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途径

时间:2022-10-05 11:39:29

浅谈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途径

摘 要 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优化练习设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小学数学练习。

关键词 优化 小学数学 练习设计 途径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疲劳,但教学效果甚差。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作业练习,是教学流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继续。练习效度如何,直接关系到数学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化练习设计就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举措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应特别重视数学练习设计。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联系生活,注意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数学练习的设计一定要充分考虑数学发展进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材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这样的数学练习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让数学成为学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习设计,可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从自己身边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如学分数和百分数应用题时,可以这样设计:假如我们班50人去看电影,门票每人15元,60人开始可以享受八折优惠,你认为怎样买票花钱最少,最少是多少钱?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全班 50人不够60人,不能享受八折优惠,所以买50张共花15×50=750元。第二种方案:因为40张可以享受八折优惠,所以就买60张,需要花15×60×80%=720元,比第一种少花30元。第三种方案是买60张花去720元,然后把剩下的10张卖给其他游客,可以得到150元,相当于买50张只花了570元。这一练习综合了“打折”等知识,且具有实际意义。

第二,开放课堂,倡导练习的“百花齐放”、民主自由

课堂练习是使学生熟练地掌握知识、培养思维品质的具体措施,练习要刻意减少指令性的成分,增加练习的开放性,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重复了所谓开放性的练习其实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问题而言。其特征是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能使思维辐射到与问题相关的一些知识点上。同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是数学课堂活动的主题,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活动发展的必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自主力量,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教师作为练习设计的策划者,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做自己的“练习”。实践证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于相同的练习都能承受,因此,练习设计须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尊重差异,尽可能地设计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习,以供学生自主选择训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掌握知识。

第三,注重练习的新颖性、趣味性

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避免陈旧、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法官,设计操作实验题,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练习。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如运用猜谜语、讲故事、摘取智慧星、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各类小竞赛等。这种游戏性、趣味性、竞赛性的练习,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做练习的兴趣,又能取得满意的练习效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练习,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第四,练习设计要有开放性。

新世纪的课堂教学已进入了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阶段。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向学生提供的大多是条件完备、答案固定的“封闭题”。这些理想化、格式化的数学问题,训练学生从模仿到逐步熟练,形成技能,无疑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有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适度设计一些开放性习题,可以给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更广阔的空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创新习惯,发展思维的创造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如在学习“小数减法”时,我提供了以下材料:商店里的圆珠笔每支 3.05 元、书包每个 20.40 元、钢笔每支 12.40元、小刀每把 0.65 元、文具盒每个 8.45 元;如果给你带上人民币有 50 元、10 元、5 元、5 角、5分各一张,而每次只能买一件商品,请你决定买什么物品,应拿多少钱,应找回多少钱?这样学生在参与购买物品的实践活动中自由度大,不知不觉地发挥了日常生活经验去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购买方案,把典型的算式抄到黑板上,引发学生观察矫正,从中掌握小数减法。

总之,小学数学的练习设计要求我们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围绕教学的目标,精心设计练习的内容和形式,既要把握好练习的度和量,使学生学而不厌,做而不烦,又要做到难易适中,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只有这样的练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薛峰:《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策略》,《山东教育科研》,2002年第9期。

[2]邵辉、吕小英:《小学数学练习设计的“四做到”》,《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第11期。

[3]冯俊:《小学数学开放式教学的探索》,《教育科学研究》,2002年第7期。

[4]刘勃、孙霞:《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吉林教育科学》,1995年第10期。

上一篇:正确认识欣赏课中的“文人画” 下一篇:重庆松溉职校计算机专业建设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