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与艺术

时间:2022-10-05 12:32:57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与艺术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教学导课,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导课艺术强调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激发他们思维的火花像磁石把学生吸引住,后边的课上起来就顺了。新课导入是指在新课教学之初,教师通过新颖生动、引人入胜的方式,达到吸引学生进入新课学习,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在新课教学中,新课导入虽然仅有短短的几分钟,但其作用却不容小觑。新课导入既像桥梁,连接新知和旧知,又如序幕,拉开新课教学的高潮;它还像助推剂,推动着学生的思维。古人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之说。在课堂教学中,精彩的课堂导入,能带领学生轻松步入故事意境,使课堂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那么,小学语文课堂中,如何设计精彩的新课导入,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呢?结合自己课堂教学,通过借鉴同行的经验和自身的总结,对小学语文课堂导入作了一些思考。在此归纳几点做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揭示题眼导入,开门见山

题目是文章的“题眼”,可以揭示文章的主题,教师如果能从题目入手,进行分析解读,就能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对重难点知识有所了解。这种方法一般在成语故事、童话、寓言故事一类的课文中运用。如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这种导入方法。课堂伊始,教师娓娓道来:“同学们,看这个题目我们就知道讲的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在一棵大树上住着一只乌鸦,它找到了一块肉,非常高兴,嘴里叼着肉站在树上。这正好被一只狐狸看见了,它很馋,想得到这块肉,于是,它就使用计谋骗了乌鸦。你想知道狡猾的狐狸是怎么骗乌鸦的吗?下面就让我们在文章中寻找答案。”这样揭示主题,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更有效地开始新课的学习。

二、创设情境导入,激趣入文

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是我们在新课标实验中致力寻求的新理念,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至高追求。通过对话,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他们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想让学生与文本对话,首先要唤起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有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学习,让学生走进文本,让文本进入学生心里,从而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让阅读教学变成一个双向的对话交互过程。实践证明:为了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导入时精心创设情境,在情感上能唤起学生的共鸣,从而创设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一种热烈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精心营造的教学氛围,以情激趣,使学生学起来入情入境。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我是这样导入的:

师:广阔的天空,蔚蓝的海水,这就是大海留给人们的印象,然而西沙群岛的海却不仅如此,因为它是五光十色的,犹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锦缎铺展开来,让人看一眼就再也舍不得离开。今天,让我们来到西沙群岛,踩着它那松软的沙滩,去探寻属于它的那份美丽和富饶吧!同学们来这里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1:我最想到海滩上去捡贝壳生2:我最想到海上去坐快艇

师:同学们,就让我们先踏上神秘的海底之旅吧!怎样才能了解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呢?

生:可以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师:同学们赶快打开书,去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吧!

三、设置悬念导入,以疑带读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针对小学生爱问“为什么”的心理,可用设置悬念的办法在课堂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为悬念最具有诱惑力,最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迫切心理,形成阅读期待。阅读期待是一种探索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时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巧妙的导语如果蕴藏着丰富的问题情境,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处于一种欲答而难以言表的状态。通过学习弄清问题,就能很快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中。教学《惊弓之鸟》时,我利用画图设置悬念导入:

师:孩子们,我在黑板上画一样东西,你们看这是什么?(老师画了一张弓)

生:老师画的是一张弓师:这叫什么呢?(指弦)

生:这叫弦。(老师又画了一支箭,学生作了回答)

师:大家知道有了弓,有了箭,才能射到鸟。可是古时候有个人只拉弓不射箭,就能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惊弓之鸟》,学了这课就明白了。

老师用板画弓箭导入,既帮助学生理解了什么是弓,什么是弦,什么是箭;又点明了题意,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先露一枝”,在这里强烈地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欲望和兴致。

四、联系生活导入,激情促悟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是过去人们对生活的体验与感悟。我们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将课堂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寻找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的最佳结合点,使课文走进学生的生活,同时又让学生进入作者的心灵。导入时把学生不同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建立起学生的原认知与教材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情感,可以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巧妙的导入,虽然只发生片刻,但其

艺术魅力和独具匠心却常常令人倾倒,久久难以忘怀。它既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 在执教《科里亚的木匣》时,我联系生活实际对话导入:

(课前布置学生带自己的成长记录册或小时候的照片)

师:有没有同学带来自己的成长记录册?(翻开印有孩子小手、小脚丫的一页)这是你们出生时手和脚的样子。与你们现在的手脚对比,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在慢慢地长大,我们的身体在不断变化。

师:对!不仅你们在一天天长大,很多事物也在时时刻刻变化着。你们看,我们开学时种的花已经开了,校园的树也长高了。孩子们,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发生变化。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科利亚的木匣》就是告诉我们这个道理的。

生活中往往蕴藏着很深的道理。由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使很深的道理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也能激起学生对生活现象的思考。这种导入方法自然生动,将生活和阅读有机地结合了起来,激发了学生对课文浓厚的学习兴趣。

五、借助媒体导入,激趣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与可视性,以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这与传统教学中的单独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相比大大提高了课堂实效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将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在执教《夏夜真美》我是这样导入的。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下一篇:有效提问会使数学课堂教学变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