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与共赢的研究

时间:2022-10-05 12:51:04

校企合作优势互补与共赢的研究

【摘要】 校企优势互补与共赢是合作的基础和动力。然而,现实情况是在建设实习实训基地过程中出现了“校热企冷”的现象,“建成”的实习实训基地也是有形无效。本文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查、文献调研等多种调研方法,从学校培养电子产品制造业人才的角度和企业制造电子产品对人才要求的角度出发,对校企双方的需求和优势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调研,并明确校企双方可通过各自的优势为对方服务,按照优势互补与共赢的原则,推动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关键词】 需求 优势互补 共赢 校企合作 实习实训基地

一、职业院校与企业的需求

需求是人类社会谋求利益的“引擎”,校企双方能否从对方处获得需求是校企合作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校企双方要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就必须搞清楚对方有哪些需求。

(1)职业院校需求情况调研方法与数据。征求教育专家意见,根据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和培养学生技术技能的教育规律,为了不失一般性,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部分示范性高职院校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作为被调查对象,然后设计问卷调查表。表格中对各项目有需求者,采用打勾方式填写;无需求者,采用打叉方式填写;对于未收回的调查表,按无需求处理。将所有项目数据汇总,如表1所示。

(2)高职院校对企业需求调研数据分析与结论。调查表1发出后,全部收回,调查有效率为100%,说明本调查表有效可靠。下面对各项目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是人才培养方案方面。从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所有学校均需要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这主要是因为职业院校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够熟悉,为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职业院校迫切需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

二是实习实训基地方面。从表1可知,职业院校对企业在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方面的需求为100%,表示所有学校都迫切希望与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职业院校无法添置这些电子产品生产设备,因此他们均希望与企业合作,借助企业的生产设备来训练学生的技术技能。

三是兼职教师方面。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和能手对电子产品制造设备最熟悉,对电子产品制造要求也最清楚。因此,高职院校希望聘请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和能手作为实践教学指导兼职教师,为学生传授技术技能,指导学生操作生产设备。这一点,表1的数据得到了充分证明。

四是教材开发方面。表1的数据表明,各高职院校均希望与企业合作合编校企教材。这与当前的教材编写现状,以及职业教育的要求有关。目前,高职院校的教材大多数是自己编写的,校企合编教材很少,由高职院校单独编写出来的教材与企业的实际情况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使教材内容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高职院校期望与企业一起开发教材。

五是师资培训方面。示范性高职院校对企业的需求率为90%,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对企业的需求率为100%,总有效率为95%,这表明绝大多数高职院校均渴望企业帮助培训师资。出现这一现象,一方面,是因为高职院校有相当大一部分专业教师来自于本科院校的毕业生,他们没有企业生产经历,或企业生产经历较短,实践能力方面存在欠缺。另一方面,是因为电子行业发展迅速,原来具有生产技术技能的教师,其技术技能很快就被老化。因此,高职院校都希望聘请企业的技术技能专家和能手培训或提高教师的电子产品制造技术技能,也希望教师通过参与企业的电子产品研发工作来提高与锻炼自己的科技研发能力。对于示范性高职院校,因师资力量较强,所以对企业培训需求稍低,而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较弱,对企业培训需求强烈。

六是知识产权物化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高职院校部分教师有了研发成果,他们希望借助企业这一平台将其物化,实现校企共赢。

七是学生就业方面。由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职业院校,特别是示范性职业院校希望企业能为学生提供技术技能含量高且待遇优良的对口专业就业。但总的就业岗位需求并不像我们平时想象的那样强烈,原因是现在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非常多,用工需求量大,学生不难找到工作。另外,还有许多非电子产品制造企业也需要一定数量的电子技术专业人员,因此职业院校并不担心学生的就业问题。示范性职业院校毕业生,其技术技能水平比较高,社会能力也比较强,学生毕业后自己能在较短时间内找到工作,并不十分依赖学校安排就业,因此他们只是希望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含量高的就业岗位,而对普工劳动密集型岗位并没有多过的需求。非示范性职业院校在希望企业提供技术技能含量高的就业岗位的同时,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就业率。总之,所有的学校都希望学生能学有所用,高质量就业。

2、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

(1)企业需求情况调研方法与数据。为了保证调研信息全面准确,本课题组成员采用头脑风暴法和企业专家咨询法,按照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典型工作事务和完成这些事务需要的支撑要素设计调研栏目,栏目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产品研发、产品制造、市场营销和产品售后服务等五个方面。运用问卷调查法进行栏目内容调研。为了不失一般性,被调研的企业有公有制企业、私有制企业、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调研情况如表2、表3所示。表格中对各项目有需求者,采用打勾方式填写;无需求者,采用打叉方式填写;对于未收回的调查表,按无需求处理。将所有项目数据汇总,如表2、表3所示。

(2)企业对职业院校需求数据分析与结论。以下根据调研情况表2、表3对各项目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是企业管理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不管是何类所有制企业均需要高职院校给予管理支持,总体需求一般。他们主要需求的是管理人才,而对管理理论需求比较低。从表3可以看出,大、中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对管理人才需求欲望较强烈,小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欲望偏低。这是因为大、中型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需要较多的是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面向生产一线的管理人员。另外,他们还需要一定数量的文职管理人员,对高层管理人员无需求。对于小型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因员工较少,对管理人员的需求量不大。在管理理论支持方面,大型企业需求少,中、小型企业需求多,这是因为大型企业管理比较完善,管理理论与经验比较丰富,而中、小型企业管理理论和经验比较欠缺。另外,从表2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对管理理论需求也较少,这也是因为他们管理理论与经验比较丰富。

二是产品研发方面。从表2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不大,私营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很大。从表3的数据也可以看出,大型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不大,中、小型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较大,尤其是小型企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因自身研发能力较强或有新产品生产引进渠道,因此这类企业对职业院校产品研发需求不强;另一方面,企业对职业院校不太了解,他们认为职业院校研发水平较低。其实,现在的职业院校有较强的研发能力,有许多研发成果需要物化。课题小组在调研中发现,企业对职业院校在产品研发方面的需求主要是产品研发前的信息搜索、研发过程中的理论支持以及知识产权的授权。

三是产品制造方面。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所有的企业均需要高职院校为其提供人力资源支持。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需要大量高素质、能吃苦耐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而这些人才主要来自于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四是市场营销方面。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所有企业对高职院校有市场营销需求。从表3还可以看出,中、小型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很强烈。这是因为市场营销在企业生产经营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需要职业院校为其进行市场策划,为其培养营销人才。

五是产品售后服务方面。从表2和表3可知,企业对职业院校在产品售后服务方面需求欲望很强。这是因为现代电子产品的生产已经发展成用户导向型生产。对于电子产品来说,由于科技含量较高,普通用户在使用、维修维护方面需要企业提供售后服务,而这些售后服务的提供者主要来自职业院校的毕业生。

高职院校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的需求可以概括为人才培养支持、学生就业支持和知识产权物化支持,而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对高职院校的需求也可以归纳为人力资源支持、员工培训支持、信息资源支持、知识与技术支持、知识产权物化支持和市场策划支持。由于校企双方都有需求,因此校企双方可以充分利用对方的需求,按照优势互补与共赢的原则,实现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二、校企合作优势分析

校企双方都想从对方获得需求,那么,校企双方又能否满足对方的需求呢?这就要分析他们双方各自存在哪些优势,分析这些优势能否为对方服务,以便他们双方开展校企合作,共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1、职业院校的优势与服务能力

(1)人力资源丰富。企业的用工主要来自社会劳动力市场和高校应届毕业生。尽管社会劳动力市场能为企业提供一定数量的人力资源,但这种劳动力市场所提供的主要是以农民工为主的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的人员,对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来说,这些人员未受过专业培训,技术技能不符合要求。而职业院校电子专业毕业的学生是针对电子企业需求而培养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才是电子产品制造企业真正需要的人力资源。职业院校能源源不断地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外,职业院校还可以利用其纽带优势,通过校友会等形式将往届毕业生组织起来为企业服务,比如,电子产品市场信息调查。

(2)员工培训优势明显。职业院校有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不管是新员工岗前理论培训,还是老员工在新产品制造前的理论培训,职业院校的专业教师团队在员工理论知识培训方面,其培养人才的能力远超过企业培训人员对员工培训的能力。如果他们一旦掌握了企业的技术技能,有了企业的实践能力,会利用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使员工很快走上工作岗位,为企业提前创造利润。

(3)知识产权丰富,产品研发能力较强。职业院校有科教机构,科研人才聚集,产生了许多科研成果,这些知识产权需要物化,这正好弥补了企业因人员有限,产品研发周期较长,特别是中小型企业不但研发周期长,甚至还愁于新产品开发的短板。另外,职业院校教师团队理论知识厚实,可以作为企业的兼职研发人员,为企业研发产品、开拓市场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持。同时职业院校之间也可以联合起来组成强大的研发团队,为企业提供更为强有力的研发支持。

2、企业的优势与服务能力

(1)企业生产设备齐全,生产技术和工艺先进。企业的生产设备可以作为职业院校的教具,将其先进技术技能移植于学校,可强化人才的引领作用。职业院校可以利用企业这些优势培养学生的技术技能,实现学生与职业零距离对接。

(2)企业有高超技术技能人才。企业的专家和能手的技术技能水平远超过职业院校的专职教师。让这些专家和能手作为职业院校的实践兼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技术技能,使其更容易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

(3)企业有培养科技人才的环境。企业科研器材丰富先进,财力充足。其知识与技术技能用于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其实用的科研工作更能培养研发人员的市场观,有利于科研人才的成长。企业可以利用其研发环境优势,引进学校参与其研发工作,不但可以获得理论研发支持,节省研发时间,还可以培养教师的研发社会服务能力。

三、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以共赢为基础,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以上分析了校企双方的需求,作为迫切需要建设实习实训基地的一方――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利用企业的需求,发挥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服务,争取与企业一起共建实习实训基地。

1、以自己的优势,换取对方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由于职业院校的优势可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也需要职业院校的帮助,有些需求甚至离不开职业院校的支持,因此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需求欲望,以自己的优势,换取企业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利用优势互补,调动企业积极性,与自己一起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2、利用共同的期望,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1)利用校企双方人才质量期望的一致性,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职业院校需要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企业需要使用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双方对人才的质量要求一致,而实习实训基地是培训学生技术技能的有效载体,利用实习实训基地可以培养出有工作经验的人才,正好可以满足企业希望获得有工作经验员工的期望,从而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无缝对接。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利用共同的期望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2)利用经济利益的一致性,推动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可以利用学生在实习实训基地实习期间廉价的劳动力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学生在实习实训期间学到技术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企业与学生在经济利益上是一致的。因此,校企双方应该利用经济利益的一致性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

(注:课题项目:湖北省职业教育科学研究科研课题“职业院校‘校中企”、‘企中校’电子产品制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模式与途径研究”课题编号:G2013C062)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唐国华、唐志贤: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中企业对学校资源依赖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2(25).

[2] 王文槿:关于校企合作的企业调查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1).

[3] 吉文林、胡新岗、黄银云、李巨银、蒋春茂、吴植、桂文龙、陈小权:基于企业视角的校企合作调研分析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1).

[4] 游贵巧:企业人才需求分析与职业院校的发展[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5] 李少辉、焦授青:企业资源需求视角下的校企合作关系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6] 陈丽榕:校企合作的各方需求动因分析[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0(5).

[7] 孙妍丽、沈亚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

[8] 张西江:发挥高职院校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培训的优势[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2,14(10).

[9] 高维峰: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浅析[J].高教高职研究(上旬刊),2008(12).

[10] 张伟:校企互补教学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优势[J].职业与教育,2007(11).

上一篇:浅议新贸易环境下贸易政策的选择 下一篇:食品企业电子商务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