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术的应用与护理

时间:2022-10-05 11:14:31

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术的应用与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05-0749-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经外周静脉穿刺植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由于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不需局部麻醉和缝针、不限制患者臂部活动、患者痛苦时间短等优点[1],临床应用日趋广泛。但是在静脉置管操作及护理不当时,容易引起感染、出现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拔除困难,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我科2003~2006年共行PICC置管77例,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对置管过程中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77例中,男45例,女32例,年龄36~81岁,平均55岁。其中冠心病43例,高血压19例,慢性肾功能衰竭15例。保留时间7~236天。

2 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1 用物准备:准备PICC包1个(内含可撕裂套管针1副,带肝素帽导管1根,洞巾1条等),可来福1副,灭菌手套1副,透明敷贴1~2张,皮尺1根,肝素钠稀释液(0.9%氯化钠250 ml加肝素钠12 500 U 1瓶,5 ml注射器1副以及消毒用碘酒、酒精等。

2.2 穿刺部位的选择:正确选择穿刺点,尽量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通常我们选择上肢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

2.3 穿刺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穿刺前术者用皮尺测量从穿刺部位至中心静脉的长度;穿刺侧上肢与身体呈90度,选择好血管后,常规消毒穿刺部位,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10 cm。用5 ml空针抽吸肝素钠盐水,连接穿刺针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停止进针,左手固定穿刺针并用中指压迫针尖处拔出针心,将硅胶导管沿穿刺针头向前推进,一直至所需长度,缓缓退出导丝后,将硅胶管留置静脉中,局部消毒,用透明敷贴加以固定,并注明日期、时间,用可来福连接硅胶管尾端,将输液装置与可来福连接,即可输液。用方纱压迫穿刺点20分钟以上。术后需X线摄片,确定中心静脉导管的位置。

3 PICC置管患者的护理

穿刺成功后,深静脉导管的维持主要依靠精心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优质的护理能有效地延长置管时间,护士在PICC通道的维护及患者的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

3.1 患者教育:嘱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洗浴时避免局部贴膜浸水,若有浸水,护士应及时帮助患者更换贴膜。带PICC导管不影响患者一般性日常活动及体育锻炼,但应避免使用带PICC一侧手臂提过重的物品或持重锻炼。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患肢,输液时适当抬高患肢,避免屏气动作及剧烈咳嗽。

3.2 导管的护理

3.2.1 冲洗及封管:每次输液前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导管,以达到清洁和漂净管壁, 可来福为正压封管。然后用无菌纱布包裹固定。

3.2.2 导管的固定:防止滑脱,除了距穿刺点1 cm处固定外,5 cm处再用长3 cm、宽2 cm胶布固定,固定部位避开关节及凹陷处。

3.2.3 防止导管阻塞:在输液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输液是否通畅,保持导管通液速度,避免管路打折及脱落,保证液体顺利输入。输液过程中若发现输液速度过慢、冲管时阻力加大表明导管有阻塞。一旦出现导管阻塞,可用注射器将PICC导管抽空,使管内形成负压,然后将1 ml肝素稀释液(50 U/ml)注入管内保留5分钟,回吸后有回血出现,表明导管通畅。

3.3 穿刺处皮肤的护理:注意观察穿刺点有无出血,必要时可加压包扎或沙袋压迫止血,导管植入第一个24小时后更换无菌透明膜或敷料,以后可根据情况每周更换1~2次敷料,可来福7~10天更换1次,注意无菌操作。更换敷料时, 用2%的碘酊和75%的酒精消毒导管入口及周围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范围15~20 cm,共消毒3遍,再用无菌贴膜固定,以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逆行入血。同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触痛,是否有感染,以便及时处理。输液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如没有输液时每周仍要用盐水冲导管1~2次,以防堵塞。

3.4 其它护理:观察导管周围皮肤、患者体温,定期进行血培养,同时作好心理护理。

尽管PICC有许多优点,但仍存在一些并发症和危险,常见的有静脉炎、导管堵塞、静脉血栓形成、导管异位、导管移位、导管断裂、导管相关感染等,因此操作中的无菌观念和术后的护理尤为重要。

收稿日期:2006-12-05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配合 下一篇:人性化服务在支气管哮喘患儿的应用