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内分工模式下的服装业升级

时间:2022-10-05 11:19:07

产品内分工模式下的服装业升级

产品内分工源于需要通过国际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来增加自己的竟争力,它迫使人们抉择留下什么?

当代国际分工、区域分工的一个引人瞩目的特征,就是“产品内分工”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分工方式,最先在服装,计算机,汽车,家用电器等诸多制造业部门实施并获得了相当普遍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随着经济的增长和收入的增加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产品或生产区段缺乏市场竞争力的态势愈发明显。而此时日本企业开始在某些技术比较成熟的制造业部门对美国传统优势地位构成威胁。

国内的压力和外部的挑战迫使美国企业通过国际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来增加竞争力。1963年美国出台了一项称为“生产分享项目”(production sharing scheme)的政策,其主旨就是鼓励美国企业把劳动密集型工序或区段转移到国外。这项政策经济逻辑体现的十分清楚。作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美国劳动力成本很高,以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着国际竞争力下降的境遇,进行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

但调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选择。第一种选择是把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全过程全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第二种选择是把这类产品生产过程中劳动最为密集的工序和区段转移到国外进行,资本和技术含量较高的生产环节仍然在国内进行。显然后者更具经济合理性,而且还可以减少由于结构调整对国内就业市场的冲击。在务实的指导思想下,美国选择了第二种方式。

产品内分工使任何一个国家只要在产业链上某个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都能步入国际市场。

产品内分工方式的形成驱使我们要对基于最终产品比较优势进行重新思考。例如,在服装的生产中,欧美国家的比较优势是在于服装这最终产品还是在于服装的设计、面料生产,服装制造,品牌营销的生产区段或环节中?

显然,欧美国家拥有的比较优势在于服装制造中的资本及人力资本密集的服装设计品牌营销环节,而在劳动密集型的服装制造方面不具有优势反而是劣势。当国际分工的边界由产业层次转换到产业链层次后,一国服装的比较优势就不再体现在特定的服装产业或某类特定的服装产品上,而是体现在特定服装生产的产业链中所占据的环节或工序上。产品内分工使服装的比较优势的内涵延伸到了工序层次。

由产品内分工导致的比较优势内涵的延伸,扩大了我国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参与服装国际分工模式的选择。任何

国在服装产业链上某个环节上具有比较优势就可以步入国际市场,而不必在服装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都具有足够的生产效率,这为我国进入服装国际分工网络提供了可行的选择,同时也降低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所需跨越的门槛。这对于我国尚未参与国际分工的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嵌入服装国际生产网络提供了机会。

高价出口面料,低价进口成衣是产品内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明确的方向和策略。

产品内分工方式有可能实现产业与贸易结构的蛙跳式演进。这为我国已经具备较好发展基础的服装企业向价值链战略环节攀升提供了机遇。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中国香港,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最初参与的服装产业的产品内分工网络中也基本都在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或区段,但在这些国家或地区目的明确的贸易与产业政策的引导下,逐步摆脱服装价值链中的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从事知识技能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活动。如韩国企业在服装的全球价值链中完成了由OEM贴牌生产角色向0DM的过渡,进而向品牌制造商OBM角色的转变,其服装产业与贸易结构实现了“蛙跳式”的升级或优化。这对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业实现战略转移和升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依据。

产品内分工方式在给发展中国家提供步入国际分工生产网络的机会的同时,也可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比较优势的所定效应。我国服装业若满足或徘徊在服装制造优势这样的劳动密集型区段的国际分工上,而全球服装价值链战略环节的服装设计。品牌、销售等任由西方跨国公司占据,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能力就难以提升。在贸易流动是以优惠性市场准入条件为基础时,这种效应就极为明显。我国二十多年来服装对外贸易的超速增长并没有促进服装面料制造水平的大幅度提升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高价出口面料、低价进口成衣是产品内分工模式下,发达国家的纺织服装产业明确的方向和策略。这显然阻碍了我国纺织业的升级,使我国纺织业失去了在服装出口快速发展时期本应得到同步发展的良好时机。

中国服装产业应在全球价值链上实现多元化定位,变“诸侯混战”的同质价格战为异质互补“协同作战”,实现服装产业的集体升级。

当下之机,中国首先要立足于静态比较优势,牢牢把握住新的国际分工格局带来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挖掘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支持东部企业将劳动密集型服装制造环节向中西部转移,特别是在当前世界金融危机蔓延,西方消费者消费行为趋于谨慎理性,有由品牌追求取向向价格取向转变的倾向的情况下,物美价廉的中国服装有可能再次获得机会。因此继续做好质优价廉的服装在短期内仍然是我国大多数服装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更是服装业进行升级的前提。同时,行业协会应积极帮助企业寻找全球的细分市场机会,争取国内服装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上定位的多元化,变“诸侯混战”的同质价格战为异质互补“协同作战”,实现服装产业的集体升级。

其次,发挥我们的静态优势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永远停留在为跨国公司充当服装加工车间的阶段,因此我国服装业必须着眼于创造动态比较优势。一方面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技术密集型生产环节,如新型材料和服装面料的开发和生产,另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以各种方式逐渐向服装价值链两端的高附加值环节服装设计和品牌营销攀升,从而带动国内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升级。如果不能引导服装企业在设备,人力资源,渠道等方面的投资,任何实质性的升级都是不可能的。

第三,行业协会应帮助企业加强与全球其它经济主体的对话,积极参与国际产业制度,产业标准的建设,为我国服装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和实现升级创造一个公平合理的国际竞争环境,有利于我国服装产业进入到价值链的战略环节。

产业转移应是“升级型”转移,不是简单生产能力的迁移,加大服装设计的人力资本投资,逐渐向服装价值链战略环节攀升,向功能升级迈进。

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企业应抓住新的国际分工带来的机遇,主动将服装制造环节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带动中西部地区企业尽快嵌入服装国际分工网络。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承接了服装制造业的大转穆,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服装制造已经到达了

较高的水平,但当前也面临着成本上升的压力,这与美国等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年的情况类似。但是我国的国情与美国当年不同,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劳动力成本存在着较大差异,纺织服装业的劳动密集型环节在中西部地区仍旧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在本土内就可完成梯度转移。因此,东南沿海地区服装企业主动将服装制造等劳动密集型环节向中西部转移在中西部继续发展服装加工贸易,既符合我国中西部劳动力资源丰富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强化东部服装企业的成本竞争力,又缓解了中西部的就业压力创造就业机会。是符合经济逻辑和我国国情的现实选择。但是这种转移并不是生产能力的简单迁移,而应是“升级型”的转移,在转移过程中更新设备进行产品升级。

加大服装设计的人力资本投资,逐渐向服装价值链战略环节攀升,向功能升级迈进。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融入服装国际分工时凭借的是廉价的普通劳动力和一般的技术人员,属于迈克尔・波特所说的初级要素禀赋。要提高我国在服装产品内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就必须实现要素禀赋的提升。服装设计师属于拥有专门技能的高级人才,企业要想达到国际买家的服装品牌商,服装零售商对服装设计环节的要求,就必须要拥有具有国际视野的服装设计师。可选择的途径如下,第一,企业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本土设计师。如定期出国考察进口国市场流行,了解主要进口国的社会文化和消费者行为特征,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设计比赛,使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与国际接轨,为他们设计能力的提高和开阔视野创造环境条件。第二,聘请企业主要出口市场国家的设计师,他们既了解本国消费者的需求又能准确的解读流行元素,是促进企业整体设计水平的提高的捷径,服装企业要提高国际化程度,与世界接轨,设计人才的国际化是最基础的。而衡量国际化最显性的个标准就是设计师国籍的多元化。因此,对设计师人力资本进行投资,是介入价值链中服装设计这战略环节,实现服装企业功能升级的人力资本保障。

在产品内部专业化分工下,价值链上核心环节指挥控制着其它生产环节。全球纺织服装价值链是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的核心环节在于服装设计、品牌和营销;因此,在注重服装设计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我国服装设计总体水平的同时,必须加快向价值链终端的延伸。通过渠道控制不仅可以掌握全球价值链的高利润环节和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快速反应,还可以降低市场风险。更重要的是通过渠道控制,可在相当程度摆脱中国服装在全球价值链上的从属被动地位,赢得话语权,是最富有战略意义的举措。目前我国有实力的服装企业已经成功的迈出了这可喜的一步。

SAB:团队协作快速反应

日前,在森马集团“逆势扬帆・再铸辉煌”2008年度供应商大会上,伟星股份SAB从百余家供应商中脱颖而出,获得供应商“最佳快速反应奖”。据悉,在森马集团辅料供应商中,仅伟星股份SAB和YKK两家供应商获此殊荣。该奖项不仅体现了伟星股份SAB在森马集团供应链中“辅成大业”的独特地位,也体现了客户对伟星股份SAB一站全程服务能力的充分肯定。

“客户在哪里,SAB服务就跟到哪里”

伟星股份在全国拥有6大工业园,18个分公司,40多个营销网点及700多位专家型销售人员,客户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贴身的咨询及供应服务。“贴近客户”的服务网络不断提高SAB的服务反应速度,从而为客户节省了时间成本和资源。与此同时,伟星股份SAB通过对服务网络的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更快、更准确地收集客户的需求信息,制定更贴近市场,更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策略和服务策略,使得伟星股份SAB和客户的合作关系像SAB拉链一样稳健顺滑。

以负责森马集团日常业务的伟星股份上海分公司为例,白1992年成立以来,至今已有17年的历史。在17年的贴身服务过程中,伟星股份上海分公司与以森马为代表的上海及周边区域诸多大中型服装企业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伟星股份上海分公司的成功,来自于对伟星股份SAB品牌核心价值的深刻领悟,他们从时尚设计、精工制造,专家销售,承诺式服务四个方面出发,系统提高全程服务能力,获得了客户认可、客户尊重,客户信赖,最终实现了与成功客户携手共进。

团队协同作业,“快速反应”的保障

伟星股份荣获森马集团的供应商“最佳快速反应奖”,是伟星股份团队协同作业的必然结果,体现了伟星的固队协作文化,这一奖项的一线功臣,是伟星股份上海分公司的销售团队,但同样重要的是站在他们身后全力支持的伟星股份设计团队、制造团队。

分公司专家销售团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营销,以平均6年以上的从业经验提供专业服务,才获得了客户的认可,赢得了这一切的开始。在辅料采购的旺季,业务组人员要应对,统筹安排品类繁多的业务订单,为此他们经常加班甚至到凌晨。此外,业务组还派专人到下单的工业园区,与园区的品控人员一起对产品进行层层把关,协助制造团队实现精益生产。为了加强与森马集团的沟通与交流,伟星股份SAB的森马业务组成员们每周都会频繁地赴森马集团总部,沟通产品概念设计,确认样品图稿,商讨,确认样品,解决辅料应用问题等等。工厂的设计团队和制造团队对于重点客户同样是积极支持,全力配合,开辟重点客户绿色通道,建立快速反应机制,将优质的产品按时交付客户。

在伟星股份流行一句谚语:金奖银奖,不如客户的夸奖,金杯银杯,不如客户的口碑,供应商最佳快速反应奖,这是客户对伟星股份员工辛勤工作成果的肯定,是SAB最好的品牌口碑,是属于伟星股份SAB实至名归的又一个荣誉。

承载客户的满意与信任,2009年,伟星股份各分公司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在经济危机的阴霾尚未散尽,宏观经济走势不清的情况下,伟星股份SAB却一如既往的充满信心,这种信心来自于伟星“稳中求进,好中求快”的经营理念,来自于SAB品牌一站全程,辅成大业的准确的品牌定位,来自于全球客户对伟星股份SAB的信任与支持。2009年伟星股份SAB将更加坚定“一站全程,辅成大业”的品牌定位,持续提升伟星股份SAB的客户价值和品牌形象,做好中国服饰辅料行业杰出的领军品牌。

艾利丹尼森

总部设于美国加州帕萨迪纳市的艾利丹尼森(Avery Dendirson)是国际知名标签制造商,在2008年凭67亿美元销售额位列美国《财富》500强企业之一。从1935年发明并生产世界首批不干胶标开始,艾利丹尼森一直坚持不断创新的传统,力争成为世界顶级涂布及印刷公司,为客户提供创意装饰,信息传递和粘接解决方案,帮助客户迈向成功是其一贯的理念。

秉承致力于发展亚洲市场的一贯承诺继2007、2008连续两年赞助国际服装业高峰论坛(Prime Source Forum)后,艾利

丹尼森于今年第三次赞助了这亚洲区内的重要论坛(3月31日至4月2日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办的2009年国际服装业高峰论坛),并带来其全新产品及业务优化解决方案,包括全新SNAP 700多媒体厂内打印机,可回收聚酯和有机棉制成的织唛和印唛:获FSC认证的可回收纸质图案标签,采用水溶性或大豆油墨印刷;及可回收的天然纤维。

此外,艾利丹尼森还赞助了该论坛的首日午宴。艾利丹尼森零售信息服务集团亚洲分部副总裁兼总经理Michael Johaqsen先生在午宴期间做主题演讲,向与会者介绍了经济低迷时期艾利丹尼森的业务导向及战略重点,包括其在中国和日本的市场开拓。

功能多样、使用便捷的SNAP 7D0多媒体厂内打印机

SNAP 700多媒体厂内打印机可帮助全球服装承包商应对标签领域的各种挑战,该设备功能多样,使用简便,设置简单,无须过多调试,并有七种语言的语音提示,适合各种技能水平的操作人员。

SNAP 700功能多样,可简单快速的制作最常用的服装标示、洗涤标签,热封标签和粘贴标签。凭借SNAP 700印刷系统,服装承包商可随时满足客户对标签的快速打印要求,可应对修饰、重复印刷。样品,变化织物的内容,实时支持时刻价格变化等情况,亦可满足在安全和可追踪方面不断增长的标签要求。SNAP 700最大的优势在于,该产品可为客户节省资金,提高效率,创造更多价值。

该系统配备127毫米(5'')宽印刷头,适用于制作各种尺寸的标签,并具有双面印刷功能。在印刷速度方面,纸质卷标可达每秒305毫米(12”),织唛可达每秒178毫米(7”)。SNAP 700可快速高效的完成印刷、切割和堆栈工作,操作人员可将成品直接附加在服装上,无须进行任何后期处理工作。该系统可选配条形码验证设备,侦测到无法识别的条形码时,会自动停止印刷。

提升品牌价值的环保解决方案

用户无须增加额外成本,即可用环保解决方案替代现有的服装标签,这是艾利丹尼森标签和标示产品的一大亮点。参展产品包括各种环保织唛和印唛,以及可溶的标签,并向客户提供样品。

艾利丹尼森信息与品牌管理部事务传讯经理黄焕荣表示:在艾利丹尼森,我们将可持续理念融入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的可持续使命宣言将指导公司通过负责任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实践来实现可持续业务的成功。为履行该使命,我们更开发出一系列市场领先的环保标签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汇集独特品牌识别解决方案《2010年春/夏设计师辅料全集》

展会期间,艾利丹尼森还向观展人士提供了2010年春/夏设计师辅料全集。该全集名为“感召”,是艾利丹尼森美国和德国设计师团队的创意结晶。该全集提供种类多样且独具特色的品牌识别解决方案,挑战传统思维,激发创意。这些设计是艾利丹尼森不懈努力的成果,充分体现了该公司服务客户的诚意,帮助客户成为独具特色的全球品牌。

该全新设计师辅料全集以宁静,“虚拟”、“表现”和“超越”为四大主题。“感召”旨在引发人们对大自然警告信号的关注,改善人们的责任感,重视可能影响环境和全球小区的各种问题。

该四大主题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反映出人们对内在和外在生活平衡的渴望并呼吁人们为自己和后代创造更美好的环境。四大主题为服装行业核心市场提供二十种标签系列。

艾利丹尼森信息与品牌管理部销售及市场营销亚太区副总裁何文荣先生表示:我们已连续三年为国际服装业高峰论坛提供赞助。这是一项重要活动,也是会领先客户的良机。我们的目标是建立坚实业务平台。服务整个亚太地区的客户,并提供完善而高质量的服装标签解决方案。

以创新引领行业发展,艾利丹尼森一直在路上!

上一篇:伟志男装:在变与不变的博弈中寻找新契机 下一篇:细品2010春/夏中国纺织面料流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