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贷危机离我们很近

时间:2022-10-05 12:05:30

次贷危机离我们很近

部分中国投资人之前应该怎么也想不到,大洋彼岸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申请破产保护,居然与自己的关系这么密切。

次贷危机虽然远在美国,但现在看来,它实际上离我们很近。

除了中国的银行大量持有“两房”和雷曼兄弟等公司的债券,雷曼兄弟的破产通过国内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传递到国内个人投资者。尽管华安基金表示愿意为华安国际配置买单,业内人士预测北京银行也会出台安抚投资人的举措,但是次贷的风险有多大,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反思。

银行“创新”埋下的炸弹

一位业内人士坦言,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出事”,都是金融“创新”惹的祸。市场上名目繁杂的金融衍生品,造成了各种合理或者不合理的“金融事故”。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美国当前的次贷危机反映了监管问题,即面对公众的金融创新产品偏离了基本经济学原理:一是信用衍生产品的基础产品违背了银行信贷可偿还性原则,没有注重借款人的第一还款现金流,而是寄托于抵押物上;二是衍生产品违背了让客户充分了解金融风险的原则,致使风险无限积累,超出了市场参与者可承受的范围。

比如北京银行的这两款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设计就很复杂。该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这类信用挂钩产品中,以往比较多地挂钩国开行的信用,由于违约可能性几乎为零,所以其产品基本都能实现预期收益。

然而,并非风险不存在,只是前期的高收益模糊了潜在的风险。“创新”早早就埋下了炸弹。业内人士指出,自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起,全球股市和商品市场陷入巨大的震荡,结构性理财产品可能成为“重灾区”。

开富网总编辑钟加勇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在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影响因素中,挂钩标的走势固然重要,但产品能不能顺利度过商品市场的低潮,最重要的还要看产品的设计结构。

在市场大幅掉头的情况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在设计上的不合理,将加大投资者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中国银监会上海银监局局长阎庆民教授表示,各家银行都在推出各种理财产品,都在推出资产证券化,原来我们对资产证券化比较保守,因为资产证券化总体的放大、定价都是通过信托来完成的,要么通过信托公司,或者通过自己的信托渠道来完成。所以,银行都在追求创新,我们也讲要创新监管,更重要的是要全面风险管理,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信托、证券,我们做得不够。

QDII匆忙出海的恶果

华安基金持有雷曼兄弟公司发行的数千万美元债券,该公司同时是华安相关票据的保本人,雷曼兄弟公司意味着基金可能面临巨大损失。

有媒体注意到,在雷曼兄弟公司之前,华安基金似乎并没有发觉雷曼兄弟本身的任何潜在风险。

在华安国际配置公布的半年报中,我们看到,管理人仅仅提及对“两房”相关债券的风险判断,认为其所持有的“两房”相关债券风险合理,经过前期市场对于“两房”问题的过度反应,目前债券估值具有吸引力,基金将保有上述仓位。

这至少说明华安国际配置此前的风险意识不够。“国内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水平有待提高,出这么大的事,之前居然毫无觉察,难说能让基民信任。如果保本基金的本金也有风险,那我们该怎么买基金呢?”一位基金持有人担心地说。

分析人士认为,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事件对国内的QDII基金再次敲响警钟。次贷危机的影响远比想象的更深远,普通百姓在选择QDII的时候也应该慎之又慎,千万不能以侥幸的心态去抄底。

其实,QDII自去年出海以来,关于基金QDII的争议一直就没有停歇过。在最不好的时机出海,想赚老外的钱,结果变成给老外“送钱”,基金QDII让投资人伤透了心。

出海这段时间以来,对QDII来说,唯一的“好消息”就是国内A股基金净值损失严重,掩盖了基金QDII的净值损失的压力。但是,基金QDII接下来的投资该怎么做,如何控制风险,已经成为行业内的热点话题。

有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说,银行系QDII尽管暂时没有披露损失情况,不过相信肯定有挂钩债券的基金,遭受损失的情况也还需要观察。

让人担心的是,中国公众投资人的理财意识刚刚觉醒,就遭受如此厄运,会不会对他们的信心造成重大打击?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时,如何避过此类风险?

上一篇:投资者:切肤之痛 下一篇:次级债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