路工程相关技术规范、隧道施工要点、安全防范等,夜校不仅对本单位人员开放,更向协作队伍施工人员敞开,收到较好反响。

五是坚持典型示范,打造优秀青年典型。二公司自2007年首次推出“十佳”青年评选后,每2年评选一次,现场演讲、现场答辩,展示个人风采和工作感悟。通过企业报刊、宣传栏等渠道,将“十佳”青年典型事迹广泛宣传。此项评选活动在青年人中引起了很大反响,多个分(子)公司纷纷设立了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等的评比项目,有效激励了青年人自我提升的积极性。

六是做好多项保障,解除青年人才的后顾之忧。住房难、婚恋难是当下青年人普遍面临的现实问题。各单位将此作为“凝聚力工程”,各尽所能设立“单身公寓”,项目部临时设施尽可能布置得舒适温馨,为员工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兴安基公司在青年集体宿舍旁新建了篮球场、网球场、塑胶跑道等,方便青年人在业余时间锻炼健身。另外,各单位均出台《青年人才购房全贴息贷款补贴办法》等类似政策,给予不同额度的贴息贷款和购房补贴,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青年人才购房难题。

(三)围绕转型发展,坚持人才强企

在“两新三并举”和“多元化、国际化、信息化”的战略导向指导下,公司转型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进一步提高海外业务的比例来抵御国内市场的波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公司管理理念和水平的提升,加快培养、引进企业所需的管理人才。

一是夯实基础,多层次培养队伍。江苏分公司在南方片区市场开拓的成功,已成为公司新领域拓展的经典案例。江苏分公司明确提出要培养“五只队伍”,即:培养一支懂管理、善经营,在工程建设中创出信誉,创出效益的青年项目经理队伍;培养一支精技术、善攻关,能解决施工技术难题和在工程学科、新技术、新工艺开发上起带头作用的青年技术主管队伍;培养一支懂经济、善经营,具有外语、计算机、法律、工程商务等运用能力的资产管理型人才队伍;培养一支讲政治、懂政策、爱学习,接受新鲜事物迅速,具有写作、法律、演说、政策等多方面知识的青年政工人才队伍;培养一支勤学技能、技术精湛,掌握2门或2门以上专业技能的高级青年操作人员队伍。通过近十年不断的努力,青年人才已在各个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企业进一步转型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优化组合,深入内部人才挖潜。在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人才培养和储备显得尤为重要,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必然选择。随着大批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资深船员年龄老化,迫切需要青年人快速成长,尽快完善梯队建设;转型实施项目法管理更是需要青年人才。船舶公司坚持技术练兵、岗位成才,每两年举办一届技术比武大赛,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开设船舶驾驶、轮机、水手、专兼职安全员、焊工、计算机等多个工种的技术大比武,成为青年人展示实力、比拼技艺的舞台。

三是鼓励成才,丰富培养激励手段。鼓励青年员工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素质。二公司、三公司等单位对参加学历教育并取得相应证书的,给予一定奖励或报销费用。对取得注册建造师、注册造价师和注册安全工程师等企业急需的执业资格考试合格证书的青年人才,各单位普遍采取了奖励、补贴措施。如港湾院在2009年制定了《港湾院持证工资管理办法》,并不断更新调整,通过将一次性奖励和每月奖励相结合 ,激发年青人考证的积极性,客观上为港湾院成功申报水运全行业甲级资质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 创新体制机制,突破传统“框框”

各单位发扬实事求是精神,根据自身实际,务求实效,创新培养方法,变革体制机制,破解青年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

一是设置人才基地,培养优质团队。多个单位尝试设立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宁波分公司近年来开展项目总部建设,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在市场开拓、人才交流上取得较好效果。三公司对新进的大学生,在初分配时尽量集中安排到那些善于培养青年人、重视青年人、关心青年人的项目团队中去,待锻炼成熟后,再根据岗位需求和自身条件到其他项目,逐步形成了培养青年人才的固定基地。江苏分公司确立了连云港项目部与蛇口项目部南北两个青年人才培养基地。基地的长久建设,取得了较好的人才裂变效应,“导师带徒”、“交叉实习”、“挂职锻炼”、“助理制”、“青年论文会”、“专业技术讲座”等青年人才培养机制得以持续发力;而南北人才相互交流,培育出了一批能征善战的中层管理骨干。

二是增设助理岗位,加强后备力量。各单位纷纷建立助理制,在工程项目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压担子”,提供舞台锻炼青年人才,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项目经理助理、副总工、工程部部长助理等新的岗位序列在一些大型工程项目试行,有利于在基层一线形成人才建设梯队,充实岗位力量,丰富“导师带徒”活动内涵;对青年人才的职业生涯规划、岗位进阶给出了较为清晰的路径,帮助青年人更快找准定位和目标。

三是引入竞争机制,开展岗位竞聘。通过竞聘上岗的试点成功,不但发现了人才,拓宽了选人用人渠道,同时也让青年人了解企业用人观。三公司在全公司范围内招聘构件工程处PHC管桩车间副主任,船舶公司2011年通过公推直选方式选举了新一届团委成员,得票最高当选为团委书记。二公司、宁波分公司对团委副书记岗位进行公开竞聘,系统设计竞聘流程,程序公开、过程透明、操作规范,在青年人中引起较大反响。通过竞聘活动,不仅在干部选任过程中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拓展了选人用人渠道,而且在广大青年中营造了努力奋进、有所作为的氛围,起到了良好的用人导向作用。

四是打破身份限制,突破传统“框框”。厦门分公司2007年首次在工人(在管理岗位且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中评定职称,打破了工人不能评定职称的制度之框,解决了他们无法评职称或技能等级的困扰,据统计此后有7位同志(其中35岁以下青年人有4位)走上了项目副经理、部门副经理或党支部书记的岗位。对服务满一年以上的外聘技术人员,准许评聘助工,对于稳定、激励外聘技术人员起到了一定作用。

五是尝试“双轨”晋升,创新培养路径。

公司尝试在行政岗位序列外,在专业技术领域形成晋升机制,提供更为广阔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宁波分公司在所属的金正检测公司试点,初步决定设立首席检测工程师职务,分助理级、中层副职、中层正职三级,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并逐步推广,建立专业技术人员的晋升机制。厦门分公司2011年底试行专业管理岗位能手评选办法,首批共12名在测量、试验、经营核算等专业领域表现优异的员工被评为专业能手称号,每月予以岗位津贴。

三、公司当前青年人才培养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从实际情况看,公司当前在青年人才培养方面,与企业发展步伐、与现代化管理水平、与公司未来对员工素质的期盼和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或不适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调研中发现,公司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操作3支队伍的青年人才结构呈现了一些不合理现象,“青黄不接”体现在诸多方面:青年管理干部、青年技术骨干、青年操作工数量偏少,出现了年龄结构断档现象;拥有职称、执业资格的持证青年人才数量不足;政工类、复合型管理人才数量偏少;训练有素、操作精湛的技术蓝领稀缺等。

(二)晋升通道相对单一,激励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尽管部分单位已经采取了诸多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制度,但青年人才晋升的“天花板”效应、内部排资论辈观念总体上依然存在,而较为单一的晋升通道更阻碍了青年人才的成长积极性。再加上有的单位疏于采用规范、定量的员工绩效考评体系,从而使激励机制的针对性和公平性不强,出现“想辞退的人辞不掉,想留下的人留不住”现象。

(三)教育培训的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

整体教育培训中,还依赖于常规的上岗取证,对于先进的经营管理、技术创新等,青年人的知识储备和更新速度跟不上社会进步速度。而培训缺乏实效性和针对性,没有起到应得效果,也造成了另一种隐性浪费。

四、加强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

青年人才培养要以重大工程建设、重要岗位锻炼为抓手,加大青年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力度,突出抓好青年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大力促进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统筹推进施工生产、经营管理、政工等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公司拓展市场、转型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 进一步加强思想引导,培养责任意识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公司青年人才思想工作各个方面,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引导青年人才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讲解企业的决策部署、目标任务、主要措施,帮助青年人正确认识形势、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同时要加强企业文化教育,强化“诚信、创新”三航文化的认知,增强青年人才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二)进一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不拘一格重人才

一是要创新人才理念。牢固树立“人人能成才、处处有舞台”的人才工作理念。二是要完善用才机制。将企业各类人才都纳入通道之中,改变实质上“官本位”为核心的“独木桥”式的人才成长发展方式,完善“首席”、“资深”工程师的评价评选标准。三是要优化选才办法。做到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四是全面引入竞争机制,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把有志向、能开拓、懂经营、善决策、精技术、会管理的优秀青年人才推到重要岗位。

(三)进一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应加强严肃性,体现激励作用,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按照德、能、勤、绩4个要素,将定性考评与定量考评综合考量,进一步细化考核内容和标准,体现员工工作的真实状态。通过绩效考核,使青年人在聘用、薪酬、晋升、培训等方面形成有机结合,使绩效考核与青年人才培养和青年人才发展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促进公司 人力资源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四)进一步关心青年人才心理成长,注重人文关怀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6篇

那么,2007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否能继续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如何使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继续走在全国前列?黄小晶推进福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又有着怎样的谋划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十七届中央委员、福建省省长黄小晶。

经济发展凸显四大特点

抓住海西发展大好时机

福建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期间,黄小晶以人大代表和代省长的双重身份到各代表团听取代表们对政府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对于代表们的审议发言,无论是对政府工作极尽褒扬还是提意见的,他总是很安静地认真倾听,很少插话打断代表发言。沉着、冷静,显得颇有涵养,这是黄小晶给人的第一印象。如今,这种印象更加强烈。

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是指以福建为主体,面对台湾,邻近港澳,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西连内陆,涵盖周边地区,具有自身特点、独特优势、辐射集聚、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1月29日,福建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正式表决通过了《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入全方位推进阶段。

黄小晶在会议上表示,通过10到15年的努力,要使海峡西岸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发展壮大,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到2010年,福建省生产总值力争超1万亿元人民币,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推向一个更高层次。

福建与台湾的产业对接、经济融合,着力先行先试,将使这一区域的独特优势更加凸显。海西建设是否能成为福建经济发展的快车道,一直是福建乃至海内外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据悉,在实施海西战略过程中,福建省的几大战略、纲要都是由黄小晶负责组织制定的。因此,黄小晶首先谈到了海西。

记者:2006年是海西建设全面推进的一年。这一年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去年的福建经济发展有哪些主要特点?

黄小晶:去年是福建省实现“十一五”良好开局的一年。这一年,支持海西发展,继写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后,再次载入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中央决策和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年,、、贾庆林等中央领导同志先后视察我省,对海西建设寄予厚望,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年,我们战胜了历史罕见的严重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各种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进一步呈现。

去年福建经济发展有几个特点:一是增速较快,全省生产总值突破7500亿元,增长13.4%,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增幅创1998年以来新高;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增长18.6%,总量规模处于全国第9位。

二是效益较好,财政总收入突破1000亿元,增长28.4%,是1995年以来增收最多的年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61,为历年最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4%和8.3%,分别为2003年和1999年以来的最大增幅。

三是比较协调,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4%,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5.5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64.5%,“三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公共卫生体系逐步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建成;森林覆盖率居全国首位,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名列全国前茅。

四是后劲增强,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居全国前列,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达25%;一批企业迅速发展壮大,全省产值超亿元企业比上年增加358家,达到1620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0%;按照产业政策导向,深化项目带动,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铁路、高速公路、港口、机场、电力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可以说,我们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西,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记者:支持海西发展继写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建议》后,再次载入六中全会《决定》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您认为这对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有怎样的意义?

黄小晶:支持海西发展写入中央文件,特别是去年1月总书记亲临福建视察指导,要求我们抓住中央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西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抓好“六个扎实”的主要任务,努力走在全国前列,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海西建设寄予的厚望,体现了对福建发展的极大关心和支持,体现了福建在对台工作中的独特优势和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作用。

对福建来说,中央支持海西经济发展,是我们千载难逢的机遇,极大地鼓舞了全省人民,凝聚了发展的合力。随之而来的是国家有关部委从规划布局、项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的大力支持,是海外华人华侨、台港澳同胞、国际友人、闽籍乡亲、各地闽商的积极呼应,是周边地区在产业、交通、市场、口岸通关等方面的主动融入与密切协作,是海西效应的日益扩大。有了中央和方方面面的支持,我们前进的方向更加明确,推动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有效作为的空间更加广阔。

我们相信,建设海西所具有的完善全国区域发展布局、在加快东部发展中发挥福建优势、形成服务中部崛起和西部开发的东南沿海新的对外开放综合通道、建设服务祖国统一大业前沿平台的四个方面的重大意义,必将进一步显现出来。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五方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作为福建省本土成长起来的省长,具有近十年省政府副省长工作经历的黄小晶有着丰富的基层领导工作经验,在福建党政干部中很有威望。最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黄小晶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熟悉程度,项目建设、城市规划、经济发展的数据等等,他几乎是信手拈来。

福建“十一五”开局良好,但黄小晶清醒地认识到,基础相对薄弱的福建还需要有一个快速增量的发展时期,“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够合理,制约发展的深层次体制障碍尚未消除;创新能力不够强,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较少,服务业发展相对较慢。”黄小晶这样总结福建经济发展遇到的瓶颈。

记者:目前的福建产业形成了怎样的一个结构?

黄小晶: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我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0∶43.3∶39.7调整为2006年的11.8∶49.8∶38.4,二产比重提高了6.5个百分点;主导产业进一步凸显,电子、机械、石化实现产值4259.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2.6%;品牌优势进一步发挥,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国家免检产品分别达到76个、49件、228个,均居全国第五位。福厦软件、汽车,福州显示器,厦门光电、工程机械,湄洲湾和厦门海沧石化,泉州纺织服装、鞋业、水暖器材,漳州家具、钟表,南平、三明林产加工,闽东电机等产业呈规模化发展态势,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有的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

记者:海西建设中是如何加快产业发展壮大和优化升级的?

黄小晶:这几年来,我们通过深入实施项目带动,不断提高重点建设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和工业项目占重点建设投资的比重,2006年全省城镇工业完成投资959.21亿元,增幅达29.6%,产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通过构建公共平台,注重对产业集群和全行业的服务,加强园区载体建设,促进产业集聚,目前全省初步形成60个产业集群,其中32个重点产业集群完成工业总产值超过3800亿元;通过管理方式创新,进行行业梳理,在此基础上制订并实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有进有退,分行业推进工业发展;通过营造“尊重企业、厚爱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良好氛围,拓宽市场准入和投资领域,增强民营经济活力,去年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产值7992.93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增长25.3%,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1个百分点;通过抓节能、降耗、减排、增效,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大污染排放控制力度,在我省能耗原来就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基础上,促进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记者: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建设创新型国家受到举国关注。创新对海西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在海西建设中,是怎样重视和推动自主创新的?

黄小晶:推进自主创新,是推动海西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根本动力。通过多年努力,加快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福建的区域创新能力居全国第9位,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居全国第11位。

我省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主要做了几项工作:一是制定并实施中长期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创新型省份的目标、任务和措施,逐步建立自主创新激励机制。推动科技投入稳步增长,全省科技活动内部支出从2001年的48.55亿元提高到2006年的125亿元以上。

二是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倾斜,建立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结合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技术创新活动的主体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扶持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共建成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23个,其中部级12个。

三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大科研院所整合力度,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医药和农业等领域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区域的科技合作。

四是着力构建公共技术平台,推进海峡西岸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建成各具特色的生产力促进中心79个、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2个。

五是成功举办了四届“6.18”项目成果交易会,通过成果展示、网上推介、举办论坛,广泛征集项目成果和技术需求,持续开展常年性、宽领域、多层次的项目对接,成为推进产学研结合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平台,共对接成功项目11463个,总投资1500亿元。

积极改善投资环境 海西城市群初成雏形

良好的投资环境对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无论是担任福州市鼓楼区委副书记、区长期间,还是作为地委书记、行署专员主政龙岩的时候,以及后来成为副省长、省长,黄小晶都积极致力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尤其是担任副省长期间,他统筹指挥全省高速公路网络建设,福厦高速、京福高速(福建段)、温福高速公路等均高质量地建成通车。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绩为他赢得极高的声望。

2007年1月,黄小晶在全省财政工作会议上说,各级部门应当把财政资金用于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上,反对财政向单一企业进行补助。黄小晶说:“以前财政扶持地方产业,比较侧重于对行业内单个企业进行补助,这往往是锦上添花;而忽视产业公共平台建设,缺少在提供公益性、共享方面的雪中送炭。在现代产业经济发展中,政府的扶持作用应该更多地体现在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上。实际上,所有企业都认为要做的事,财政资金就可以发挥作用。”

记者:福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未来将形成一个怎样的投资环境?

黄小晶:近年来,在国家的支持下,福建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投资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目前,一个北承长三角、南接珠三角、西联内陆腹地、东出台湾海峡的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经基本形成。

铁路方面,全省已有鹰厦、横南、梅坎和赣龙四条进出省铁路,正在建设的温福、福厦、龙厦铁路进展顺利,今年上半年还将开工建设向莆、厦深铁路,到2010年铁路进出省通道将增至6-7个,形成“两纵三横”铁路环网。

高速公路方面,去年新增153公里,累计达1229公里,覆盖全省大部分地区,连接广东、浙江的沿海大通道和福银高速公路福建段已全线贯通,到2010年全省将建成“两纵四横”高速公路主骨架,形成8条进出省通道,总里程达2450公里。其中,福州至银川、厦门至成都、泉州至南宁的高速公路和莆田至江西向塘的铁路,加上现有的龙岩至江西赣州的铁路,将构成海西服务中西部发展的重要通道,为中西部地区开辟东南沿海新的出海口。

港口方面,去年新增吞吐能力1900万吨,累计吞吐量2.3亿吨,初步形成了以厦门港和福州港为主枢纽、其它港口相配套的港口群,到2010年将形成厦门国际航运枢纽港、福州主枢纽港两个亿吨大港,全省港口吞吐量超过3.5亿吨。

航空方面,拥有厦门、福州、武夷山、晋江和连城5个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超千万人次,到2010年吞吐能力将达2000万人次以上。

同时,福建积极发展电力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电网建设,推进区域联网,去年装机容量新增443万千瓦,累计已达2205万千瓦。可以说,到福建投资兴业已经不会有缺电之虞了。到2010年装机容量可达3000万千瓦,力争成为我国沿海重要的能源基地。

我省还将从发挥区域功能、加强区域协作出发,不断完善适度超前、功能配套、高效便捷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加快发展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记者:福建是如何促进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的?加快建设海西城市群目前进入到了一个怎样的阶段?今后有什么打算?

黄小晶:城市群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带动作用,其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往往代表了区域的竞争力。城市群建设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海西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2004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推出壮大中心城市的政策举措,通过推动产业集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推动城市联盟等措施,中心城市的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经过几年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群的承载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我省城镇化率达到48%,比2000年提高6个多百分点。福州已发展成为全省城市人口规模最大的城市,厦门的财政收入全省最高,泉州的经济总量最大。一个以福州、厦门、泉州三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骨干的海西城市群雏形初步形成。福州和厦漳泉城镇密集地区,大约以全省29%的土地面积,集中了58%的人口,创造了全省70%的生产总值。

目前,海西城市群已列为全国城市群之一,我们正与建设部共同编制城市群发展规划。我们要进一步完善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市场机制、协作机制、扶持机制,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根据海西建设的基本态势和格局,在未来城市群和区域发展中,我们将着力发挥福州省会城市服务全省的重心和辐射作用、厦门经济特区先行先试的龙头和示范作用、泉州创业型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发挥漳州、莆田、宁德拓展一线的骨干作用,三明、南平、龙岩纵深推进的前锋作用,壮大闽东北一翼和闽西南一翼,促进连片繁荣发展。从而,在城市群的发展带动下,加快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骨干,以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为基础的布局合理、优势互补、带动有力的城镇体系,更好地在海西建设中发挥支撑作用。

积极解决“新三大民生难题”

关注民生是工作重点

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决定,今年在继续办好去年实事基础上,省财政再投入51亿元,办好惠及百姓的21件实事,重点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生产和其他民生问题。这21件实事包括:大力推行农村低保全覆盖;全面实施侨居造福工程,解决华侨农村居住危房问题;推进农业和农村保险试点;选派千名医生挂职帮扶山区乡镇卫生院;免除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并提供免费教科书和寄宿生生活费补助等。

福建还坚持新增财力向民生项目倾斜,近年来每年拿出100亿元落实民生工程。去年,先后实施15项民生工程,包括搬迁2万名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村贫困农民,帮助其重建家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造福工程;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和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帮扶乡(镇)卫生院工程。黄小晶强调说:“要让人民群众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中得到更多的实惠。”

记者:教育、住房、医疗被网民戏称为当前百姓面临的“新三大民生难题”。福建对这三方面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黄小晶:就学、就医、就业、住房、环保、社保、安全等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生产生活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在就学方面,我们扎实抓好“两基”巩固提高,加快发展普通高中教育,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福建还率先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率先设立高校和中职学校贫困生助学金,今年还将对城市低保家庭子女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

在就医方面,我们加强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扩大农村药品监督和供应网络覆盖面,加大医疗机构和药品市场监管力度,实施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着力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目前全省农村94%的村建立了医疗点,所有的建制村建立了卫生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覆盖了全省45.6%有农业人口的县(市、区),今年还将进一步扩大到全省所有农村,并全面实行农村困难家庭医疗救助。

在住房方面,2006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的若干意见》,推进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着力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难问题,全省各设区市全面推开廉租住房制度,共解决6000多户“双困户”家庭住房问题,比如福州市启动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廉租住房200万平方米,出让1027亩用地开发限价商品住房;厦门市开工建设6个社会保障性住房项目,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建设6268套社会保障性住房。

记者:福建还采取哪些改善民生的措施?

黄小晶:这几年,福建省委省政府坚持集中新增财力,创造条件,努力办好惠民利民实事,不断改善民生。率先推行全省范围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从今年开始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率先推行免征部分农业特产税和全面免征农业税,率先推行农业保险试点,建设“年万里”农村路网工程和水利“六千”工程,加大实施“造福工程”帮扶力度等等。我省还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工作,去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3%,新增就业61.9万人。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省城乡有96.2万人享受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

应该说,随着海西建设的全面推进,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福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5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994元,连续10年居全国第6位;农民人均纯收入4833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多1246元,连续14年居全国第7位。

六大举措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

2005年1月23日,黄小晶高票当选为省长后曾表示,政府要对人民负责,承担起加快发展的责任,依法行政的责任,讲求实效的责任,从严治政的责任,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廉洁从政,为民谋利。在福建许多干部眼中,黄小晶是一名相当务实的领导,工作非常认真,许多事情亲力亲为。

今年采访两会的记者,都会从福建代表团新闻联络员那儿得到一本小册子――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福建代表团服务指南。小册子的内容很详尽,除了代表团值班人员和新闻联络员的房间号、电话号、手机号外,福建代表团全体代表(包括卢展工书记、黄小晶省长)的身份、房间号、联系电话都一览无余。特别是卢展工书记、黄小晶省长等省领导秘书的名字、房间号、手机都登录在册。无论哪家媒体的记者想采访福建代表团的代表,都可以直接联系。并且,黄小晶还接受了国内影响最大的新闻网站――新华网的长篇专访,积极宣传和推介福建。

开放走在前沿的省份的公开性、透明度、自信心。舆论认为,对媒体的公开和透明,表明福建的自信和胸襟。福建省委省政府的发展战略和具体政策、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决策思路和工作方式,不仅愿意公之于众,接受公众监督,更愿意接受媒体和公众的评价和建议。这说明福建省委省政府对自己的施政方针是有自信心的,对自己的工作和作为是有自信心的,这是真正的政务公开。同时,对媒体的公开和透明,也表现了福建的精明。借助媒体的力量宣传福建、推广福建,既有利于提升福建的整体形象,提高福建的亲和力和公信力,又有助于海内外的投资者、合作者、旅游者更快更全面地了解福建,促进福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交流。

记者:福建一直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目前成效如何?

黄小晶:近年来,我省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项目大幅度减少,省直单位原有1600多项行政审批项目经过清理,将有三分之一被取消或改变管理方式。初步建立了“一个窗口对外、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办理”的审批工作机制,进一步简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间,规范审批行为。

二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在全国较早开展效能建设及绩效评估,切实改进面对群众和企业的“第一道门槛”的服务。同时,还综合运用指标考核、公众评议、察访核验等方法,对省政府组成部门和设区市政府进行绩效评估,表扬先进、督促后进,取得了较好效果,这一做法得到中央领导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肯定。

三是建设电子政务,依托“数字福建”信息化工程,各市、县(区)政府和省政府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已建成各自的门户网站,并实现与“中国福建”门户网站的链接,全省三级政务信息网络在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四是推进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全面推行经营性土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和探矿权公开有偿出让机制,实行政府采购电子化。

五是改革行政执法体制,在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市开展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在林业等部门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工作,探讨解决执法职能交叉、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提高了行政执法效率。

六是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实行重大事项行政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探索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

记者:下一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努力?

黄小晶: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这个目标,以提高政府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重点,推进政府自身建设和管理创新。要强化依法行政,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认真贯彻《监督法》,在行政立法、决策、执法和信息公开等环节建立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要强化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要强化廉政建设,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要强化效能建设和绩效评估,严格行政问责,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下决心治理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等不良习气,克服不作为、乱作为等弊端,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记者:对于福建未来的发展,有哪些打算?

黄小晶:对于福建未来的发展,去年11月召开的福建省第八次党代会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任务。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7篇

这次考察,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农业、农村、农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方向和样板,这8个村现在标准已经达到了经济发达、生活富裕、风气文明、安居乐业、管理科学民主。超越了党中央在“十一五”期间确定的新农村建设的初步标准。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___处北京房山区窦店镇。全村有1260户,3900口人,4000亩耕___,居住着回、汉、满、壮四个民族。窦店村___势平坦,土壤肥沃,水电充足,风景秀丽,___理位置得天独厚,交通、通讯设施极为发达,京广铁路、京深高速路、107国道贯穿全村南北,并设有两个高速路出口,驱车30分钟即可到达市中心。改革开放以来,窦店村在著名劳动模范仉振亮的带领下,解放思想,大胆改革,走出了一条“以农养牧,以牧肥农,农工商相得益彰”的生态良性循环之路,发展壮大了集体经济,实现了共同富裕。2000年5月窦店村实现新老班子的平稳过渡,新当选的年轻党委书记仉锁忠坚持继承、创新、发展的思路,面对市场经济的新形势,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坚持“城镇开发要抓住,二产发展作支柱,扩大三产上规模,龙头带动不放松”的指导思想,各项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正在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2005年人均收入10800元。

北京市房山区韩村河镇韩村河村:位于首都西南40公里,全村总面积2.4平方公里,粮田1360亩,共有910户、2700人。改革开放以来,韩村河村在以村党委书记田雄同志为班长的党委班子的带领下,走出了一条“以建筑业为龙头,集体经济全面发展,实现村民共同富裕,三个文明建设显著提高”的发展之路,创造了年产值30亿元,利税2亿元的辉煌业绩,人均收入1.6万元。昔日“几条洪沟穿村过,墩台上面搭土窝,天灾人祸年年有,村破家穷常挨饿”的“寒心河”如今已是一个经济总收入15亿元,上缴税金4450万元的“都市化的农村”。有一幢幢欧式、美式、古典式的别墅和多层住宅楼;有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绿色食品基___;有京郊规模最大、设施最好的村办公园;有京郊第一所村办大学教学楼;有京郊第一家村办旅行社。

河南省临颍县。位于临颍县城南,紧靠107国道。全村有回、汉两个民族,848户,3180口人,1000亩耕___,总面积1.78平方公里。村党委书记王宏斌带领全体村民依靠当___粮食资源,围绕农业办工业,围绕龙头企业上配套项目,大搞粮食深加工,形成了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格局,实现了层层增值和良性循环,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村民生活实行供给制;企业有免费职工食堂;子女就近入托入学;人身保险等实现了全免费;公益事业日益发展。成为了富庶文明的社会主义小社区,现在正朝着建设共产主义小社区迈进。弘扬“傻子”精神,坚持开展大学毛著、大学雷锋、大唱革命歌曲的“三大”活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社会主义好》等革命歌曲,激昂雄壮、催人奋进。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应有尽有。村民住宅楼有92平米和74平米两大类,室内主要用具由村统一配置。有科技人才别墅,有宽敞舒适的老人公寓、学生公寓、民兵公寓。是一个美丽而带有传奇色彩的村庄,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数十万各界人士来观光考察。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进顺村:___处南昌市南大门,全村占___面积1.68平方公里,419户,1441人。江西鄱阳湖实业有限公司是村核心企业。主要经营资产有三个宾馆酒店、两个工业区。二十多年来,进顺村在村党委书记罗玉瑛的带领下,充分发挥___理位置优势,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龙头,采取资本运营,招商引资,参股、控股等多种方式,开辟广阔发展空间。经过了“盘活资产打基础、以___换___拓空间、招商引资谋发展三个阶段,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村集体企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致富的道路。2005年实现总产值16.68亿元,固定资产达4.2亿元,利税6300万元,其中村集体纯收入24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9025元。村集体经济的壮大,使村民收入和福利待遇大幅度提高,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各项事业齐头并进。二十年来,村民享有退休工资、压岁钱、节日费、免费医疗、职工统筹养老保险、奖学金等16种福利,人均2000元。村民人人都持有社区型股份,村民过上了家家住楼房,户户有存款的小康生活。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镇花园村:___处浙江中部的东阳市南马镇。有1607户,4290人,总面积5平方公里。有600多年历史的花园村,解放前是一个“村名花园不长花,草棚泥房穷人家”的穷山村,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花园村在村党委书记邵钦祥的带领下,倡导“以工富农、以工强村、共同富裕、全面小康”的花园之路,为花园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努力打造先进文化,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经过20多年的拼搏,花园村已成为经济发达、村民富裕、文化繁荣、设施配套、保障有力、生态平衡、民主健全、社会和谐的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依托花园村发展起来的花园集团是部级乡镇企业集团,现拥有浙江花园生物高科技股份公司等15家企业。2005年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8.67亿元,实现利税1.61亿元,人均收入16520元。

浙江省奉化市滕头村:滕头村位于浙江省奉化市城北,距宁波市区27公里,有296户、800人,占___1.1平方公里,是一个具有水乡特色的江南小村。昔日的滕头村是一个“田不平、路不平,亩产只有二百零,有囡不嫁滕头村”的贫困村。在老党支部书记付嘉良和新党委书记傅企平的带领导下,发扬“艰苦创业,永不满足,坚持两手抓,一犁耕到头”的滕头精神,把滕头村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生产进步、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05年实现社会总产值18.2亿元,村民人均收入15300元。一进滕头村部级农业示范园区,但见绿树成荫,花果相间,游人如织,野鸭在环村河里三五成群,尽情嬉戏,广场上人鸽共舞,河道内鱼翔浅底,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

上海市闵行区七宝镇九星村:___处上海西南市郊结合部。村域面积1.5平方公里,现有1161户,4129人。6年前的九星村还是经济收入名列闵行区七宝镇倒数第二的穷村。村党委书记吴恩福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独创了“合作形式,租赁性质,独资管理”的新模式及“外三户,内工业”的新思路,两委班子制定并打响了发展三产商业、建立批发市场的战役。成立了九星实业有限公司,兴办了大型综合市场。在短短6年时间,摘掉了历史上穷村的帽子,走上了奔小康的路子,成为华东___区闻名遐迩的“市场村”。如今的九星村,农民的就业、收入、生活等利益得到了足够的保证。该村实行养老退休制,村民每人兑现养老金325元,每年村里发给农民各种补贴、实物达四五百万元,户均还有共享利润1000多元。村里每年花在为老百姓办实事上的资金约1500万元。

江苏省江阴县华西村。华西村距无锡30多公里,1996年,全村共有80户,1520人,面积0.96平方公里。从2001年起,吴仁宝和华西人创造___提出“一分五统”,和周边的16个村一起组成了大华西村,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3万多人。吴仁宝从六十年代担任华西村的党支部书记,带领全村人发展工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如今的华西村家家都有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有100-1000万元的存款;有1-3辆小汽车,提前实现了小康生活。2005年,华西村销售收入达307亿元,拥有固定资产超过70亿元。园林式的环境、现代化的工厂、豪华的汽车、富丽堂皇的别墅,在来自世界各___的游客眼里,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村”。每年到华西村考察的人达100多万。

二、我们学到了什么

探寻这8个村的历史背景,发展至今,并不是因为他们有着多么雄厚的基础条件和独特的环境优势,相反多数村从前都是穷的出了名的。那么为什么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果,创造出骄人的业绩呢?通过听、闻、问、看等方式,我们了解到,虽然___域不同、基础不同、环境不同,但他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成功经验。

有一个好致富带头人和坚强的领导集体。每到一处,我们耳朵里听到最多的是这个___方致富带头人的名字,人们总是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谈及为他们创造出今天美好生活的带头人,谈及他们的领导班子。窦店村的仉振亮、仉锁忠;韩村河村的田雄;的张洪斌;进顺村的罗玉瑛;花园村的邵钦祥;滕头村的傅嘉良、傅企平;九星村的吴恩福;华西村的吴仁宝。他们的名字深深印刻在我们考察成员的脑海中。他(她)们:具有卓越的能力和过人的胆识。能人就是能干事,并能干成事的人,这些___方都具备了这样的能人。他们思想超前,思维敏捷,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不断抢抓机遇,抢占市场。头脑中一旦有了思路就去大胆实施,而不是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江西省进顺村的罗玉瑛,紧紧抓住改革的几步,抓住国企廉价拍卖出售的机遇,买了几个市场,买了几个宾馆。抓住一些企业向外搬迁的机遇,把土___采取置换的方式打入市区。在整个南昌市里,唯独她这里建立了一个别致的农村小区,农民的住宅超过了南昌市任何发达___区的企业和任何一个住宅小区,成为参观的一个亮点。60年代,在那个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主义苗的形势下,华西村的吴仁宝就带领村民偷偷___办起了五金加工厂。因为他深深意识到,单靠粮食生产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要想富必须办工厂。1978年在全国轰轰烈烈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时,华西村却找到了一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工业之路,走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正因为有了吴仁宝,才有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他们扎根农村,一干就是几十年。吴仁宝放着县委书记的位置不做,心系华西,情系华西,任了40多年的华西村党委书记;滕头村老书记傅嘉良任了37年村党委书记。他们发扬了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和耐力,挫折面前不言败,困难面前不低头,无怨无悔___为家乡的父老乡亲耕耘着、奉献着。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花园村的许多基础设施都是集团总裁邵钦祥用个人财产投资建设的;华西村广泛流传着吴仁宝说过的一句话:“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从70年代起,他就给自己立下了“三不”规矩:“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领全村最高奖金”。近几年来,上级政府批准给他的奖金,累计有5000多万元,他全部留给了集体,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怎不令人折服。韩村河村党支部成员奉行着:“只要有一户村民没搬进楼房,班子成员绝不住楼!”。田雄最后一个搬进新楼,此事在韩村河村一直广为传唱。滕头村党委有一条铁的纪律:“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凡是要求班子成员做到的,书记首先做到。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正为有了这样好的领路人和坚强的领导班子,才有了今天的发展和辉煌。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在国家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时,这几个村都没有分田到户,而是采取集体经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村集体积累作为改善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各项公益事业和福利待遇上。班子成员发扬奉献精神,一是自觉控制自己的收入,二是把个人的收放到集体事业上,带动群众共同富裕。使村民人人有活干、户户有收入,思想稳定,人心思进。集体经济的壮大让这些村最终实现了“少有教、老有靠、病有医、户户有保险”的目标。

尊重客观规律,因___制宜发展优势产业。怎么能把自己的优势真正的变成财富,是这些村共同走的一条路子。他们有的发挥形象优势,有的发挥资源优势,有的发挥___域优势。进顺村:背靠城市,依托城市,深入城市,占领城市,发展自己;九星村:受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的启发,靠4000亩___,建起了一个五金建材批发市场,在上海没有一个市场发展如此之快;滕头村:努力打造农业生态旅游观光园、华西村开发修建旅游观赏区,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从而带动了旅游业的蓬勃兴起;花园村:利用山上的硬扎木,搞起了红木家具生意,打造古装式的家具,从小作坊式经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这说明了再贫困的___方也有自己的优势,有自己的潜力,关键是如何把他挖掘出来,利用起来,变成自己的经济优势。

走产业多样化、所有制结构多样化、经营形式多样化之路。总观发达___区的发展过程,都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探索创新的过程,都是一个产业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间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过程。窦店村:走以农转牧、以牧兴企、以企助农、以企兴企、以企招商,一业带多业,多业齐发展的格局。韩村河村:依靠建筑业搞活了一个建筑集团,一个建筑集团带动了全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滕头村:

70年代大搞农田基本建设,解决了农民吃饭问题。80年代,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形成了生态农业格局,并且大力发展村办企业。90年代中期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基础上,不失时机___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绿色食品开发等第三产业,形成了一、二、三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局面。这些村都是在探索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并能够正确处理集体经济与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关系,营造一个集体经济与外资经济、个私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环境,使集体经济成为现代化建设的强大依托。

注重环境建设和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发达___区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保护环境、美化家园的过程。一是以规划为先导,推进村庄建设。一排排欧式的、美式的、民族式的居民别墅群与宽阔整齐的街道、优雅的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相互映衬,体现出一种和谐与自然。规划设计中充分体现出了人文理念,汇聚了长远发展的思维模式。二是以环保为先导,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滕头村一直奉行“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发展,不能用今天的发展去损害明天的发展,也不能用局部的发展去损害全局的发展”。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自1993年以来,该村累计否决了23个原想在滕头村落户而有污染的外来项目,从而留存了这一片净土,打造出一幅人间美景。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齐头并进。这些率先发展起来的小康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里不仅能品味物质生活的富有,也充分体现了人们精神生活的丰富。这些村几十年如一日,在抓物质文明的同时,始终不忘抓精神文明。华西村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可谓全国首屈一指。他们通过开办各种培训班,对村民进行文化、法律、思想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步制定了各种奖励措施。一是检举奖。检举一次得奖金1万元,但这项奖金从来没有人得到过;二是孝敬老人奖。对家中有80岁、90岁、100岁的老人分别给予直系亲属不同的奖金。在苏兰娣老人100岁生日那天,她的37位直系亲属每人都得到了1万元的资奖金。三是学习文化奖。对学会普通话的人,给予一级工资奖励,对学会英语的,给予两级工资奖励。学知识、学文化、学技术、邻里团结、尊老爱幼,在华西村已蔚然成风。

三、我们该怎么办

此次参观考察,不能不说让我们由衷感叹,生发许多感慨。敬佩人家的发展,感叹我们的落后。敬佩感叹之余,我们该怎么办?根据呼玛县的实际情况,结合对全国名村成功经验的总结,以及党和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感觉我们呼玛县新农村建设应做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坚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信心和决心是事业成功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心和决心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取得成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完成好这项伟大的事业,取得最终成功,信心和决心至关重要。总结8个小康村今天的成功,都是因为村带头人对本村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抱定了要让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决心。他们当时并没有我们现在这样好的政策,甚至是顶着巨大的压力来干的。与之相比,我们现在有党和国家政策的支持;有政府资金的扶持;有先进经验可以借鉴,这些是我县大发展、快发展的组织保证和思想基础。有纯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优势、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十分优越的___缘优势,这些是我县快发展、大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村级干部,要充分认识到这些发展优势,坚定必胜的信心,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重任,抱定必胜的决心。拿出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毅力和耐力,发扬艰苦奋斗、持之以恒的精神,以实际行动感召和带领广大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带头人的作用。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和基层干部是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先进___区的成功经验也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带领这些___方致富的都是这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支部班子,他们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发挥了党的领导的核心作用。所以我们要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帮助和带领群众认真谋划好发展思路,制定好奋斗目标,并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目标的实现。要时刻关心群众,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争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灵魂和核心,最终达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效果。党员干部要发扬“带头吃苦、带头奉献、带头致富”的精神,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主心骨、排头兵、领路人。

发展村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之路。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最直接的体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支柱,只有集体的经济实力增强了,村民的富裕才有根本保障,开展农村各项工作才有物质基础。从我县多数村目前的集体积累和村民个人经济实力来看,发展产业和上项目,资金问题是最主要的问题。可以通过信贷和招商引资方式筹集资金,发展本___有潜力的农业企业、规模较好、效益较好的工业企业,使之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撑。在村积累较好,村民较富的___方,要充分调动村民整体积极性,把农民的资金捆绑起来,形成经济联合体,发展龙头企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村级公益事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树立发展意识,把经济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广大干部要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发展经济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一位任务,认真研究切合实际的主导产业,不断推进产业化进程。没有产业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经济的发展人的生活就没有根,没有根就建设不好家园。所以发展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可以将种养、加工、流通体系有机___结合起来,扩大生产规模,延长产业链条。着力在山野产品开发、北药采集、种植、皮毛动物养殖与加工、冷水养殖上下功夫。在农产品原料基___建设上下功夫,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上下功夫,这是加速实现农业产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要坚持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利用我县纯天然、无污染的优势,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扩大论证数量。此外,逐步引导农民发展循环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自我发展为主,外援为辅的发展道路。

摆正发展与建设的关系,在发展中建设,在建设中发展。有些干部在发展与建设的关系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新农村建设就是盖盖房子,修修路。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在发展的前提下搞建设,在建设的同时不断探索、创新。通过建设来更好的开发自然环境,人文环境,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以此增加知名度,带动旅游等行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正确处理正常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我们所有的工作都是新农村建设,只是建设的起点、目标、要求、境界、目的不同。党中央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这给我们新农村建设制定出了整体发展目标。我们必须按着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高起点、高目标、高要求、高标准、高境界、,保证各项工作符合新农村建设要求。

实施人才战略,锻造出一批村级致富带头人。着力打造,培养,任用一批吴仁宝、罗玉瑛、邵钦祥式的经济带头人。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尽快配齐配强村级领导班子。把那些有知识、有头脑、品德好、甘于吃苦、勇于奉献的村级领导干部充实到基层一线,通过他们带动一方,致富一方。深入挖掘人才,用优厚的待遇和伟大的事业去吸引人才、感召人才,扎根黑土___、立足大森林。可采取处级后备干部下派挂职的办法,提高现任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在选人、用人机制上放活政策。对那些业绩突出、能力出众,能干事的基层干部在保持位置的长期稳定的同时,打破常规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在职级上给予快速提拔。

加大政府对新农村建设引导、扶持力度。一是在发展上予以扶持。一项新的产业诞生的时候,群众会抱着等待,观望的态度,政府必须给予适时的引导和扶持,使其有足够的信心去经营和发展。通过政府协调运作使群众生产出的产品有市场,见效益,经得起各种风险。二是在财力上予以扶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光靠农民自己的力量,或者光靠市场机制解决不行,财政要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倾斜,从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入手,切实解决农村医疗、卫生、饮水、用电、就业、子女上学等问题。让广大农民真正感受到新农村建设所带来的实惠,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

加强农民教育,培育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必须把提高农民素质做为党政工作主要目标,摆上位置,切实抓好。县下派挂职锻炼后备干部,要发挥职能作用,把所在村的文化教育做为一项基础性工作,用农民容易接受的形式,对其进行文化、法律知识、生产技术等各方面培训,逐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丰富市场经济知识、提高致富技能。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8篇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__届*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市经济加快发展的机遇年、闯关年。做好今年的党建和组织工作,对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意义重大,对全面落实刚刚结束的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极为重要。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总体上看,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明显。全市各级党组织能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中心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六六”产业工程、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创建文明城市、乡镇康庄工程、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实施中充分发挥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进江山经济社会发展。去年我市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年新高,“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初见成效,新一轮发展热潮已经形成。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团结干事。我们五大班子带了个好头,做到身体力行,同心干事业,合力促发展。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全力干事,绝大多数乡镇、部门的班子是团结干事的,全市上下创业干事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三是全市组工干部队伍务实开拓。近年来,通过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激励和警示教育及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我市组工干部队伍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我市的党建和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在衢州市和全省都有享有良好的声誉。去年,我市再次被省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组织部门在服务“六六”产业、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中也表现突出,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创业干事的氛围日渐浓厚,我们广大党务工作者和组工干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于去年组织工作和今年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徐朝金同志要作全面总结和部署,我着重对新一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强调五个观点:

(一)必须牢固确立发展为先的理念

加快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江山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市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市委作出了全面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深化兴工强市战略的决策部署,这是实现江山经济新跨越、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和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我们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紧扣中心,服务发展。从全市角度讲,各级党组织的第一要务是促进发展,要牢固确立发展为先的理念。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中心,服从服务于中心,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个大原则。当前各部门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各乡镇要以村级换届为契机,着力配强发展型的村级班子,加强配套组织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从领导干部来讲,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经济。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和一个单位的带头人,要在经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学习经济、主动参与经济,要切实增强争先进位意识,对外要与强的比,敢同快的争,敢向高的攀,对内要在各乡镇和部门间形成争先恐后的竞赛气氛,在全市营造强烈的争先氛围,积极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从组工干部来讲,党建和组织工作要始终围绕发展、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把加快发展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我们的干部工作、组织工作、人才工作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在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在工作部署上相协调,做到以全市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来推进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必须坚持干事为重的用人导向

一要倡导全力干事的创业氛围。要按照体现能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的原则,研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把制定和实施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的过程,变成鼓励干部全力干事、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好事业的过程。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优配强乡镇、部门领导班子,优化年龄、知识结构。要围绕发展配班子、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拔一批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善抓落实、能解决实际问题、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强乡重镇和重点部门。通过配发展型班子、用干事型干部、以发展业绩考核干部来大力营造抢抓机遇、全力干事的创业氛围。二要坚持干事为重的用人导向。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程序,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同时要服从经济建设需要,细化干部任用标准,大胆选拔起用一批务实型、开创型、经济型干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在坚持原有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和创新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办法,注重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考察和选用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要建立健全经济型人才的推荐、引进和选拔机制,培养选拔一批懂经济、会干事的干部。三要注重协作配合精神。江山要更大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发展合力。注重协作配合,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最基本的一种政治涵养。作为乡镇、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首先要搞好班子内部团结协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岗位意识,对各自岗位负责。要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不要有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四要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关爱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会不会干事、善不善于干事、敢不敢于干事,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正气如何、经济能否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支持基层干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大胆干事,努力营造全力干事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理解支持关心基层干部,敢于为他们撑腰,使他们能放手放胆工作。要进一步抓好市管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村主职干部 最低报酬保障机制、党员帮扶基金、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关怀机制的落实,做到对基层党员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三)必须进一步整合干部人才资源

各级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市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拓展人才工作视野,广泛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委政府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一要在干部交流中实现资源整合。要结合班子调整,促进优秀领导干部向重乡强镇、综合经济部门流动。要制定乡镇、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交流的实施办法,加大乡镇与机关部门、机关部门与机关部门、乡镇与乡镇之间干部的交流,打破市机关部门中层干部交流难、难交流的局面,以此解决部门存在的“中梗阻”问题。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继续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党政人才与企业经济一线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二要在盘活现有人才存量中整合资源。人才存量不盘活不用好,那就是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引进来的迟早也留不住。要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及重视人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营造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要建立市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按需培训,深入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要建立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信息互通的服务平台,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实现市内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要充分挖掘“江山人人才资源”,推进“回归工程”,依托在外江山人联谊会和业已建立的遍布全国的关系网,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江山,壮大江山人才队伍,以更快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要在做好人才规划编制中整合资源。人才规划要与发展战略相对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并把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六六产业”的发展,摸清分产业的人才需求,加大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四)必须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作为执行层、操作层的县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核心是增强发展能力,关键是提高操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从素质要求上,具体要强化四种能力:即领会感悟能力、理解应对能力、操作执行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对我们市级领导干部来说,最主要的是提高领会感悟能力,坚持发展、辩证、战略的观点来领会中央及上级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实质,增强决策的全局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地把中央精神化为发展优势。对科(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提高理解应对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学习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思路,避免因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造成乱操作、瞎指挥现象,另一方面,做到面对困难,积极应对,碰到难题,主动破解,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对基层具体办事人员,主要是提高操作执行能力。越到基层越要体现操作执行力。要在发展过程中提高操作能力,在落实上级任务时提高执行能力,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提高抓落实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提高果断处置能力,使每个基层干部成为操作能手、执行高手。而改革创新能力,则是对每一层次干部提出的更高的共同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增强各级干部的领会感悟能力、理解应对能力和操作执行能力。从素质提高的方法载体上要落实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任务;二是落实好村级换届后村两委干部的全面轮训工作;三是继续实施好“万名党员创业致富工程”;四是重视干部的实践锻炼。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要着重加强发展中急需的经济知识和素质能力培训,重点对各级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的培训,使各级干部的知识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对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给位子,采取提拔、交流、上挂、下派、外派等方式,适时把他们放到重要或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加快成才步伐。要继续选送一批干部到高校学习经济、管理知识;选派一批干部到经济部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挂职锻炼。

(五)必须从严要求,严格自律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严要求自己。干部一要干事、二要干净。加强干部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保护。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群众的信任和期望,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方面的五条规定和防止、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方面的六条要求。在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方面,一是对“跑官要官”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使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二是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要坚决查处,已经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三是对受贿“卖官”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行贿“买官”的,也要一律免去职务,再按规定处理;四是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予以纠正;五是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在坚决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方面,一是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反映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且线索具体的,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在没有查清之前,不要急于作出提拔使用的决定;二是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之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三是对新提拔的干部均要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并进行任职谈话,尤其要对廉洁自律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四是干部提拔后,要进行跟踪考察了解,有重要来信举报或发现行为不检点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或函询;五是对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发现有严重问题线索、不宜继续从事现岗位工作的,要先从该岗位上调整下来,视情况作出适当安排,同时进行调查核实;六是对“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的干部,要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用人失察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要按照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的精神,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坚持原有制度基础上,在干部监督管理中,关口前移,做到“三个先”:对新提拔的干部除公示外先试用;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前,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对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实行任中 审计,做到在调整使用前先审计,审计结果进考察报告。

组工干部要做到严格自律。组工干部一定要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程序、按标准办事,遵守组织纪律。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突出公道正派这个主题,进一步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要落实“三个留人”的要求,对组工干部既要从严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成长。

铁路挂职副书记总结范文第9篇

近年来,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组工干部的共同努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总体上看,有这么几个方面值得肯定。一是各级党组织发挥作用明显。全市各级党组织能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紧扣中心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六六”产业工程、浙赣铁路电气化改造、创建文明城市、乡镇康庄工程、招商引资等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的实施中充分发挥了各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地推进江山经济社会发展。去年我市多项经济指标创历年新高,“兴工强市、借力发展”战略初见成效,新一轮发展热潮已经形成。二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团结干事。我们五大班子带了个好头,做到身体力行,同心干事业,合力促发展。干部队伍心齐气顺,全力干事,绝大多数乡镇、部门的班子是团结干事的,全市上下创业干事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三是全市组工干部队伍务实开拓。近年来,通过开展“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激励和警示教育及机关效能建设等活动,我市组工干部队伍做到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为我市的党建和组织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项工作在市和全省都有享有良好的声誉。去年,我市再次被省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市)”。组织部门在服务“六六”产业、招商引资等经济工作中也表现突出,服务发展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总之,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全市创业干事的氛围日渐浓厚,我们广大党务工作者和组工干部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做出了很大贡献。

关于去年组织工作和今年组织工作的总体思路、工作任务,市委副书记徐同志要作全面总结和部署,我着重对新一年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强调五个观点:

(一)必须牢固确立发展为先的理念

加快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江山面临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市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面对机遇和挑战,市委作出了全面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深化兴工强市战略的决策部署,这是实现江山经济新跨越、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和富民强市的必由之路。我们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必须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紧扣中心,服务发展。从全市角度讲,各级党组织的第一要务是促进发展,要牢固确立发展为先的理念。各级党组织要紧紧围绕中心,服从服务于中心,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个大原则。当前各部门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抢抓机遇、争先进位、加快发展的社会氛围。各乡镇要以村级换届为契机,着力配强发展型的村级班子,加强配套组织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从领导干部来讲,要身体力行,主动参与经济。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地方和一个单位的带头人,要在经济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主动学习经济、主动参与经济,要切实增强争先进位意识,对外要与强的比,敢同快的争,敢向高的攀,对内要在各乡镇和部门间形成争先恐后的竞赛气氛,在全市营造强烈的争先氛围,积极营造发展经济的良好氛围。从组工干部来讲,党建和组织工作要始终围绕发展、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要把加快发展贯穿于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使我们的干部工作、组织工作、人才工作与实施“六六”产业工程、推进兴工强市战略,在指导思想上相统一、在总体目标上相一致、在工作部署上相协调,做到以全市各级党组织执政能力的提高来推进江山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必须坚持干事为重的用人导向

一要倡导全力干事的创业氛围。要按照体现能动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动态性的原则,研究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努力把制定和实施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标准的过程,变成鼓励干部全力干事、支持干部干成事业、激发干部干好事业的过程。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优配强乡镇、部门领导班子,优化年龄、知识结构。要围绕发展配班子、用干部,真正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发展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合适的领导岗位上来,尤其要选拔一批驾驭市场经济能力强、善抓落实、能解决实际问题、会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充实到强乡重镇和重点部门。通过配发展型班子、用干事型干部、以发展业绩考核干部来大力营造抢抓机遇、全力干事的创业氛围。二要坚持干事为重的用人导向。干部选拔任用要严格按照《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标准、程序,坚持德才兼备、群众公认。同时要服从经济建设需要,细化干部任用标准,大胆选拔起用一批务实型、开创型、经济型干部,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在坚持原有行之有效的各项制度和创新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干部选拔任用办法,

注重在干事创业的实践中考察和选用干部,旗帜鲜明地鼓励开拓,支持实干。要建立健全经济型人才的推荐、引进和选拔机制,培养选拔一批懂经济、会干事的干部。三要注重协作配合精神。江山要更大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弘扬团队精神,增强发展合力。注重协作配合,是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是最基本的一种政治涵养。作为乡镇、部门、单位的主要领导,首先要搞好班子内部团结协作,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岗位意识,对各自岗位负责。要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不要有分心谋人的疲惫感。四要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关爱基层干部。基层干部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会不会干事、善不善于干事、敢不敢于干事,反映出一个地方的正气如何、经济能否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积极鼓励、支持基层干部在法律允许范围内大胆干事,努力营造全力干事的浓厚氛围。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理解支持关心基层干部,敢于为他们撑腰,使他们能放手放胆工作。要进一步抓好市管领导干部帮扶贫困户、村主职干部最低报酬保障机制、党员帮扶基金、生活困难老党员的关怀机制的落实,做到对基层党员干部真正重视、真情关怀、真心爱护。

(三)必须进一步整合干部人才资源

各级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人才强市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拓展人才工作视野,广泛调动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委政府的各项事业中来,为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保证。一要在干部交流中实现资源整合。要结合班子调整,促进优秀领导干部向重乡强镇、综合经济部门流动。要制定乡镇、机关部门中层干部和一般干部交流的实施办法,加大乡镇与机关部门、机关部门与机关部门、乡镇与乡镇之间干部的交流,打破市机关部门中层干部交流难、难交流的局面,以此解决部门存在的“中梗阻”问题。同时,通过干部交流进一步调动乡镇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要继续选派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锻炼,促进党政人才与企业经济一线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二要在盘活现有人才存量中整合资源。人才存量不盘活不用好,那就是招来女婿气走儿子,引进来的迟早也留不住。要加大对有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及重视人才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奖励力度,积极营造重才爱才的社会氛围;要建立市领导联系拔尖人才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创业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要坚持按需培训,深入实施“创业素质工程”;要建立实现用人单位和人才之间信息互通的服务平台,成立高层次人才联谊会,实现市内高层次人才资源共享;要充分挖掘“江山人人才资源”,推进“回归工程”,依托在外江山人联谊会和业已建立的遍布全国的关系网,把更多的人才吸引到江山,壮大江山人才队伍,以更快的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三要在做好人才规划编制中整合资源。人才规划要与发展战略相对接,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使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相协调,并把人才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围绕我市支柱产业和“六六产业”的发展,摸清分产业的人才需求,加大急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四)必须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素质

作为执行层、操作层的县域,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核心是增强发展能力,关键是提高操作能力。结合我市实际,从素质要求上,具体要强化四种能力:即领会感悟能力、理解应对能力、操作执行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对我们市级领导干部来说,最主要的是提高领会感悟能力,坚持发展、辩证、战略的观点来领会中央及上级精神,真正吃透精神实质,增强决策的全局性、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因地制宜地把中央精神化为发展优势。对科(局)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主要是提高理解应对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学习研究上级政策,主动对接市委、市政府思路,避免因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造成乱操作、瞎指挥现象,另一方面,做到面对困难,积极应对,碰到难题,主动破解,不因循守旧,不墨守成规。对基层具体办事人员,主要是提高操作执行能力。越到基层越要体现操作执行力。要在发展过程中提高操作能力,在落实上级任务时提高执行能力,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时提高抓落实能力,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提高果断处置能力,使每个基层干部成为操作能手、执行高手。而改革创新能力,则是对每一层次干部提出的更高的共同要求。只有不断提高改革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增强各级干部的领会感悟能力、理解应对能力和操作执行能力。从素质提高的方法载体上要落实好“四项工作”。一是落实好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任务;二是落实好村级换届后村两委干部的全面轮训工作;三是继续实施好“万名党员创业致富工程”;四是重视干部的实践锻炼。在强化理论武装的同时,要着重加强发展中急需的经济知识和素质能力培训,重点对各级干部进行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知识、法律知识等的培训,使各级干部的知识结构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

对年轻干部要敢于压担子、给位子,采取提拔、交流、上挂、下派、外派等方式,适时把他们放到重要或艰苦的岗位上去锻炼,加快成才步伐。要继续选送一批干部到高校学习经济、管理知识;选派一批干部到经济部门、沿海发达地区、企业挂职锻炼。

(五)必须从严要求,严格自律

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从严要求自己。干部一要干事、二要干净。加强干部监督,增强廉洁自律,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关心和爱护,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保护。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领导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群众的信任和期望,自觉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

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方面的五条规定和防止、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职”方面的六条要求。在查处“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不正之风方面,一是对“跑官要官”的,至少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提拔使用,情节严重的要进行组织处理;二是对在民主推荐和选举中搞非组织活动的,要坚决查处,已经提拔的要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并视情节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三是对受贿“卖官”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查处,对行贿“买官”的,也要一律免去职务,再按规定处理;四是违反《干部任用条例》规定作出的干部任免决定一律无效,由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及时予以纠正;五是凡本地区本部门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重,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行为查处不力的,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在坚决防止和杜绝干部“带病上岗”和“带病提职”方面,一是在干部考察过程中反映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且线索具体的,要进行认真调查核实,在没有查清之前,不要急于作出提拔使用的决定;二是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之前,均要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三是对新提拔的干部均要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任前公示制和试用期制,并进行任职谈话,尤其要对廉洁自律方面提出严格要求;四是干部提拔后,要进行跟踪考察了解,有重要来信举报或发现行为不检点的,要进行诫勉谈话或函询;五是对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发现有严重问题线索、不宜继续从事现岗位工作的,要先从该岗位上调整下来,视情况作出适当安排,同时进行调查核实;六是对“带病上岗”、“带病提职”的干部,要对其选拔任用过程进行调查,确实存在用人失察失误的,要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要按照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的精神,把干部监督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在坚持原有制度基础上,在干部监督管理中,关口前移,做到“三个先”:对新提拔的干部除公示外先试用;对拟提拔的干部,在提交党委(党组)讨论决定前,先听取纪检监察机关的意见;对在重要岗位上的干部,实行任中审计,做到在调整使用前先审计,审计结果进考察报告。

组工干部要做到严格自律。组工干部一定要坚持公道正派,严格按程序、按标准办事,遵守组织纪律。要按照“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要求,突出公道正派这个主题,进一步加强组工干部队伍素质能力建设。要落实“三个留人”的要求,对组工干部既要从严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培养成长。

上一篇:挂职车间副书记总结范文 下一篇:团支部书记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