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探索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时间:2022-10-05 11:55:47

苏教版“探索与实践”教学现状分析及建议

苏教版国标本教材在第二学段的五、六年级部分单元的“整理与复习”中,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探索与实践”教学内容,这是课程改革的一次尝试,更是一个全新的内容。安排这些内容的目的就是借助观察、实验、操作,来进行调查了解、探索规律等数学活动,通过对一些实践性、综合性以及应用性问题的探索与研究,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创新实践能力。其过程可以理解为,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运用过程,应该说这个运用可以真正反映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而这一点正是过去教学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重视这部分内容的开发与研究,是充分发挥教育价值、保证课程实施的根本需要。

一、 “探索与实践”的分布

苏教版教材对“探索与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既有量上的保证,更有质上的追求。通过对这两个年级的教材进行梳理,笔者发现这四册教科书中一共安排了18次的“探索与实践”,计49道练习题。这些习题面多量广,充分体现了“探究与实践”的教学特点。笔者试图将这些习题作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与梳理,整理之后统计如下。

(注:上面只是笔者对于该项教学内容做的一个最简单的、粗糙的统计。如有更为合理的方法,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二、 “探索与实践”的现状及其原因

既然教材安排了这么多的教学内容,还有足够的课时保证,那么这部分内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理应很高,但实际状况却不容乐观。

(一) 探究规律类——考试重点,精讲精练

通过调查发现,探究规律类的8道习题在教师心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过程中精讲精练、毫不含糊。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3页的第8题: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3页第10题:

教师对这样的习题不仅做到讲、做、练,而且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拓展。因为这样的题目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而且也是考试的重点。

(二) 实际操作类——有利巩固,保证时间

实际操作类的习题占30%左右,教学中教师基本上还是能够保证这一部分教学内容的时间。实际上,教师也知道这类习题的可拓展性空间并不大,主要是对教材知识点的复习。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5页的第11题:分别找一个表面是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或梯形的实物,先测量有关数据,再计算这些面的面积,等等。教学中安排这样的练习既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同时也对新授知识做了一个很好的复习与巩固。

(三) 实验观察类——关注学习,不受重视

实验观察类的题目虽然只有7道,但并不是说这样的习题不重要,恰恰相反,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多实验、多观察,这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很遗憾,可能大部分教师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只是课堂上顺便说一说,他们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如教材五年级上册第116页第5题:观察分别栽在不同环境中的蒜头,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等等。对于这类题,有些教师会觉得是在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因此,实验观察类的题目就不太受到教师的重视。

(四) 调查了解类——学科交叉,不愿关注

调查分析类题在“探索与实践”中所占的比重最大,接近三分之一。但这部分内容却在教师心目中分量最轻,最多要求学生课后自己看看,他们认为这似乎是科学老师的事情,没有必要在这些题目上面浪费太多时间。有些习题让学生完成显得非常麻烦。如在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58页第8题,要求学生调查家庭最近三次的水费、电费、电话费以及燃气费的支出情况,等等。

那么,教师究竟为什么会对“探索与实践”中不同类型的题给出不同的反应呢?第一,教师的思想观念没有完全转过弯来。尽管教材上已经出现了较为浓厚的“探究”与“实践”的色彩,也对课堂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教师还是更看重学生的成绩,跟着应试教育的指挥棒走。第二,教师对有些知识点的茫然。“探索与实践”的内容重在探究基础上的一个实践活动,两者理应合二为一,融为一体,但编者在编写过程中编写的有些习题缺乏这方面的功能。如六年级上第一单元第9页第11、12两题:11.画一个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是3厘米的三角形;12.把下面的线段分成两段,使其中一段的长是另一段的4倍。这样的题目,始终让人感觉到两者之间缺少一个切入点、融合点,好像的确没有多少探索之后实践的空间,很多停留在作为“复习题”的一种功能。第三,有的习题与学生的生活基本脱节。比如前面讲的调查你家下面几种费用最近三次的支出情况。其实现在一般地方都使用了网银,只需要按时将费用打上去即可,还有的本来就不按月进行上缴的,学生对这方面就不会去刻意留心,实际上这样的情况很可能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这样从形式上就弱化了“探索与实践”的实践功能。第四,缺少相应的评价。在现行的课程标准中对于这方面的评价几乎是空白的。教材不但要描述期望学生应该知道的以及能够取得的学习成果,更为重要的是要尽可能为教师提供相应的评价标准,能够让教师在操作时有据可寻,这样一来,教师在实施时自然也会有的放矢。

三、 “探索与实践”的策略与建议

(一) 教师应强调深入探索与实践的功能

“探索真理比占有真理更为可贵——爱因斯坦”,尤其是在“探索规律类”习题中,教师应该腾出必要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找出隐藏在其中的规律,充分挖掘出隐含的重要数学思想,然后再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实践,这是比较科学、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但是,教学中更多的教师是急于让学生多练习、多做习题,这样反而得不偿失。

比如,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5页的第10题:

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探究之后,能够发现这是转化思想的一种渗透。这样的课堂切忌变成套用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一种运用,如果这样,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假象,就是如果将上面的钢管变成一个,是不是就可以用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计算呢?实际上笔者经过多次调查也证实了自己的这个猜想。

(二) 编者应精心选材体现题目的魅力

教材中的题目应当是教师感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价值。比如,在教学了容积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阿基米德”称皇冠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充分地去思考、去探索,再付诸以验证、实践,这样学生就可能产生较大的兴趣。在选材时也应该做到少而精,每一道题目在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素养以及创新能力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既能够将教材的知识点讲通讲透,更能够突出其作为探究实践的价值功能。

(三) 教师应减少对考试的依附

对于学生来讲,数学知识的学习以及评价是多元的,远不只是解题和考试那么简单。然而,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总希望能抓住一些有形的、易于测量的东西来操作。如解题、考试等,虽然教师需要这些,但这不是唯一,能考试、能解题并不能代表一切。

(江苏省南京市拉萨路小学新华校区 210009)

上一篇:与登山人一起,去哈巴雪山吧 下一篇:口琴小彭:生活的两端依旧是哭泣和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