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主创新中逆势上扬

时间:2022-10-05 11:27:22

在自主创新中逆势上扬

江苏宜兴经济开发区是2006年省政府批准成立的“年轻”开发区。面对金融危机,面对强手如林,开发区经济不仅没有下滑、放缓,而且一路飘红,逆势上扬。2008年,园区实现销售210亿元,自营出口创汇5.5亿美元,财政收入8亿元,并以最年轻园区的身份,从长三角地区200个国家和省级开发区中脱颖而出,名列“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综合实力第七名。成为宜兴对外开放的窗口区、新型工业化的样板区和先进制造业的密集区。他们的经验值得借鉴。

一、树立新理念,打造一流园区

面对众多园区,要脱颖而出,必须摒弃传统的建区思维,树立全新的建区理念。

把准园区发展脉络。突出“集约、聚优、转型”,着力构筑开发区腾飞发展的平台。集约就是集约用地,以亩均产出论英雄。开发区将亩均投入、亩均GDP产出率和亩均财政收入贡献等指标列入年度综合考评,优先确保重点项目顺利开工建设,为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打造一流,奠定坚强基石。聚优就是集聚优势产业。两年多来,宜兴开发区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已初步形成以光电光伏、新材料、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三大产业,一个新兴产业集聚的园区已经初现。转型就是推动传统产业升级。在符合产业发展目录的前提下。开发区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鼓励一批本土传统优势产业,通过提升装备水平、实施技改扩能、嫁接先进产业、打包市场融资等途径做大做强,占领行业制高点。

创新招商引资模式。围绕产业定位,开发区改变传统的招商办法,注重选商引资,把引进先进制造业尤其是高新技术重大外资项目作为产业支撑和产业集聚的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包括日东电子、欣旺达触摸屏、京东方薄膜太阳能等一批符合园区产业定位的大项目落户。同时,完善招商引资体系,在美、日、韩、台等国家和地区设立四个招商引资外事处,在欧洲设立代表处。两年来,开发区累计完成工商登记协议注册外资8.1亿美元,年均递增35.1%,到帐注册外资2.79亿美元。年均递增44.7%,在宜兴市经济发展各项指标均居首位。仅2008年,开发区引进注册超千万美元的外资项目就达16个。

规划引领有序建设。开发区根据自身区位特点,先后编制了“一个总体规划、五个分项规划”。在规划编制及实施过程中,他们坚持规划的高标准和适度超前性,先后聘请国内一流规划专家来编制宜兴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产业规划和循环经济规划等,并坚持先规划后实施,项目跟着规划走,以此来确保规划的高起点、高标准。尽量减少公共设施的重复投入。同时,他们既强调创造开发区宜产宜居的人性化空间环境,又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在产业区及居住区规划新型“便利中心,邻里中心”,确保开发区整个服务设施的配套及规划上的科学和超前。

二、集聚新项目,培育一流产业

一流的园区需要一流的产业,一流的产业需要一批全新的项目,这是开发区快速成长的重要经验和生存之本。

招才引智,以领军人物集聚高端产业。两年多来。开发区抓住在新形势下人才流动大、引进成本低等契机。把产业发展、园区的资源禀赋和宜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有机结合起来,努力使宜兴既是人文荟萃之地,也是创业家集聚之地。他们大力引进日本富士通公司技术部长、天威英利首席技术官等各类行业领军人才,积极打造光电光伏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三大主导产业。围绕这些领军人物,开发区创建的科创基地,成功引进了台湾合盈光电、凌创电子、全成信电子、韩国斯姆希机械等一批光电类配套项目,形成了具有一定特色和知名度的光电产业。

打造平台。以研发配套集聚高新企业。开发区兴建的载体工程,吸引了一大批高新企业入驻开发区,推动了一个个重大项目的技改,为宜兴开发区实现“弯道赶超”注入了强大动力。他们以宜兴创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为运行主体,打造宜兴创业园,用于留学归国人员和科研人员创业孵化及企业研发中心、高新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建设,目前有10多家创业企业入驻孵化。

聚焦高端,以新兴产业吸引内外客商投资。宜兴开发区把引进高端产业作为推动新兴产业向高新化突破。传统产业向高端化延伸的手段,从而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在确定主导产业之一的光伏太阳能时,他们力求掌握未来的发言权,把目光瞄准业内的最高端,远赴德国,将国际太阳能行业最强的德国Gpsolar引进宜兴开发区投资。目前,第一期投资5000万美元的迈吉太阳能工程已经封顶,Gpsolar光伏研发中心正在建设,总投资1亿美元的二期项目也在筹划中。

三、探索新机制,提供一流服务

项目和各类人才是腾飞的翅膀,而良好的机制和过硬的专业服务,是开发区永不停歇的发动机。

管理机制创新。开发区在建设过程中,把服务企业、服务园区的效果与考核成绩直接挂钩。从2007年开始,实行“全员双聘”的用人制度改革,实行三个“一视同仁”、实现“六个公开”,形成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2008年,开发区进一步扩大了“双聘”范围,努力营造“效率提高、待遇提高”的双赢局面。与此同时,开发区管委会所有人员实行定企定项目、靠前指挥、上门服务,切实为企业、项目分忧解愁、鼓劲加油。

投融资方式创新。一方面,宜兴开发区通过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加快建立公司化运作机制;另一方面,在引资上采用BT、BOT等多种灵活方式参与园区的前期建设。扶持园区内落户企业。开发区成立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组建总额为1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为有技术、有项目、但缺少资金的项目和创业团队投资兴业提供资金保证。

服务形式创新。两年多来,开发区积极建设廉洁高效、透明公开的行政服务体系,亲商、安商、富商的理念深入人心。通过设立综合服务部、项目跟踪部和招商策划部等部门,保证服务的最大化和最优化。采用全程保姆式服务,从简单的条块式服务,细化为菜单式服务。实行一个项目就有一个服务方案,配备一个专门服务责任人,定向对接、全程跟踪、随时服务。

四、谋求新发展,实现一流飞跃

两年多来,开发区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战略,突破未来面临的发展障碍和瓶颈,集成创新资源,实施重点突破,加快由“园区制造”向“园区创造”转变。

着力推进科技孵化器建设。开发区全力推进七大功能性载体建设,为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1.5万平方米的科技创业大厦、600亩的赛龙科技园以及1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等孵化器建设,为引进并孵化一批成长型、科技型企业,起到了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已建成省级孵化器1个、企业研发中心10个。

着力深化产学研合作。开发区在加快融入无锡“7+1”产学研合作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视野,依托名校在科技领域的研发实力,加大合作的频度和力度,引导激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挥各自优势,采用多种方式共同组建产学研联合创新平台,全面开展产学研互动合作,促进更多的技术成果转化。

着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宜兴开发区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整合社会与企业技术资源,推动企业实现关键领域的集成创新与突破,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2006年以来,开发区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8个,批准70个,省高新技术企业18家,申请各类专利216件,其中原创发明专利32件。

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建设,宜兴经济开发区已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我们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开发区人的艰苦努力下,宜兴经济开发区必将成为一座山水相融的现代化商务新城、引领高端产业的国际化科技新城,成为无锡乃至全省最具活力的后发园区和长三角最具吸引力的“后花园”。

上一篇:推进绩效评价 提高财政效率 下一篇:“洼地崛起”的探索与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